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大才:千淘万漉曾国藩
- 来源:醒狮国学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曾国藩,孟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15 13:55
——品读曾氏安身立命的人生智慧
独服曾文正
《大学》曰: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人生自古磨砺出,英雄自古出寒门。大凡取得人生之非常成就者,都是经历千淘万漉的磨难。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今人,很多处于生命、事业的转折期,多难期时,往往沉沦而不拔,甚至怨天尤人。当下很多领导者,在面临国家、世界的转型期,几多迷茫,几多困惑,究其根本,只在于:修身无根。人无德不立,家无德不旺,国无德不兴。克己、反省、勤俭、改过、慎独、孝悌这些修身智慧,是曾国藩走出人生困境的法宝。当下,读者诸君,应该反求诸己,知耻而后勇,在生命事业的低潮期,积蓄生命能量,向内求善根、慧根和德根,根深则蒂固,人生的境界在于修身齐家之格局。曾氏人生智慧,是我辈取之不尽的财宝。慎思之,慎行之。
毛泽东主席在1917年8月23日致黎锦熙的信中写道: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有如彼之完满乎?
毛泽东一生非常看重曾国藩的军政谋略。不过曾国藩对毛泽东的影响绝不限于所谓军政谋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天下无难事,天下无易事;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里求活,淡极乐生。”这些曾国藩的人生信条,对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影响极其深远。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作为清王朝执掌重权的汉族封疆大吏,他是封建社会末期最后一尊精神偶像,也是近代思想文化的重要代表;曾氏服膺程朱理学,又全力研习经世之学,当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交相侵袭,几欲颠覆之时,是他创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进而平定东南半壁江山,大清始有同治中兴。
不仅如此,近代中国首艘兵轮,首炉钢水,首批技术工人的诞生,首批中国学童远赴泰西深造等,均与他及其同道的倡导与活动紧密相关;他也因此成为咸丰、同治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思想驳杂、颇富特色的理学经世派,其经世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和近代文化的变迁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本刊编辑部将带你走进曾国藩的家学渊源和思想宝库,一起来领略他的人生智慧。
策划/本刊编辑部 主笔/刘书含 责任编辑/刘书含 供图/曾国藩研究会 曾国藩故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