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平衡需雅趣
- 来源:软件和集成电路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人生,雅趣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15 14:11
编者按
2014年“乐Style”栏目展现了12位企业高管多姿多彩的生活故事和人生感悟,从更丰富的视角描绘了为信息化事业努力打拼的高管群像,相信广大读者已从他们的故事中收获了感悟和启迪。
新年之际,小编邀请特约记者罗杰对话(Q=小编,A=特约记者罗杰),希望从他回顾采写精彩故事的历程中,发现更多有趣的细节,也将他的采写感触分享给大家。下期我们继续为您讲述高管的斑斓雅趣。
Q:罗杰你好,在2014年写了12个人物,我想就此与你交流一下写作的感想。
A:欢迎你提问题。
Q:写作当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A:他们这些被访者超棒。我很感谢他们,他们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Q:成功自有道,他们都很优秀。
A:的确,我认为他们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他们能够用自己的雅趣,在生活中维持一种难得的动态平衡。他们的雅趣:看书、赏乐、品酒、越野等等,应有尽有。
Q:现代人压力大,平衡是很重要的。
A:在我的思维意识中,生活和工作就好像一个跷跷板的两头,一头是压力下的工作,另一头则是反压力的平衡器—雅趣。你必须用心去维持平衡,才能保证生命之水长流不断。如果没有这种努力,没有这一头的减压,人是很难保持积极状态的。
Q:采访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A:两位创业家:张岩和张伟华对我很有震撼力。他们年轻而富有激情,他们在各自的“战线”上做出了不俗的业绩。张岩的“钱先生”在互联网金融上可以说是创新连连,而张伟华的原点手机技术则大长中国人的志气。他们两个很相似:喜欢搞发明创造,不怕失败。
Q:有人说这个世界上就两种人,一种引领潮流,一种跟随潮流。您很喜欢他们的创业精神?
A:是,无论是领潮者,还是跟潮者,都是“弄潮儿”。他们有很强烈的创业激情和创新魄力,这能够鼓舞他们去攻克一个个堡垒。他们从不停止创新的脚步,哪怕是种习惯也好,是种爱好也好。
比如张岩,他连玩电子游戏,都能带动创新从中获得灵感。而张伟华的创业激情则来自于对现实的不满足,他的摇滚乐爱好与实践就是他制作创新手机的前奏。
创新之血在他们身上奔流不息,将激情和荷尔蒙输送至全身。你和他们交流,有一种淋漓尽致的感觉,很痛快,我经常会被他们所鼓舞。
Q:你觉得与采访对象有距离吗?
A:没有感觉到很大的距离,这也许是我的特点。因为我不怕人说,我在采访中没有刻意保持中立,我会利用换位思考来理解我的采访对象,换句话说,就是感情投入、如临其境。
Q:所以,换位思考能够让你与他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A:是的,而且我到这个年龄,有了一些和他们类似的经历,我很幸运地发现,他们的雅趣与我的爱好很多相似:看书、品酒、品茶、品咖啡,打网球,还有越野一类的爱好,我也很喜欢。另外,奎建生、何长青所提到的音乐的魅力我也非常认同。
我给你讲一个我最近在法国的经历:我遇到一位女音乐家,她喜欢演奏肖邦的作品,作为著名音乐大师,她常向孩子传播音乐知识。她向我讲,音乐是如何能够促进人与人交流,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
她告诉我,音乐可以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可以令人精神升华,因为类似于肖邦这样的作曲家,他是在将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于人,他是把自己最私密最精到的思考,用艺术的形式传播给公众。例如肖邦的《夜曲》向公众传递出的是他对外界的特别感受:爱人、爱自然、爱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以至于孩子们都能接受。
这位女音乐家曾经做过一个尝试,她在一群小学低年级孩子们面前弹奏《夜曲》,然后她要孩子们说出对乐曲的感受。童言无忌,孩子们说“音乐太美了”,他们“好想写一封信给肖邦”。这是多么美妙的思维呀!因为这一切都是在聆听音乐后瞬间产生的想法。由此可见,音乐可以实现时代的穿越,而成人世界一切阻碍人们交流的障碍,在这里都不复存在。
Q:音乐是一个获取正能量的地方,能够让人精神振奋,同时好的音乐还能够使人们的心灵减压,让紧绷的身心完全释放。
A:对,你从柔美的音乐中,能够体验到浑圆完美的声线,就连声波最细微的“毛边”都能完整接受,音乐不仅带来温暖的听觉感受,更能舒缓身心、让耳朵和身体都愉悦起来,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减压效果。
Q:音乐确实有此功力,我发现这些采访对象们的生活真是太丰富多彩了。
A:我非常感谢我的采访对象,他们太有料了。他们拜大师为师,卡夫卡、瓦格纳、肖邦和巴赫。他们真的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精彩世界的大门。他们提供珍珠,而我仅仅是用线把这些珍珠逻辑地穿起来,附加可读性。他们给了我超乎预期的东西。
Q:你写得也非常传神,能不能说说你写人有什么诀窍?
A:恕我一家之言:写人,首先必须理解人,最好懂一点心理学;第二要能够学会抓人的特点,写人最怕“千人一面”,张三与李四可以主语互换,这绝不是好文章;第三要善于“抓新”,新料最能抓人眼球。简言之就是:抓人抓心,就是成功。
Q:看来想写好人确实不容易,那你认为,这12位高管有什么共同特质?
A:我认为,平实自然是他们共同的特质。而且,男人是男人,特“爷们儿”;女人是女人,靓丽可人,温柔撩人,可爱动人。
我要对你说,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人并不多,但他们能够做到。为什么?因为他们心怀坦荡,他们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拿得起放得下没有负担,这样的生活态度又反过来帮助他们保持平常心、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的雅趣和他们的浪漫情怀,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所以我说,他们不怕还原自己的本色,能够对我敞开心扉,这让我看了很亲切。
举例12位采访对象中的3位女性,占到总数的1/4。知性平常是她们的特点,看上去是普通的母亲、平常的高管,为人通达。也巧了,我采访她们,正好一个为年初的第一期,一个在本年度的最后一期,中间还有一个在7月刊,就好像谁故意将她们点缀在这12篇文章中似的,让她们的倩影吸引住读者。
她们与我沟通,大方也大度,有什么讲什么,完全敞开心扉,这让我很感动。她们在事业上很成功,但并不强势,其实职场上如果遇到“女汉子”,大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敬而远之,甚至唯恐避之不及。但她们不是这样的。她们与我交谈最多的,是怎样超越自己。她们并不为自己已经怎样而怎样,她们在动态的生活中,不断自我否定、不断从头超越,大方自然地追逐着更深远厚重的东西,这是她们的魅力所在。
A:我第一个采访的“大猫”,IBM的Vivian李红焰,她是少数民族,思路开阔灵活,她做的微电影一炮打响, 在为IBM赢得声誉的同时也不乏大单落袋;2014年7月刊出的杭城姑娘李慧,灵巧细腻,为客户寻求解决方案不遗余力;最后一期杨惠云更有意思,我和她的交流仅限于半小时的电话,但我感觉与她访谈特别默契。她对人生几个阶段的思考相当具有普遍性。这个年龄的人,无论男女,成熟到了一定阶段,想问题的方法也更科学。工作的成就使得她们很有自信,但对接下来的发展她们又不免担忧。我理解这是人生思维螺旋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Q:我想读者也能从中读到自己。
A:是的,他们很有示范性。那7位男性经理人,奎建生爱音乐、何长青爱越野、王舜林爱茶、冯颉、林志国和张志强爱读书、活跃的吴建能用网球打出一片新天地。他们活得潇洒,也很有品位。梵高有句话说“人不应当让自己心中之火熄灭,而应当让它燃烧,再燃烧”。也许,人活着就应该尽可能地去释放自己的生命能量,才能不辜负“生命”的含义。我敢断定,他们的生活已经超出了年龄的概念,他们的生活雅趣更使他们接近梵高所讲的“燃烧”的青春状态。
Q:这种青春的状态,在如今竞争压力巨大的环境下,想坚持很不容易。
A:是的。雅趣也是一种修行,他们用雅趣为自己选择了青春。他们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在前卫与经典之间,恰如其分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可以说,他们摆脱了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饱满而充实,并且在脚踏实地的砥砺前行中,她们让梦想变成现实。
笛卡尔说:活在当下,尽享和煦轻拂的美( Live in the moment, Fully Enjoy The beauty of blowing breeze)。我认为,我们做的事情,就是让他们成为职场人的榜样,让精神发展不断走向高级,让全社会释放正能量。
Q:这也是栏目的愿望。谢谢罗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