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桶挑战 不忘初心

  前不久,一项名为冰桶挑战的接力活动,通过社交网络从北美风靡至国内,从名人圈蔓延到了社会大众。很快,这场活动也波及到了小编身边,在《科学之友》的微信群里小编看到身患感冒的同事仍勇敢接受冰桶挑战的视频,此举激励了不少群友跃跃欲试。在此,小编想提醒的是,在冰桶挑战成为一场公益表演的时候,我们需不忘这一活动的初衷:关注渐冻人。

  渐冻人——被冰封的孤独

  “如果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下十八层地狱,那么渐冻人就活在第十九层地狱。”台湾一位治疗渐冻人的神经内科医师曾这样感叹。

  早在1869年,法国的一位神经科医生便发现了渐冻人症。1939年6月21日,美国著名棒球明星劳·葛瑞格被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同年7月4日,劳·葛瑞格最后一次披上洋基队战袍出现在赛场上。他在与运动神经元病顽强抗争2年后,于1941年辞世。2000年在丹麦举行的国际病友大会上,正式将每年的6月21日确定为“世界渐冻人日”。创设这个日子的宗旨是希望更多的社会大众了解、关注和重视运动神经元病这一恶疾。

  渐冻人只是我们一个形象的俗称,在医学上,这种病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简称ALS或MND症),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四。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得病的人像被冰雪冻住一样,丧失任何行动能力,但这个过程不是迅速的,而是身体一部分一部分地萎缩和无力——今天是腿,明天是手臂,后天到了手指,连控制眼球转动的微少肌肉也不例外,最终等待他们的是呼吸衰竭。而这一切都在他们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发生,他们清晰地逼视着自己逐渐死亡的全过程。

  专家指出,ALS只有10%是遗传的,另外90%是散发的,可能是基因突变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脊髓前角损伤引起。ALS病作为一种罕见病,在社会上还属于大众认知的盲区。渐冻人虽然会因为肌肉萎缩逐渐丧失生活自主能力,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意识往往不受影响,因此常被称为“清醒的植物人”。在过去30年里,患有运动神经疾病的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一直用残存的肢体能力,表达这颗世界上最聪明大脑里的所思所想。他的成功让千千万万的渐冻人有了精神上的榜样。

  在世界卫生组织罗列的5大绝症之中,ALS与癌症和艾滋病齐名,在中国有10万~20万ALS患者。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一个令人悲哀的现状是:渐冻人的治疗一直没有太多进展,也无法根治,目前只能通过服药来减缓疾病发展,而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只有3年。

  由于渐冻人的治疗费用比较昂贵,国外一些民间的公益组织,都通过各种形式来募集善款,帮助生活贫困的家庭。相对于国外的渐冻人群体,国内的更鲜为人知。以往,他们被笼统地称为“罕见病人”。尽管国内有ALS协作组织,但高昂的药费与“无解的命题”,使得他们的处境更为艰难。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制药企业考虑到罕见病药物的市场需求量小、研发费用昂贵等因素,不愿对其进行开发。直到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美国、欧盟等国的罕见病药物在相关法律的保障下,国际上才研制出少数相关的治疗药物,所以国内的ALS患者主要依赖进口药品。但进口药品价格昂贵,远不是国内的平均收入水平所能消费起的。国内曾针对2400名渐冻人用药情况作过调查,仅有1/3的人有经济能力吃上该药。

  渐冻人王甲的冰点人生

  王甲3岁拿笔,会写会画,7岁上书法班,1.8m的个头,是天生的衣服架子,工人家庭出身,曾经天生一股“万人迷”的气质。2007年8月,职工运动会上,王甲夺得百米冠军;9月,说话开始变得迟钝;10月,王甲喝水时玻璃杯从手中跌落……谁也没有料到,上天只愿意给王甲24年的幸福生活。2007年,时年24岁的王甲,接到确诊的“判决”,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毕业生到有口难开的ALS患者,刚刚展开的美好生活在他面前戛然而止。

  如今的王甲戴着呼吸机靠坐在轮椅上,“呼呼”地喘着粗气。从2014年春节开始,他需要24h依靠机器才能维持呼吸这项基本运动。王甲的母亲邓江英称,一个月下来,王甲的花费在6000元左右,而一家三口的日用开支每月只有三五百元。

  陷在轮椅里的王甲常常安静地望着电视,NBA比赛是他平日里最喜欢看的节目。球员的英姿摇曳在赛场上,而他,则永远留在了身后墙上的旧照里。在网友许虹和友人的资助下,王甲一家人搬进了大房子,免费居住3年。平时的治疗费也是许虹想办法筹措的。原本被“判刑”2年左右的王甲已经坚持了6年半。每天,王甲的最大任务就是让自己吃得多一些,再多一些。而喂饭是需要技术的,如投飞镖一样迅速将食物投入到王甲的咽喉深处。所有食物要打碎成糊状,太稀了,容易呛到,太干了,咽不下去。“他小时候都没这么细致过。”母亲邓江英说。

  王甲的头始终向右耷拉着,喉咙呼噜呼噜响,歪斜的嘴角流出的口水滴在胸前的纸巾篓里。整个身子被固定在椅背上,随时都有瘫软下去的可能。清华大学的几名老师和学生专门为王甲研制了一种软件。几年来,王甲在亲友的协助下,完成了平面设计60余幅,甚至为玉树地震创作了公益海报。

  吃、拉、睡,王甲仿佛是个襁褓里的婴儿,一切交由年近花甲的父母。邓江英和丈夫遵循一个自制的时间表,每天早上8点开始忙乎,直到晚上洗完澡把他扶上床,晚间每隔两小时要给王甲翻一次身。两人每天交替着到小区下面买买菜、透透气。白发人照顾黑发人的场景,令人唏嘘。

  2010年6月的一天,王甲给霍金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霍金爷爷:您好!悠悠岁月中,我们好像被时光咬去漂亮尾巴的斗鱼,失去了原来的美丽,本来没有缘由给您写信,只有默默地敬仰和祝福。但是相同的命运和经历,让我鼓起勇气拿起沉重的鼠标,亦步亦趋地写下这铿锵有力的文字。用一句中国的古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您创造了伟大的物理宇宙科学,被誉为继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科学家,被英国授予21世纪最伟大的人物,您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一笔,将被世人永远称颂。我相信您一定是承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克服了太多的阻力,才取得今天的成就。这一点我是感同身受,我是来自中国的一个渐冻人,今年27岁,如今全身只有一根手指能轻微地动……”

  20天后,王甲收到了霍金的回信,“我对你的寄语是,将注意力放到残疾不能阻挡的事业上,并且坚定地将它做下去!总有些事情是你能够去做,并且可以做得很好的!只要还有生命,就不应该放弃希望……像斯巴达勇士那样,冲破死亡的囹圄,站在生命之巅。”

  霍金的回信给了王甲很大的鼓励,“我要像个勇士般,即使手中的战矛已残,依然选择坚守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战斗下去!”王甲在他的微博中这样写道。

  身处如此窘境,王甲依然能够面带微笑,仅是完成微笑这个动作,对他来说已很艰难。博客里,他多次呼吁设立“渐冻人症”病人的专项基金,为了写一封800多字的信,王甲花了3天的时间。“这是我最大的心愿,无论成功失败,只要努力过,就没有遗憾,就像我为我的生命付出的一切。”

  2014年8月17日,性格天生不服输的王甲第一次看到冰桶挑战的信息,得知这是为渐冻人患者筹款时,他竟然跟身边的亲人说:“也给我来桶冰水!”他的想法势必会被“无情地”驳回,作为一个渐冻人患者,王甲说自己想要身先士卒。后来王甲在微博中表示:“看到冰桶挑战的活动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火起来真的很欣慰,不管是娱乐还是慈善,都超过了最初的期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关注渐冻人,让我们不再孤单。”

  通过冰桶挑战这项有些游戏化的慈善活动,借助名人效应,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渐冻人症,并因此开始关注这种罕见的疾病并献出爱心。我们期待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渐冻人们能够得到更好的辅助生活设施和医疗条件。我们也期待,人类能够早日攻克渐冻人症来!

  Tips“冰桶挑战”要“悠着点”

  “冰桶挑战”中,挑战者需要一下子将一桶冰水从头浇到脚。这种零度的瞬间刺激,对于健康会否造成隐患,导致一些疾病急性发作呢?

  专家问答:“冰桶挑战”,首先挑战脑血管。从头部猛地浇下冰水,会刺激脑部血管,引起血压瞬间升高,心跳迅速加快。对于健康的年轻人来说,偶尔为之没有多大问题,因为头部是人体最耐冷的部位。但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还是得“悠着点”。另外,颈椎不好的人也应谨慎。

  一大桶冰水突然倒下,颈部肌肉突然被冰水刺激,容易产生痉挛,也会有一定概率造成颈椎的损伤。所以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决定是否接受挑战,不要盲目尝试。

  整理|秦改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