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宽窄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2014年终于盼来国家教育部对青少年读经典的鼎力支持。似乎所有关于少年读经典的论辩,尘埃落地。似乎泱泱大国百年来祖先文化衰落式微的境遇,终结在即。却,突然烽烟再起,风声鹤唳。网络论辩酣畅淋漓,各种声音不绝于耳。《南方周末》2014年9月出版深度调查十字路口读经村的前世今生,给读经典阵营一颗重磅炸弹,刚刚拨开云雾的少儿读经天空,顿时又阴云密布。圣经有云: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你到灭亡的,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窄门是通往天堂之门。耶稣说:“我就是羊的门,凡从我进入的,就必得救。”少儿读经典注定走在宽窄门之间,没有一条是注定正确的路,只有遵循国学文化智慧之源流,只有尊重人性、天性和童心,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窄门。几十年来少儿读经典,走了一条很苦的道路,很孤寂,很冷漠。许多仁人志士,许多古道心肠者为了只片理想,为了祖先文化的血脉,一直走在窄门的道路上,充满荆棘充满怀疑充满艰辛。要为他们的探索他们的坚持他们的理想点赞。
今天,似乎读经典进入了宽门。国家支持了,家长开始重视了,学校着手读经典了,门宽了,可是道窄了,真理似乎变得更加模糊。在举国上下开始热火朝天读经典时,在全民进入宽门时,不要忘记,道藏在窄门深处。
经典的意义
问:让孩子背诵他们根本不懂的古诗词、古文有什么意义?
答:4,5岁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唐诗。
不觉得痛苦,诗词押韵,和儿歌差不多,“粒粒皆辛苦”,“上山打老虎”,也分不出高下。背着玩就是了。
慢慢的,就长大了。
春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冬天,西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都急匆匆的奔走,到了家,烤着炉子,外边洋洋洒洒的下起了雪。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
夏天,跟爸妈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秋天,过了天高云淡,就是凉风乍起,梧叶飘黄,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
约会的时候,知道什么是“月上柳梢头”。
灯会的时候,知道什么是“一夜鱼龙舞”。
愁的时候,“伫倚危楼风细细”;
乐的时候,“春风得意马蹄疾”。
小的时候,“卧看牛郎织女星”;
大的时候,“金风玉露一相逢”。
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记住了词,记住了景,也记住了情。
至于具体的用处,作为理科生,工作上的确用不到。但当年我情书写的是极好的,就凭这个,就觉得很值。
现在我也在教儿子背。
……
以上,是最近知乎网上最热门的一个问题的讨论。
学习古文有什么意义?背诵经典有什么意义?答案并不在学习的当下,而是今后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圣贤也曾经和我们仰望同一片天空,他们所留下的言语就像星星一样,在夜幕里也一直注视着我们的心灵。因此,即使古老悠远的美好在快节奏的水泥森林中被遗忘,也总会有那样的一些人,用手中的书卷承接落下的星光,将圣贤的智慧传达给新的一代。今日,请与醒狮一起走进传统文化教育的世界,探索它穿透时空流传而来的真正意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