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类主体的数字映像,具有相同的基本数学结构,可以构成基础性产品用来解决一大类问题,就像关系型数据库那样。
在IT实际应用中,我们将会面对不同的主题。就目前IT应用的情况而言,可以将主题分为三大类。首先就是基本认识主体:人,处于中间的是由多人组成、具有明确使命和目标的组织,如企业等;再往上就是城市。从信息的角度来看,这三类主体的虚拟世界的结构,既有总体上相同的特点,也有具体的不同之处。
这些在量级上有巨大差别的虚拟世界,都包括了相应的主体所拥有的所有信息的总和,而且是这个主体“感受”到并且活动于其中“真实”的虚拟世界,它既包括了主体所处的外部环境,也包括主体的自身状况。他们之间的差别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量的差异。很明显,个人拥有的信息量与一个城市拥有的信息量是有巨大差异的。这将导致具体处理方式和手段上的不同。
2.主体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同。组织主体以企业为例。企业的外部环境非常复杂,个人要相对简单很多,而对体量最大的城市而言,如果把城市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看作自身的组成部分的话,他的外部环境反倒显得比较简单。
3.主体自身状况的差别。个人的自身状况是最简单的,而且很多内容并不需要投影到数字映像中。企业则要复杂得多,包括了人、财、物等,而且很有必要投影到数字映像中。城市的自身状况则更为复杂。
所以,个人的虚拟世界更多的是关于主体对外部的感知,城市的虚拟世界则主要是对主体自身的感知,企业则两者兼具。
主体对外部的感知与对自身的感知有一些本质的差异。主体对外部的感知,主要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用一个有限度的视角去感受。所以它对被感知对象的感受是带有主观色彩的,而且通常是不完整的。这个过程基本是根据自身的活动和生存的需要来感受外部环境的,个人尤其如此。对这个感知过程的抽象化,是以对主体的内心活动的全面认识为基础的。
主体对自身的感知,由于条件完备所以通常是一种完整全面的感知。像城市这样的复杂组合体,是由众多的实体构成,城市对自身内部的感知,是以实体为基本单位,也包括了实体之间的复杂关联。这个结构在整体上更具有客观性,以客观存在的实体及其相互联系为基础。
以上不同的特点,将导致不同类型的主体的虚拟世界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或者说虚拟世界数字映像的结构会有差异。而同一类主体的数字映像,具有相同的基本数学结构,可以构成基础性产品用来解决一大类问题,就像关系型数据库那样。
对于城市这样由大量各种类型的实体(包括物质的也包括非物质的)构成的主体,构造其数字映像,既有巨大的困难,也有容易之处。困难之处在于整个系统的高度错综复杂,容易之处则在于对于这些实体,我们已经有比较丰富完整的、可以利用借鉴的认识。
在建立城市或城市的一个区域的数字映像的时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相对于外部其他环境,确定映像所反映的主体是谁,确定主体明确的边界,这是主体相对外部而言;
2.确定主体内部包括哪些类别的实体及实体的粒度,确定出最基本的不在此映像中做进一步分解的基本实体。基本实体可以构成高层复杂实体,但基本实体不被再分解。实体的最小粒度取决于映像以后可能需要支撑的应用类型;
3.建立实体的多维度描述,即一个实体的映像。包括高层实体分解为基本实体的结构,实体的属性特征,以及实体活动的记录等;
4.不同实体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一类是站在一个实体的视角,来看到映像的结构;另外一类是站在整体的角度通过对实体之间关系的描述,而反映主体整体的某些方面的特征;
5.对超越局部实体的那些主体的整体性特征的描述;
6.映像的整体结构应该是站在映像之外,或映像之上看到,应该是多视角、多维度的,这个是映像最关键的宏观整体结构。
谢耘
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工程院院长
在消费电子、国防电子及IT行业中,先后从事过产品研发、技术管理、企业经营等不同工作。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神州数码通用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现任神州数码首席科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