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文化古郡炫风 一睹千年明珠神韵
- 来源:新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安化古街,龙凤花烛,花甜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10 12:53
思南具有1700多年的历史,素有“千年古郡、乌江明珠”之美誉,更有“先有思南、后有贵州”的说法,历史的厚重、人文的多情,让我对思南充满了无限好奇。漫步在安化古街的乌江盐号,让我好像听到了奔腾的乌江上船工号子的声音,古街未醒,游人当游,宛如梦里。
安化古街深锁旧梦 乌江之上最后盐号
古镇就像一幅古朴的山水画,古街就像其脉络,而思南安化古街的脉络就穿插了一段古老的时光,当我行走其间,踏着青石板的脚步响声回荡在街上,能把我的思绪带回遥远的过去。
深宅大院里的雕梁画栋留给了我无尽的遐想,细细地品味古街积淀了的几百年历史,总会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对于身处喧嚣都市的我来说,古街这样古朴平淡的生活,总是有吸引力的,在我内心深处始终有着这种挥之不去的古街情愫。
安化古街处处都彰显着思南悠久的历史底蕴,更有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家碧玉范儿,当我走在古街上,会令我不由自主的心生怜爱,宛如一个在襁褓中熟睡的小婴儿,不忍叫醒这片久违的宁静。
在周家盐号,我似乎看见,昼夜繁忙的思南码头上,一字排开的盐船纷纷起货上岸,那些从巴蜀远道而来的井盐,连同穿过无数惊涛的赤脚纤夫,一步步登上山城长长的石阶。而今,虽盐号早已不在繁忙,但周家的后人们依旧居住的这四方老院落,仍然可见当年生意的辉煌鼎盛。
这座百年古宅,院子里花草茂盛,古木家具虽已过百年,却还是光亮照人。其大堂门外的老屏风深得我心,雕花唯美精致,连鸟的爪子都雕刻的栩栩如生,仿佛要从屏风里飞出一样,巧夺天工。当我拿着单反拍的正起劲时,古宅的女管家走过来告诉我说:“别小看这个屏风,比你爷爷的爷爷还大呢,曾经有人花80万想买走,老先生都没有答应,这是我们周家盐号历史变迁的见证”。
这座周家盐号就坐落在安化古街中段,漫步在古宅中,雕有梅兰竹菊、龙凤麒麟的木窗,霎时间仿佛时光停滞,我甚至会怀疑时间是否已经在此倒流,或迷失了前行的脚步。
作为思南72家盐号如今惟一的遗存,周家盐号如同一位历经风霜的老者,静静的诉说着他的故事。
周家盐号的创始人,周镐璜,出生于乌江下游的龚滩古镇,初到思南的周镐璜投靠亲友,做起小摊小贩的生意。经过一番打拼,勤劳的周镐璜在思南初步站稳了脚跟,当初身无分文的少年竟然开始涉足盐巴批发这个本大利大的行业。
十多年的商海沉浮,使周镐璜历练为一个精明强悍的商界强人,在众多的思南盐号中脱颖而出,演绎了又一个小贩变大亨的盐商版故事。他功成名就,本可衣锦还乡,富甲一方,但一个贤淑秀美的思南姑娘牵住了他投向故乡的目光,漂泊的脚步终于落地生根,于是他想要建一座宅院,实现他少年的诺言,用四围的封火墙,保护他迟到的爱情,庇佑未来的子孙。
这样的历史,让我会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特别想泡上一杯茉莉花茶呆呆的坐一天,去感受这座宅子百年的悠闲和惬意。
其实在思南繁华的市井之中,也林立着许多高墙深院,也许周家盐号并非曾经最大的盐商建筑,但时过境迁之后,却就成了千里乌江古盐道上唯一的历史见证。
龙凤花烛一烛一梦 非遗工艺点亮幸福
龙凤花烛是散落在民间的珍宝,在光怪陆离的现代霓虹灯下,这种古老的工艺显得相当原始了,而且思南花烛制作还列入了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和龙凤花烛第三代传人刘贵贤老人聊天中,他告诉我说:“龙凤花烛一分为二,一阴一阳,龙烛为阳,凤烛为阴,我们当地新人结婚的时候都要买一对花烛来用,暗喻富贵吉祥的美好祝愿。”
说着说着,老人就从里屋拿出了一对龙凤花烛,虽然已经制成半年,依然保存很完好,颜色依旧鲜艳夺目,花朵层层叠叠,精致精美。制作一支龙烛需要2天时间,蜡的质地既脆又软,稍微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比如制作花烛的花瓣,就需要90度的高温和十分轻盈的手法,要想独立制作一支龙烛,没有个五六年的积淀是不行的。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每逢人生大喜事,思南人都要来找刘爷爷,买一对花烛庆祝。
我想在没有电灯的年代,那温馨的光焰,烛照乌江漫长的岁月,小小的花烛,连接着长长的乌江文明史。
尽管蜡烛会燃烧殆尽,不过一支花烛的浇铸,耗用了刘贵贤老人一生的心血,点亮了成双成对恋人的幸福生活。
而龙凤花烛,仅仅是思南古城传统技艺的代表,这里还有好些在其他地方早已失传的工艺,等你去品读。
爱情传说延续美梦 花甜美食镌刻山水
花甜粑是思南独特的美食,我大清早从酒店出来,就吃了一大碗,甜粑糯而不粘,爽滑细腻,瞬间食欲大增。
花甜粑,就像年糕一样,条形的粑粑内部,芯里面嵌有花纹,有山水、花朵、福寿等字样,一般切成一片一片的,令我十分感兴趣的是,每一片都有一模一样的花纹,花甜粑不仅很美,还有动人的传说。
古时候有个思南书生告别心上人远走京城,几年后经过一番奋斗终于功成名就,但因为公务繁忙一直未能回家探亲。苦等的姑娘情急之中有了主意,把书生最爱吃的糯米做成甜粑,把家乡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画在甜粑之上,托人捎给远方的心上人。
睹物思人的书生读懂了姑娘的满腔情意和心事,思乡情切,立马翻山越岭,告假还乡,回来与姑娘成亲。
自从有了这段姻缘佳话后,思南人做甜粑就不再简单了,总是要加上工序复杂的花卉图案,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个传说一直延续着,就如渴望美好的梦境一般。用日常必须的美食寄托如此美好的情感,也许就是思南这方水土养育的这方人民,把山水情怀镌刻在心中慢慢品读的一种方式吧。
其实,在思南,安化街、龙凤花烛、花甜粑,仅仅是一个文化的符号,这样的符号还很多。就在城北遵化门内府文庙,是贵州省最大的文庙,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成化22年(1486)年,整个建筑群坐西向东,包括崇圣、大成殿、东西庑、戟门,府文庙内,至今尚有数十块保存完好的明清碑刻。还有位于思唐镇中山街万寿宫,始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重修于明万历二年(1574),总面积2405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包括戏楼,正殿、两侧厢楼等。其中戏楼由数以百计的木质斗拱支撑巨大层顶,结构独特,造型优雅。
这些古迹,其韵味又是在其他地方你品味不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