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去哪儿”最安全

  在中国,尤其是近年,存款失踪的案件越来越多,发生越来越频密,案值也越来越逼近天文数字。2013年,上市公司酒鬼酒在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分行的1亿元存款被盗。2014年10月,泸州老窖在农行长沙迎新支行的1.5亿元存款失踪;不久前,泸州老窖又发布公告,其在中国工商银行河南南阳中州支行等处的3.5亿元存款不知所踪。业内人士一句话道出关键所在:“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个缝既是指银行内控有漏洞可钻,也指储户贪图高息被人利用。

  警惕高息诱惑

  金融业存在和繁荣的前提是信用,然后才是良好的服务、保密责任等。瑞士银行业享誉世界,他们的一个重要卖点是为储户保守秘密。其实,他们还有一个不言而喻的卖点,那就是资金安全。保障储户的存款安全是银行业的基本功,也是储户、国家对一家银行的最低要求。现在是一个全球化时代,银行业面临世界性竞争,光有基本功是不行的。随着金融电子化,资金安全问题势必会更加突出。

  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中国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余额高达116万亿元。银行存款一度被视为最安全的资产,而日前却状况频出:2014年以来,已有浙江、河南、湖南、四川等地发生存款丢失案件,涉及数十位个人储户及泸州老窖、酒鬼酒、东风汽车等A股上市公司。梳理分析后,不难发现,存款丢失的对象主要针对个人储户和企业客户:“高息利诱”是重要原因,从已披露的案件中,部分银行内部控制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一些违法、违规的银行职员往往以高息或高收益“忽悠”储户,然后在这一过程中套取密码或利用合同的复杂性进行“专业欺骗”。

  这一现象,不仅在储蓄过程中可能存在,在购买理财产品中更容易出现。

  受害的储户都是冲着高息存款去的,而且这个高息都高到离谱。“近几年,一些银行为了完成存款考核任务,确实会有违规操作贴息存款,这种贴息存款与一般存款流程相近,储户自由在银行任何柜台存款,可以开通网银、电话和短信查询功能,但要承诺不质押、不提前支取、不挂失、不转让等。一般为定期存款,期限半年、一年或者更长,贴息标准为存款金额的2%~5%。”金融专家指出,如果高到10%以上,显然是不合常理的。

  更离谱的是,居然有储户承诺不查询账户、不开通短信通知。“这种切断储户和账户正常联系的做法,明显是很可疑的。”高收益必定伴随着高风险,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只可能掉冰雹。不管是“阳光贴息”还是“非阳光贴息”,都是违法行为,上不了台面,也不受法律保护。

  安全存款有“招”可循

  在物价飞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企的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手中富余的钱多了,钱似乎变“毛”了。存款虽然利息微薄,但手中有钱心里不慌,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银行储蓄始终不可缺少。然而,怎样让你的存款更安全呢?大多数人选择了银行作为存钱的保险柜,钱暂时是安全了,但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在已发生的存款丢失案件中,部分储户对高息、高收益的盲目看重成为被犯罪分子利用的重要“突破口”。储户一定要先考虑安全,然后再算经济账,理性存款才不丢钱。

  预留存单密码 在设置密码时不能只顾设置时好记,事后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更不能用自己的生日当密码,因为一旦与身份证同时遗失,拾到者往往会根据身份证上的数字去银行碰碰运气,资金流失风险很大。因此,要正确设置密码,在选择时要少而密。常用的密码最好固定为一至两个,当精心选择好自己的密码后,不宜经常更换,且一定要注意保密。

  认真检查银行开具的存单 储户必须认真检查银行开出的存单、存折或打印出的户名、存期、金额等是否清晰准确,一旦发现有差错,应及要求银行更正。

  记录存单要素 储户应准确及时地记录好存单或存折上记载的各项要素。万一存折遗失或被盗,储户可凭记录向银行挂失。

  相关物品分开保管 储户应分开保管好存单、存折、身份证及印章。此外,应将记录存单或存折要素的笔记本、存单与存折分开保管。

  存单丢失后及时挂失 储户一旦发现存单、存折被盗或遗失,应及时带上身份证件,到存款开户的储蓄机构申请挂失。

  定期核对存款 居民如采用银行卡存款,每月应与发卡机构送上的上月对账单核对,如金额有出入,应及时到发卡银行或通过银行的客户服务电话及网上银行去查询。

  取钱时要“验明正身” 否则离柜后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选择信誉好的银行存款 现在没有风险,不等于将来没有风险,储户应在存款时选择信誉好的银行,在办理存款业务时,要理性分析自身的承受能力,如果是低风险级客户建议选择银行定期存款或银行发售的短期货币基金理财产品,并检查有无银行单据凭证,从而把握好存款风险的未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