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剧到底神在哪里

  • 来源:向导•感悟
  • 关键字:抗日,神剧
  • 发布时间:2014-12-23 15:46

  前几天和朋友看了昆汀的一部老片子《无耻混蛋》,故事很简单,讲的是一个法国电影院女老板向纳粹复仇的故事。结尾很神,希特勒等一干纳粹大员被困在起火的电影院里,一支犹太游击队杀进去,把希特勒直接枪杀了。我和朋友相顾愕然,没想到昆汀居然奔放到了这个地步。

  朋友说:“如果替换一下,把希特勒换成东条英机,法国女老板换成上海女老板,犹太游击队换成八路军武工队,那不就成了抗日神剧吗?”大家都笑,说:“这个可以叫做‘抗德神剧’。”然后扳着指头数,结果发现抗德神剧还真不少,远的有《虎口脱险》《加里森敢死队》,近的有《兵临城下》《美国队长》。

  这样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同样是情节夸张,为什么手撕鬼子看了觉得荒唐可笑,看《无耻混蛋》就没这感觉;为什么《举起手来》《追击阿波丸》之类的抗日喜剧电影被吐槽,《虎口脱险》之类的抗德喜剧却成了经典?

  有人说,你把对手处理成一个傻瓜,你自己的水准也就随之降低了。这个说法是对的,不过抗德神剧里的傻纳粹也不少,经常被主角玩得团团转,成为彻头彻尾的丑角,观众也没觉得智商受到侮辱。有一部挪威拍的《死亡之雪》,里面的纳粹干脆变成了僵尸,没法更傻了,可也挺好看。

  有人给了个解释,美国人毕竟打败了德国,是胜利者,稍微夸张一点也没什么大碍。和真实战场上的情况一对比,抗日神剧里的“杀鬼子如麻”就变成了一种意淫,自然看起来不舒服。

  这个解释言之成理,但我总觉得哪儿不对。《虎口脱险》多精彩多机智啊,可那是一部法国片子。法国人在二战中的表现和处境,比中国人还惨,可这并不影响这片子的经典程度。

  再说回中国。我小时候看过《地雷战》《地道战》,现在回过头想,这些也可以算作是抗日神剧的范畴,但好看得很。我唯恐这种评价带有怀旧的主观情绪,特意把这两部片子找出来重看了一遍,重在技术分析。结果发现,抛开硬件素质和意识形态不谈,这两部电影的情节编排和细节设置并不输给好莱坞大片,尤其是地道战里的高家庄战斗那一段,小细节层出不穷,极富想象力,恍惚在看《小鬼当家》。

  于是事情就变得很清楚了。抗日神剧之所以“神”,和题材没关系,跟夸张风格没关系,甚至跟过度丑化敌人什么的也没关系,这些都不是必然成雷的因素,说一千,道一万,就三个字儿:不好看。

  你可以手撕鬼子,只要撕得好看。你可以扔个手榴弹干掉日军飞机,只要扔得漂亮。你可以让尼姑、和尚、江湖奇侠走在抗战第一线,只要故事足够精彩。你可以让一位刺客去刺杀日本大将,只要手段足够高。甚至你可以搞出一队中国的超级英雄,民国队长、红巨人、雷神震子、青铜侠、军统局特工什么的,只要拍得够炫够酷。

  这么说吧,没有天雷题材,也没有天雷的桥段,只有天雷的创作者。水平不够,粗制滥造,漫不经心,不肯认真创作,就算把《纸牌屋》的本子给你,也只能拍成《棋牌室》。

  晴川历历摘自《看天下》2014/15

  ●马伯庸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