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梦

  • 来源:当代作家
  • 关键字:爷爷,梦
  • 发布时间:2014-07-31 08:50

  那天晚上,我一直在想外婆,那个十几年来一直用爱包容我的外婆。听人家说,外婆曾经是村子里有名的家庭主妇,而且还是个干农活的能手,把所有农活一个人揽起来:下田种菜,收割稻谷,放牛等等。听几个经常和外婆一起干活的村妇讲,外婆很勤劳,而外公很有文化气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外公每天按时睡觉、起床,他爱读书,他给我讲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他也教我读书写字,当然,这些都是我寒暑假的时候才有的,平时,我一直和外公外婆在村子里过。再后来,我偶尔回过自己的家,帮父母收割稻谷……

  这些年,我亲眼看着我的家人为生活忙碌和奔波,可是还是没能冲出生活的怪圈。听外婆说,外公曾经是部队的文秘,抗美援朝期间,外公随部队南征北战。因为外公的文笔好,总是把战时的消息及时的对外宣传,所以部队领导给外公颁发了很多枚勋章。战争结束后,外公回到了家乡,过起了平常的日子。可是外公仍然忘不掉他的文秘情结,生活之余经常写毛笔、看书、读报纸、看新闻等等。个子矮小的外公因为战争的颠沛流离,身体大不如前,一直咳嗽不断,感冒头疼发热什么的,他随身必携带风油精和万精油,平时还吃中草药。因为爱读书的缘故,外公高度近视,甚至连睡觉都戴着老花镜,有时候实在看不清,他就用部队时用过的显微镜照。虽然那时候生活清苦,一日三餐都是白菜就着酸菜吃,文革时一家老小甚至吃过树皮,草根和观音苦。可是生性乐观的外公,偶尔也扛起了锄头,去下地锄锄草,种种菜。外公对于这样的日子,却从未抱怨过,他说什么样的人生有什么的活法,但快乐和幸福是不会消减的,他总说农民有农民的快乐,家人欢聚一堂,谈天说地,这是好多人求都求不到的……

  外公是个好外公,这一点我很清楚。他用心栽培着我,虽说我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可外公给我的教育不比任何孩子少,他教我诗词,教我下棋,后来我到乡里读书后,他又让我到画室学画,他知道我爱这些。外婆常说我们家还没出过一个真正的“才女”,显然,外婆认定了外公会把我培养成一个才女,外公亦希望我成为那样的女子。外公常对我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而我也一直记得……可这些在一个家境日益贫困的小家庭里,似乎总显得有些不可思议。

  是的,是不可思议的,在这样一个家家户户生入不敷出的村子里,没有人家会有书房,更不会有一家的孩子学吟诗、学吹箫、学书画,而这,父亲曾教过我。我家特地腾出一个很大的书房,尽管屋子坐北朝南、又低矮阴暗,通常没有光线、非常阴冷,但里面却有好多的书,那都是外公留给我的。原先那些亲戚家有读书的孩子们都把旧的书本留给我。为了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我开始认真地学写字。

  这期间最让我难忘的事是小时候,我妈妈特地从镇上买来一只小白猪回家养,这只小白猪就养在我家房屋后面,妈妈还特地在那里垒了个猪圈。我家一日三餐用白菜杆叶喂这只小白猪的,妈妈还特地从镇上买来五十斤猪饲料来喂它,没有想到一两个月过去,它就长了几十斤的肥膘,成了一只彻彻底底的大肥猪,谁看了都说这只肥猪可真够肥的,都来向我妈妈讨要养猪的秘方,我妈妈就直线告诉他们多亏了她去镇上牲畜饲料站买的猪饲料。她这一说,以后村里的人养猪都不敢掉以轻心,都去镇上牲畜饲料站买猪饲料,把自家的猪都养的白白胖胖的,一些人甚至靠养肥猪赚了大钱,脱贫致富。

  可是有一次,我爸爸和妈妈吵架,我妈妈被我爸爸打了,我妈妈一气之下,带着我去她娘家。半路上河水暴涨,正在我妈妈犹豫之时,一阵熟悉的哭泣声从我们背后,我们回头一看,竟是我的姐姐林慧萍。原来我和我妈妈前脚一走,我的姐姐怕一个人呆在家里寂寞,一路上也跟着过来。我妈妈看到河水暴涨、齐膝高,就硬叫我姐姐回去,否则她要抓来暴打一下。我妈妈这一吓唬果然有奏效,我姐姐哭也似的跑回去!为了安全起见,我妈妈决定背着我过河。她试了几下河水,最后和我把岸边的大石头都扔进河水里,搭成石桥,搭好后,我妈妈背着我从石桥上经过,顺利地去她娘家。她娘家在河星村,我们一到那里,就有很多人拿吃的给我们吃,什么蕃薯条、咪咪虾条、醉螃蟹、小龙虾等等。对了,话说那时候能吃到这些高档东西,是因为我妈妈的堂弟是个亿万富商。逢年过节,他都会回乡省亲,带回很多他公司生产的特色产品。有人会问,这么个有钱的亲戚,为什么我妈妈不去投奔他呢?其实我那堂舅是个十足的吝啬鬼,按西方的话来讲,是个中国式的“唐吉柯德”;按中国的话讲,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我和我妈妈在她的娘家大吃大喝后,我妈妈就想带我回去。临走时,外婆带了一大袋堂舅带回乡的一大堆特色产品给我妈妈,说是带给我一家人吃的。走到村口时,发现外公早已站在那里等候我们,他是来送我们的。等我们走远时,我悄悄回头一看,只间年过六十的外公还站在那里默默目送我们。回到我山后家后,我妈妈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屋后养的那条肥猪,不看不知道,一看我和我妈妈都被吓呆了,只见原来的大肥猪不见了,眼前只有一条瘦弱不堪的白猪!正在我妈妈心痛不已地给猪喂猪饲料时,这时候,我家的外门打开了,奶奶走进来说是这几天都是我爸爸在家喂猪的。

  怪不得!原来是由好吃懒做的爸爸来养,估计他根本连猪看都没有看过!也就是说坚强的肥猪是靠我妈妈去娘家临走时投的猪饲料和菜杆叶子存活下来的,可是因为吃的寥寥无几最终瘦成那样!

  喂完猪后,正当我妈妈准备休息时,我的堂叔牵着我那姐姐的手回来。只见,我姐姐头发凌乱,哭啼啼地。据我堂叔讲我姐在我们走后,去找同村伙伴林海去捉泥鳅。因为捉泥鳅时,我姐姐不小心把他的衣服弄脏了,林海一气之下,揪起她的头发就打,最后我姐姐被打的哭起来,正好我堂叔经过,把我姐姐给牵了回来,还狠狠数落了一番林海的不是,听说林海怕被家长发现已经躲了起来。我妈妈看到我姐姐被打挺心疼的,便把她搂在怀里……

  听爷爷讲,他那一辈时,我们这村出了好几个大学生,而且个个高官厚禄,子孙隆昌,这在我们村可是光宗耀祖,光耀门楣的大事。听爷爷进一步讲,这些为官为商的人绝大部分是我们家的亲属,而且都荣甲一方。所以说我的祖辈也算是书香门第。

  一路上,我想很多交申请时可能发生的事,但事实和我想的简直有天壤之别……那天中午,大概12点多,我才来到市里,打车又打不到,我着急地担心万一我等不到车那该怎么办,就急急忙忙沿着人行道向市中心跑。为了赶时间,一路上我问了好多好心的路人,经这些好心的路人指点,准确地来到市中心。那天我跑到市中心已是满头大汗,门卫问我有啥事儿,我挥了挥手中的申请:“我是交申请的。”门卫说:“你先进去看看吧,现在是下班时间,老师们估计也都走了。”我匆匆道过谢就冲向办公楼,果然,教委的门已经锁上了,我无力地敲了敲门,顺着门滑到地上,好累喔!我坐在地上,双手扒在膝盖上,又累又困,喘着粗气等着。我实在太累了,全身一点力气都没有,只觉得脑袋昏昏沉沉地,竟不自觉地睡着了…… “哎,同学!”有人轻轻拍了拍我的肩。 我睁开眼睛,看到一位面目清秀的中年人。他笑着看着我:“孩子,你来这有事吗?”我揉揉眼睛,站起身,点了点头。“有事情,咱们到办公室谈。”他温和地说着引领我到一间办公室,我抬头看了看,门上写着“主任室”。我告诉他我来交市里“珍珠杯”作文比赛申请,他说他很乐意帮我转送教委。他问我从哪里来,得知我从偏远山村来时,他竟竖起了大拇指,“丫头,一个人大老远跑这里来真是不容易啊!”他又亲切地问我吃饭没有,要带我去吃饭。我当时感动极了,我告诉他,我要赶回去的车,他点了点头,送我出去。临走时,我回头道了声谢,又跑出了市中心,沿着来时的路一路小跑到车站,似乎那天一切都很顺利,我刚好赶上了车。在回家的路上,我一遍又一遍地想那老师,想他对我说的话,想他温文尔雅的笑容,想他的亲切与周到。我突然想到如果今天没有那位主任,我等不到人,会不会马上回家?那这事会不会就耽搁了?我说不准,或许不会,依我的性格,既然来了,怎么会无功而返,半途放弃呢?可当我踩在硬邦邦的石子路上,想着自己才学会写作那么一点皮毛,我无法想象,心中莫名的感到一种幸福,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上天垂青于我,可我清楚地明白这对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永远不要放弃希望,但我那万万没有想到这是改变我命运的转折点……

  因为爷爷奶奶后来身体每况愈下,我就经常一个人下山路搭车去镇上买药。一路上,我看到了很多我所未看到过的风景,什么火红的沙橘林,绿色的板栗林,金黄色的玉米林,褐色的柑蔗林等等,我想估计是那些有钱人家种的吧!我越看越爱看,不断发出惊呼声,旁边和我一起坐车的人,看到我的惊异表情,都议论纷纷,都觉得我很土,连市面都没有见过,一副副瞧不起我的样子!这让我非常的难过,让我幼小的心灵受到打击,难过的几乎晕过去!

  不过还好,没多久,车就来到了镇上。我下车一看,哇,镇上真多人,密密麻麻都是人,可是由于是第一次来到镇上,我不知道药店在哪里,就问了一位好心的老大娘,老大娘热心地告诉我:“药店往南走拐弯就是。”我谢过老大娘就去那个药店给爷爷奶奶买药。

  我按老大娘所指,来到了那家药店。“小姑娘,是不是买药?请问要什么药?”我说:“是。我要抓中药。”说着,我就把药方给店员,店员按药方帮我的爷爷奶奶各抓四副药,还告诉我怎么煎药,我拿好药付好钱就走。看看钱还剩,我就去镇上的餐馆吃了一碗热汤牛肉面,吃完后,我就去镇里的书店买了一些小人书、连环画、童话书和一些古诗词书。买完书后,我就来到干货摊前,我看了一下,有熟花生、熟蚕豆、熟黄豆、祺玛酥、甜饼、饼干等等。我看了看说:“我买三斤饼干。”

  “哦,买饼干,是不?”那位卖干货的人问我。

  “恩。”我说。那位卖干货的人就特地给我称了三斤饼干。

  “多少钱一斤?”我问。“哦,两元钱一斤,一共六元钱。”卖干货的人说。

  付完钱后,我就高高兴兴回家回到家中,已是日落之时,家中的情境令我原先的振奋一扫而光。

  我一进家门,就看到奶奶不停地吐血,我一时心慌,再加上走了一段山路,两腿发软,就晕倒在地上……等我醒来,大概已是午夜,母亲坐在旁边,见我醒了,竟一个劲儿地掉泪,“凡牛,你可不能出事啊……”好一会儿,母亲哽咽着说出这么一句心酸话,我的心里着实咯噔一跳。“妈,奶奶有事不?”我急急地问母亲,说话间勉强挺直了身体。“没事的,现在也睡了。”“哦,”我回了一声直觉得全身发麻四肢无力。母亲看我支撑不住,就扶我躺下,转身端了一碗绿豆汤,“清热解毒,很凉,你趁热喝下去,温胃一下。”我的眼前顿时烟雾缭绕,我端起绿豆汤,泪早已流入碗中,怕母亲伤心,我把泪水连同绿豆汤一起喝下去,那味道既有绿豆汤的甜味,又有泪的咸味,却已让我的心在那一瞬间抖落…… “妈,爸呢?”母亲没说话,只是叹气:“凡牛,现在你就把你自己养好和照顾好就可以了。你要是有个什么,我可担当不起。你让我和你爷爷奶奶受不起!”说着,又流下泪来。“妈,”我起身用手帮母亲擦了擦泪,“你别哭,我没事儿,我休息一下就好,你不要担心嘛!放心,我没事。”母亲看了看我,捋了捋我耳侧的头发,“凡牛啊,你长大了,果然懂事了!说完,就问我:“凡牛,你还要不要吃?”我说:“不用了,妈。”我说完,妈妈就把碗放下去,又转过身,“凡牛啊,你睡吧!”我本想问父亲去哪儿了,看母亲一脸疲倦,心中不免有些担忧,但又不忍再问了,就静静躺下。期间,母亲不停为我掖了掖被子,还随手关了灯。她在我床边坐了一会儿,见我没动静,就悄悄走出去了,听到门轻轻地“哐当”一声关上,我睁开眼,心中满是疑惑,因为父亲我回来时都没有听到他,他大概去给人家碾米吧?翻来覆去一会儿,我就不知不觉沉沉地睡去……

  早上,我早早醒来,就听到屋外的声音。“这怎么行,赶紧上县城,打了针才行啊!”……我跑出屋门,看见父亲坐在屋外的石凳上,母亲和爷爷正在弄什么东西似的,父亲衣衫褴褛的,全身一直在抽搐,脸色惨白……吓得我胆战心惊地躲在奶奶背后,只见父亲的手指头在不停的流血,脚趾头都是血……

  “爸爸,你这是怎么了?”“

  没大事儿,我碾米时不小心碾到了自己手指头和脚趾头了!”我却止不住哭出声来:“爸,咱上医院吧,快点儿!”

  说着,爷爷妈妈要去扶父亲。“我想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吧,休息……”

  “不行,快点,咱快上医院!”爷爷打断了爸爸的话,妈妈在一边说:“是啊,快上医院,身上有钱没?”父亲苦笑了一下,“这几个月给你碾米有赚了四百,还放在我现在穿的衣兜里。”

  “别说了,赶紧上医院吧,快点儿,别磨蹭了。”母亲说着就进了屋,不一会儿拿出新衣裳让爸爸换上,“撑着点儿,”扭头又向爷爷说,“爸,麻烦你陪他去趟医院吧,我家里还有一个老人走不开。”爷爷点了点头,“我会照顾好他的!”说着就扶着爸爸往外走。我正要跟着一起去,妈妈拉住了我,“丫头片子,你先进屋去吧!和你奶奶呆会儿,奶奶一直念叨着你。”说着,就随着爸爸一起出去。

  我呆愣地站在原地,好一会儿,才想起要帮爷爷奶奶煎药。我边煎药,边添柴火。我发现我还是那么地心肠懦弱,遇事还是举棋不定……不一会儿,母亲回来了,“凡牛,奶奶醒来没有?”我去奶奶的屋里看了一下,奶奶正在酣睡,还发出很大的嗜睡鼻鼾声。我出来告诉妈妈:“正睡得香呢!妈,他们坐上车了?”“恩,”她说着走过来,“进去睡会吧,妈来煎吧!”我让开了,母亲坐在了灶旁,拿起了自制的蒲扇。“妈,咱家是不是只剩爸爸兜里的那些钱了?”母亲没有吭声,只是摇着蒲扇,一脸茫然。“妈,那我的学费呢?”“凡牛,供你读书,咱家还是有经济能力的。”“可是,爷爷奶奶的药费呢?咱家是不是买不起药啊?”妈妈摇着蒲扇,一直煽风点火,头抬也没有抬一下,“凡牛,你放了多少水?”“三碗,正好的,”我走到妈妈跟前,“妈,我看到药柜里就剩两副药了。”妈妈看了看我,“妈知道咱家什么个情况,现在咱家是个‘贫油颈’,为了给你奶奶治病,你爸爸已经欠了一屁股债,你读书也要拿钱,咱家现在一下子拿不出,可你爷爷奶奶的病照样得治,你的书照样得上,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你别多心了,好好地休息一个假期,开学了读三年级。”妈妈心平气和地告诉我,把蒲扇递给了我,“你先在这儿煎会儿药,妈去生火做饭。”妈妈说着就去舀米,进了厨房做饭。

  我听了妈妈的话,心中依然有点担忧,不过有句老话说“船到桥头自然停,人到山前自然直”,我想家里虽然这么困难,但爸爸妈妈一定有办法度过难关的。想想生活这么困难,突兀地想起了写作文,投给一些小学生杂志。假期是个写作文的好机会。可是年幼无知,笔在作文本上停了好久,硬是像挤牙膏似的一点也挤不出来,我那思维枯竭的就像脑袋遇到了坚硬的花岗岩。不过,我那时想写作,大概也是为了赚一些稿费。

  从我写作文那一天起,我的生活里除了日常生活外,最多精力投入的就是写作了,在歪歪扭扭的文字中,我已经离不开文字了,我发现那生硬的文字通过我那点滴的细心观察,从我笔尖跳到纸上,就像跳动的音符的一样,演绎我的多彩多姿人生。每个夜晚,我就是托着下巴,仰望星空,看着山后家家户户灯火辉煌,再看看群山如黛,我的心中突然纠结,莫名地想起这盏盏灯中居然没有一盏为我而亮,因为我没有去开灯,任黑夜入侵了我,想必明灯只有去开,才会光照四射,我一直这样偏颇而又钻牛角尖地认为。

  我习惯写漂亮而又纯洁的文字,有时写好后,自己通读了一下,非常的幼稚滑稽,让人忍俊不禁,但依旧不倦,因为我觉得那文字把我真实的内心世界都写出来了。说实在话,这个假期里,我突然长大,我发现我周围的人都变得可亲可爱。我说不清楚他们哪里可亲可爱,为什么觉得他们可亲可爱,可不知不觉中,许多许多东西都早已失去了原来的边边框框,可惟一值得我庆幸的是,假期里,我和我的亲人朋友,对幸福和善良的向往是自始至终都是一成不变的,这些都是我所明白的……

  所以,在那种有些艰难的境况下,我清楚地明白,我,必须学会生活,在那些日子里,我坚持地写着羞涩的文字,不是为了稿费,只是为了寄托,寄托希望和心愿,在所有晦涩的文字里,流淌的是坚强而又青涩的文字……

  父亲由于碾米时被碾伤了手指头和脚趾头,伤了手筋和脚筋,假期里都没有去田里,母亲一个人扛起了下田的锄头,我在家里照顾着两位老人。炳阳不用人照顾,他很懂事,会给两位老人寻欢逗乐,祖母说,炳阳巧舌如簧,这是外人学不来的。

  在那些日子里,最快乐的事大概就是城里的老师来家里家访的时候了,他们带来一个极好的消息:那就是我的作文在市里面发表了,而且还获得了一等奖,请我到时候去领“珍珠”奖章,可以一大笔学费耶……

  那天城里的老师开车到了镇里,我去乡政府门前把他们领到家中,那几位老师都很平易随和,他们很亲切地了解我的学习情况,又问了家人家庭具体收入情况,看到病中的爷爷奶奶,都说老人一定要安心养病。

  只是那天老师们来到家中,家里没有像样的凳子可以坐,父亲急着要去左邻右舍借几把凳子,老师们都摆手说不用可是父亲说什么也要去找凳子给老师们坐,况且又偏逢这严热酷暑,太阳照得人屁股像长了刺一样,家里任何一个地方都像焦热的火烤一样,滚烫滚烫的,可是父亲的苦口婆心,总算借来了一条凳子,有位老师握着父亲的手说,不容易啊!

  期间,有位赵主任到院子里转着看了看,他还看了看我家猪圈养的大肥猪,不知为什么,那一幕,我至今都忘不了。我忘不了赵主任看猪圈时的那种神情,临走时,他拍了拍我,“丫头,好好读书,你是个好孩子!”在他转身走进车里时,我看到了他眼里的泪光,我朝着老师们挥挥手,目送那车从我的视线里消失……

  车走了,但无尽的希望却留给了我,还有我的家人……之后,父母亲显然都为我高兴,他们知道这其中的坚辛与泪水,从几千篇作文中脱颖而出,而我意外得了一等奖,荣获了“珍珠”奖章……

  假期里,我和爷爷常出去散步,就在村后的小树林里,飒飒夏风吹,我们爷孙俩有时也说说笑笑,有时又安静得不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地走着……

  爷爷说他年轻时的故事,尽管我听腻了,可是爷爷仍然不厌其烦地讲,每次我都认真地听,我渴望记住他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因为字里有爷爷浑厚的深得体会,还有爷爷的辛酸和泪水。我搀扶着他,感觉得到他的弱不禁风,有时我说早些回去吧,他就说他还想走走。

  爷爷一生都是劳苦,但是此时的他却愿意到处走走,再苦也不叫苦,再累那也是苦中作乐,文革的时候,二婶婆没有嫁二叔公之前因为是妇联的带头人,公开去与不法分子作斗争。后来,被红卫兵抓走了,被游街示众,被批了好多天。后来此事被刚当上公安的二叔公知道了,亲自去解救她。二叔公是个公安大学生,二叔公念她机智勇敢,也就不嫌她文化底子弱,把她娶了当老婆。小时候,我有一回过年时看到神采奕奕的二叔公,配着枪,虽然快年过半百,但非常英姿飒爽,一看就是身手敏捷,非常英武。他回乡时不忘带了一大堆特产产品给父老乡亲们尝尝……

  “凡牛,给爷爷唱首歌吧!”他递给我一把父亲从城里特地买的电子琴。我接过来,把电子琴自动播放那一键按下,然后开始唱。这是爷爷教我的,小时候,他放,我听,现今,我唱,他听……

  原先的一幕幕如期开启,晚霞,落叶……

  “很好,凡牛,你唱得比爷爷强!”他笑着拿过了电子琴,“这电子琴在咱村可算是个宝物,我以前见都没有见过!”他说,奶奶最爱听《梁祝》,奶奶从小跟着爹娘流浪乞讨,后来卖给有钱人家当丫鬟,后来因为太爷爷看她可怜把她买了给爷爷当老婆。后来太爷爷害病去世了,离世时,他托付爷爷一定要照顾好奶奶,因为奶奶从小到大受了很多苦,没有一天幸福过。“凡牛啊,爷爷把这电子琴留给你,如果你以后离开了爷爷,到别的地方去,你想爷爷了,就放电子琴,跟着电子琴一起唱歌。”我看着爷爷,百感交集,又不知道说什么,想哭,又不敢,我怕会惹哭了爷爷……

  我拿过电子琴,“爷爷,给你唱首你从没有听说过吧……”爷爷愣愣地看着我,笑了笑,“凡牛,还会唱别的歌啊?”

  我吐了吐舌头,唱起了《梁祝》,这是我平时玩电子琴时学来的,我喜欢唱这首经典歌曲,每次唱,都是泪流满面……那段日子里,我们常到树林里散步,每天我都给爷爷奶奶煎药,帮父亲敷草药,给家里做饭。

  在那个假期里,我不得不承认我长大了许多,当人在悲伤中醒悟过来,他就懂得了珍惜,我很珍惜那段日子,我害怕离开他们,害怕背井离乡时我再也看不到他们……

  每天晚上,我一个人在昏黄灯光下写那些浅显易懂的文字,一如我薄如婵翼的青春。我写家里的琐碎小事,写每天的点滴心情,写我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写着文字,我就觉得我的心情释放了不少,忘掉了忧伤和烦恼,也脱掉了软弱的外壳。

  我想着自己曾走过的童年每一步,也想着长大后的要走的长长的路,然后就平静地想着那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我一直用这一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鼓励自己,我不知道苍天会给我安排什么样的宿命,可我仍然要怀着一份对阳光雨露的期待去走,走一路又一路的有可能是狂风骤雨有可能是鲜花掌声。我一天又一天告诉自己要努力,要勤奋,凡是学到的东西都要及时地消化和吸收,浓缩精华和人生精髓。虽然后者对那时的我来说是天方夜谭,可我孜孜不倦,一天又一天写着情暖人间的文字。“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可也是在那段时间里,让我明白了一个比要强更重要的道理:包容。

  一直以来,我在同学中都是一个很出众的女孩子,二年级时还被评为“三好学生”,在整个校园里,提起我“林慧凡”的名字,没有人会说我的一点不是,连老师们都夸我是一个完美学生,不光是学习,更有精神。可是,我很明白自己有更大的潜力,我可以海涵任何人,因为我从小就听外公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至理名言,所以凡事无论再苦再累我都会包容,可我不能包容我自己。面对花花世界,有人说忍一时是一时,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进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风平浪静。太多的优势让我无法包容自己的任何失误,我很多时候会委屈求全。

  可是,在那段日子里,我似乎豁然开朗明白了自己的无知与可笑,也许我那时还懵懂,还不谙世事。曾经的我为了平时的一次小小考试的不如意不知蒙在被子里哭过多少次,当然,这些是其他同学都不知道的,包括佳凝,我在他们的面前似乎永远是不掉泪的。

  其实,我真正要善待的是自己,而我一日三省也是自己平时培养的。可是有一天我终于明白“蚍蜉不可撼大树”这个硬道理,因为我发现我自己是何等的渺小,一时间明白我是何等平凡的一个孩子,看着村前的老黄牛一天天拉着水车走过,我就那么真真切切地感到曾经为了一个小小的名次所流的汗水和泪水是多么的不必要。

  可是,只能说,那时我还小,还不能明白,不能放得开,只能说,那个时候的我希望得到的太多,失去的也太多,可话又说回来,正因为如此,在不经意间的放手与抓起瞬间,我得到了很多,我懂得了如何去争取和拼搏,也让我学会了成长与坚强……

  望着傍晚烧红了的天际,我就问炳阳,那像什么?他说像火球,我说不像。炳阳就歪着脑袋问我,“妹,那像什么?”我说那像梦,那是梦的织网……

  假期将要结束的时候,我把假期里所写的文字纷纷投进了邮箱。我想,如果有缘的话,真希望有人能懂我的文字,能读懂我那稚气雅嫩的话……

  开学的那天,我和家人都准备去外地谋生,有很多乡亲把我们送到村口,在转身上车的一刹那,爷爷奶奶流着泪在车站送我们,我的泪又顺着脸颊流下,我轻轻地告诉自己,这是我最后一次流泪了,因为临走时,我答应过爷爷,以后遇到什么事,都不会哭了……

  坐上车,我清楚地明白,我的乡村童年永远定格在那一瞬间,不会回来了,我在八岁的这年,将踏上人生的另一个阶段,新的征程,新的希望。我心里默念着那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凡凡/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