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原材料工业发展形势展望

  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原材料工业保持平稳增长。

  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温和复苏,国内经济环境总体稳定,我国原材料工业延续平稳发展势头,生产和投资规模继续扩大,进出口有望增长,产品价格低位震荡调整,行业经济效益略有改善。

  同时,原材料工业还存在市场供求矛盾仍未扭转、产能过剩压力依然较大、贸易摩擦有增无减、行业盈利能力有待增强等问题,针对以上,赛迪智库提出加大拓展国内外市场、多手段化解过剩产能矛盾、提高贸易争端应对能力、大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等对策建议。

  对2015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生产延续平稳发展势头

  2014年1-10月,在全球经济温和复苏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我国原材料工业总体保持增长态势,部分产品生产增速出现明显回落。硫酸、烧碱、乙烯等化工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增速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生铁、粗钢、钢材产量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远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十种有色金属产量持续增加,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3.81个百分点;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产品产量增速也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全年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增速将保持在8%左右。

  预计2015年,我国原材料工业生产将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增速进一步趋缓。

  一是国内外环境总体向好。全球经济缓慢恢复增长,美国经济在劳动力市场改善、房地产市场回暖的刺激下,复苏势头强劲;欧元区受通缩风险、高失业率等影响,复苏进程缓慢;日本经济在货币、财政、汇率政策的多重刺激下,温和复苏;国内经济在结构优化、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经济增速将保持在7%左右。

  二是房地产、汽车等主要下游行业需求难有较大改善。虽然受一系列政策松动的刺激,2014年10月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暖,预计会持续到2015年,但改善的幅度不大,房地产投资仍将处于低位。汽车产销将总体保持稳定,产销会保持小幅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速放缓

  2014年1-10月,我国原材料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持续扩大,细分行业投资增速出现不同程度放缓,部分行业投资同比增速甚至下降。

  分行业来看,化学原材料和化学制品业投资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8.25个百分点;钢铁行业投资增速为-3.8%,其中冶炼行业投资增速为-6.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增速为-2.2%,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6.41个百分点;非金属矿采选业和矿物制品业投资增速均同比放缓。

  预计2015年,原材料工业投资规模扩大,投资增速会进一步回落。

  一是国内出台了相关利好政策。“一带一路”战略提出,我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建设,这将直接带动原材料下游交通、铁路、运输设备制造等行业发展,进而刺激原材料企业扩大投资规模。此外,发改委10月以来密集批复基建额度近8500亿元,投资乘数效应会在2015年显现。

  二是国内经济进入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时期。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增长速度换档期,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工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传统原材料工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三是节能减排形势严峻。钢铁、有色等原材料工业是节能减排大户,2015年是“十二五”目标实现的最后一年,节能减排压力大大增加。

  进出口贸易有望增长

  2014年1-10月,在支持外贸稳定增长政策带动下,我国外贸形势有所改善,进出口平稳增长,主要原材料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其中钢材出口7489万吨,同比增长42.2%,增速远高于上年同期13.6%的水平;未锻造的铝及铝材出口340万吨,同比增长12.5%,高于上年同期水平。进口方面,进口钢材1209万吨,同比增长4.1%,高于上年同期3.5个百分点;进口未锻造的铝及铝材69.6万吨,同比增长6.8%,上年同期为负增长。

  预计2015年,我国原材料产品进出口贸易活跃度会增加,进出口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一方面是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带动我国原材料产品出口需求。

  此外,“一路一带”战略的提出也将加强我国与亚欧地区的贸易联系,刺激钢铁、有色等产品的出口。

  另一方面,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交通、水利、环保投资会加大力度,国内原材料产品进口需求会增加,但增长幅度不会太大。

  产品价格低位震荡调整

  2014年1-10月,主要原材料产品价格低位震荡。10月国内钢材价格在APEC会议严控华北地区钢铁生产预期影响下,略微上涨,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石化产品中纯碱、尿素价格下半年来总体呈上涨态势,其中尿素价格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天然橡胶价格不断走低,且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有色产品价格总体震荡调整,铜、铅价格震荡走低;铝、锌价格震荡走高,但铝价格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水泥价格2014年以来一直不断下跌,但总体略好于上年同期水平。

  预计2015年,我国原材料产品价格会延续低位震荡调整态势,具体产品价格走势会有所分化。钢材价格在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原燃料价格支撑减弱的影响下,缺乏大幅回升的条件,预计会继续低位调整。化工产品价格在国际油价走低的影响下,整体走势会偏弱,不同产品价格会依据供需格局变化出现一定程度分化。有色产品价格受美联储退出QE带来的美元升值、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影响,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水泥等建材产品价格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下行压力不减。

  行业经济效益略有改善

  2014年1-9月,除金属矿采选业利润同比下降,盈利能力减弱之外,其他行业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受铁矿石、金属矿价格下跌影响,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4.67%和10.4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高于上年同期8.08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等利润均保持增长,但增速较上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预计2015年,我国原材料工业经济效益会略有改善,但部分行业仍将微利运行。

  一方面,受益于铁路、基建、水利等投资力度加大、房地产市场的回暖等定向刺激宏观政策,原材料产品需求会稳定增长,使得行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

  另一方面,国际市场扩产、国内供大于求的市场压力、产品价格波动下行等因素将加大原材料企业的经营难度,经济效益难有较大改善。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供求矛盾仍未扭转

  从供给看,2014年1-10月我国主要原材料产品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以钢铁行业为例,除10月日产量低于220万吨水平,是年内最低的月度日产水平外,1-9月粗钢日产量均超过220万吨,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6月日产量接近231万吨,是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也是历史最高水平。有数据统计,2014年以来我国钢铁企业高炉开工率超过了90%,钢铁产量全面增加,且短期内这种增长态势会延续。

  从需求看,我国经济增速明显回落,全年预计GDP增长在7.4%左右,投资、消费、进出口增速均放缓。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9%,较上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2.4%,比上年同期回落6.8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5.5%,总体来看,原材料产品主要下游行业的需求形势比较疲软,尽管2015年需求会有所改善,但难以根本改变原材料产品供大于求状况。

  产能过剩压力依然较大

  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饱受产能过剩问题困扰,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较重。尽管如此,受下游需求增长刺激和扩大市场占有率需要,钢铁、有色、建材等原材料企业不断扩大投资规模,投资持续保持增长。虽然这些行业的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由于产能基数较大,新增产能仍然较多。

  以钢铁行业为例,1-10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4004亿元,同比下降6.1%,已连续第7个月下降,但受钢铁行业较大的产能基数影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压力依然较大,预计2014年钢铁行业产能将达到11.4亿吨。此外,落后产能淘汰难度加大。产能过剩行业面临企业关停、税收减少、失业增多等问题,而在财税、融资、社保、用工等方面对企业转型缺乏有效支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和企业退出过剩产能的积极性,导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压力较大。

  这种现象在2015年会延续,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投资总量继续扩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难度不减等因素会进一步增大产能过剩压力。

  贸易摩擦有增无减

  尽管2014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经济增长有所起色,但主要经济体表现出明显的分化。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较好,但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可能会减缓美国经济增速;欧洲和日本经济均面临较大挑战;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有所削弱,仍面临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受此影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势头愈演愈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采取多样化的贸易保护措施,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有增无减。

  2014年前三季度,共有21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75起救济调查,同比增长17%,其中不少摩擦是针对钢铁、有色等产品,如越南、澳大利亚、墨西哥、加拿大等国对我国产不锈钢产品进行贸易调查。

  2015年,我国外贸发展环境会略有改善,但回升幅度将有限,外贸发展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外部需求难有大幅提升,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原材料产品出口面临的贸易摩擦压力不减。

  行业盈利能力有待增强

  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产品价格长期走低影响,石化、钢铁、有色等企业盈利能力偏弱。

  以钢铁行业为例,2014年以来钢材价格持续走低,从年初的97.5点下降到10月末的86.4,且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盈利水平不高。此外,铁矿石、煤炭价格不断下降和企业降本增效措施的实施带来的成本减少,无法抵消环保、人工、融资成本上升的影响,导致钢铁行业的成本压力不减。1-9月,中钢协重点统计企业的累计亏损面为25%,同比下降6.82个百分点,但会员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0.71%,明显低于其他工业行业盈利水平。

  2015年,在原材料产品价格低位震荡调整和生产成本难有较大下降的双重夹击下,原材料工业的盈利空间将会受到一定程度挤压,亟需转型升级提高盈利能力。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加大拓展国内外市场

  一是进一步刺激国内市场需求,紧抓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的发展机遇,开拓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原材料产品的应用领域,带动产品升级换代,推动绿色建材、高品质钢等节能环保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

  二是引导、规范和保护企业境外投资活动,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支持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等领域优势企业开展资源和价值链整合,通过建设境外生产基地、对外投资、对外贸易等方式输出产品。

  三是加强政府引导,制定有效政策,建立完善行业风险预警机制,引导企业加强地区间产业合作,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多手段化解过剩产能矛盾

  一是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基于市场规律,通过产品竞争,逐步实现落后产能的淘汰。

  二是加快形成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对环保不达标和超过能耗限额的企业实施差别电价、水价等价格政策,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并通过落实等量或减量置换方案、提高财政奖励标准等措施,将一批钢铁、建材、有色等行业的低端产能予以淘汰。

  三是建立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强化政府在事中和事后的监管,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动态监测分析,建立产能过剩信息预警机制,提高产业准入的能耗、水耗、物耗和生态环保标准,实现优胜劣汰。

  提高贸易争端应对能力

  一是建立完善进出口协调机制,通过高层外交、谈判和对话等方式加强交流,减少误解和分歧,妥善解决贸易纠纷,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解决争端,维护贸易环境的公平自由。

  二是加强企业的贸易摩擦风险防范意识,学习研究并严格遵守贸易标准规则、国际市场形势和法律法规,最大限度避免争端。

  三是建立细分产业的预警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和协会对数量激增以及价格变化大的产品的进出口情况进行跟踪,及时向企业发布预警信息,企业与政府定期沟通信息,形成政府、企业、行业协会联动的贸易摩擦预警系统。

  四是发挥协会等行业组织专业知识强和资源经验丰富的作用,帮助指导企业应对贸易纠纷,提升原材料行业的应诉成功率。

  大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一是推动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以合作、合资、股权置换和产权流转等多种形式实施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完善配套产业链、优化技术和产品结构,实现综合竞争力提升。

  二是优化钢铁、石化、有色等产业的空间布局,结合各地资源能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空间、环境承载力、物流运输等条件,有序推进企业调整和跨地区产能置换,推动形成分布合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是加大企业创新力度,支持鼓励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质量品牌,开发高附加值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推广节能减排产品技术应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动的技术创新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 原材料工业形势分析课题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