
3月24日-27日,为期四天的香港国际影视展在香港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吸引了来自世界的32个国家和地区超过770家公 司到会参展。由央视微电影频道主办,中视播众承办的全球微电影产业大会微电影专区,一经亮相就吸引了众多影视界精英前来洽谈合作,众多的媒体争相采访报道。连续四天始终热爆着整个现场。全球微电影产业大会定于2014年10月24-29日举行,将是微电影产业投融资领域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范围最广、最权威、最具前瞻性、讨论问题 最深入、最务实高效的一次盛会,并致力于打造更专业、更权威的微电影产业链,推动多项微电影相关项目。
央视微电影频道事业发展部主任兼城市频道执行总监 严涌恩
此前央视已着手打造了五大主题公益微电影,在微电影界反响积极。央视微电影频道陆续推出了“中国(杭州)国际微电影展”、《美丽中国极拍48小时》、《复活的情韵——唐代诗词故事108部系列微电影》等一系列微电影活动,在微电影迅速流行的当下掀起一股新浪潮。微电影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聚焦时下生活情感,人文古韵、华夏精粹,微电影频道作为微电影的发布平台,将引领行业走入更专业化、产业化、民用互动的领域。
打造全新的模式
央视微电影频道事业发展部主任兼城市频道执行总监严涌恩说道:“去年5月在网络上先发起了这个平台,接下来我们将在今天8月份上线一个收费的数字频道的电视平台。”谈到做微电影的初衷,他表示:“我们想在微电影领域树立行业旗帜,目前我们做的项目、节目的创作都以正能量为主:一部微电影将创作一个几百部的大系列。比如我们做的《美丽香港》、《美丽台湾》、《美丽澳门》系列,一个城市一部电影这样大规模的拍摄,不同国家、不同角度、同一主题来拍摄。”
这样的项目操作的难度其实要比一部独立的电影更高,要实现它,显然不能按照传统的方式来操作。面对这样的问题,严涌恩亮出了他“三名主义”的全新模式,即名城、名企、名人,在创作初期,选择有代表性的名城,由政府牵头,保证项目的顺利执行,名企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名人可以增强项目的号召力和关注度。这个全新的模式让大系列微电影得以成为现实,并能够延续下去。
微电影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开来,严涌恩谈及微电影与别类视频形式的区别及魅力时表示:“微电影的核心是‘短小精干’,非常适用于移动用户、手机、互联网等。我们相信3、5年后将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通过微电影产业大会等活动推动专业的频道,结合基金参与,打通整个产业链。”
对微电影的全新理解
谈到微电影的定义,严涌恩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给出了全新的解读。他并不是从微电影的创作本身去看待问题,而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将微电影划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最高层面的微电影,即成熟的微电影。这类微电影可以走入院线。由于微电影的品质不同,与电影的传播、发行渠道大相径庭。他举例如冯小刚导演拍摄的《私人订制》是由几个不算太长的小短片拼凑而成,这类作品还不在少数。不久前上映的《北京爱情故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短片拼凑成的电影票房热卖也证实了观众对微电影的积极响应态度。
第二个层面是具备了成熟的商业属性的微电影,依附于广告营销。传统的电视广告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生硬、直白的广告语也很让观众反感,如今,广告需要采用更软性、更灵活、具有趣味性,让观众易于接受的营销方式,而定制专属于品牌自身的微电影则成了新的行业趋势。这类微电影由专业人士创作、采用专业的摄影器材等设备拍摄。
第三个层面是指老百姓日常随手拍的微电影,利用平民化的摄影工具,比如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拍摄,具备草根性质。这类微电影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缺乏系统性,艺术价值较少。严涌恩希望通过央视微电影频道的平台,发觉更多草根的摄影爱好群体,通过免费的专业指导发掘各种潜在的优秀摄影人才。本次全球微电影产业大会就针对优秀的参赛作品进行评选,鼓励摄影爱好者踊跃参与。
创建微电影公社
要带动微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打造出全民参与、全民互动的氛围,这直接催生了严涌恩创立微电影公社的想法。
微电影公社不是划一块地方给观众放电影,而是让他们自己动手搞创作,严涌恩用传统的照相馆来打比方,照相馆是进去之后交钱,由摄影师拍照,然后拿着照片走,我们微电影公社免费提供场地、摄录器材,让观众自主拍摄创作,在增强互动性的同时,也能挖掘到有才华的创作者,我们还会给他提供上升机会。目前微电影公社已经开始推出,会先选择大中型城市,从北京开始,寻找废弃的影棚、厂房,经过简单的装修,打造成微电影创作的摇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