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feeka--我的灵魂住在高山上

  • 来源:心探索·分享刊
  • 关键字:塔罗牌,占卜,灵性治疗,神秘学
  • 发布时间:2015-06-05 12:32

  从小到大,她身上有着太多看似矛盾的综合面--

  她出生在平地,却被原住民家庭收养大。

  她国中时在黑社会经营的夜总会打工,不但没受欺负,反而常常被老大照顾。

  她是佛门弟子,却跑到天主教堂里,理直气壮地对神父说:给我一间房,我要打坐静修。

  她不结婚,只谈恋爱,有一个两岁多可爱的儿子。她对伴侣说,如果你想要有婚姻,是可以的,但不是我。

  她念书时几次休学去旅行、修学,生生把中文系读成了医学院,七年才毕业,中间还修了一个中等教育证书。

  她每年都一定要进行两次长途旅行,跑遍了中亚和南亚,可她说她的家在花莲,她的灵魂是在高山上。

  她说一切都是顺着能量的指引,自然而然。

  …………

  她是Rafeeka(拉霏卡)

  一个塔罗师,一个苏菲(Sufi),一个神秘学家,一个灵性治疗师。

  Rafeeka(拉霏卡):毕业于台大中文系,目前担任苏菲部落塔罗牌专卖店、苏菲静心中心负责人。获有美国NHG合格催眠师执照;英国国际色彩艺术与科学学院三阶色彩治疗咨询师;担任2005、2006年钱柜杂志塔罗专栏作家/灵气治疗师;曾于台大静心社、表演36房、佛化人生等处带领静心课程。

  爱是生活的本质

  二十五岁之前,Rafeeka说自己把人生能经历的都经历过了一遍:从小被原住民领养、一场火灾把家全部烧光、被水淹差点溺死、十五岁自立、谈恋爱、在夜总会打工、皈依佛教、走遍印度、吉尔吉斯等地修行、去美国又回来。高中毕业八年后,那一年,她考入台大中文系。

  直到国小三年级,Rafeeka才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小孩,有如晴天霹雳,她哇哇大哭。通常的情形是,主人公从此走上自闭孤僻的性格道路,自怨自艾,还好她没有。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换个角度,都会有不一样的转化,就看我们用何种态度来对待。Rafeeka的选择是从此她有了两个家庭,而这反倒促进了她性格中独立自主的一面,很早就开始为自己负责。

  在亲生家庭,她排行老幺,在养生家庭,排行老大,两个家庭各自有三个小孩。她幽默地讲刚好位置在中间,“都可以不必太注意我”,这种中间地带的独特让她得以自由蓬勃地生长。乡间生活释放了她的天性,烤红薯、玩水、认识各种动物、植物,接触大自然。原住民那种知足、质朴的性格渗透进了她的身体,至今受用。

  Rafeeka接触的第一个宗教算是天主教,当时村子里有个法国来的神父,变卖掉自己所有资产,到台湾来传教。神父对待当地原住民的小孩子非常好,对她尤其的好。这个生命中第一个宗教上的引领人教会她最大的一点是:生活就是宗教。他带她去见瀑布、吃木瓜、唱圣诗,从来不强迫她入教,只是影响她去见识生命中的一点一滴,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神父对她好到什么地步?二十岁后她皈依了佛教,跑回家去对神父说:我需要一个空间来静修,神父立马拨给她一个套房。她又说,我要打坐,不能被打扰,神父说,OK啊,随你怎么样。这样神奇的包容度几乎不可能发生在天主教。有意思的是,每逢礼拜天,Rafeeka仍会参加他的圣餐聚会。这样奇妙共存的双方都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接纳性,你信你的、我信我的,彼此独立又互相关联。

  与天主教几乎同时在她身上发生影响的便是佛教。二十岁时,她服务星云大师的寺庙,折服于大师的风范,于是皈依、吃素、持戒,投入修行,而那时候仍旧在夜总会打工。养父是皈依净空法师的佛教徒,常常要她“往内求”,父女俩常在一起探讨佛法,讲话也时常撞击出东西来,非常有趣。

  高中时期,Rafeeka开始接触神秘学。高中毕业后工作,慢慢接触了OSHO,大学时还专门休学跑到印度去了解,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2000年,她正式成为一名苏菲徒。

  如此自由又略显复杂的信仰经历,在她的总结是:宗教只是一个名字,只不过是经由不同的途径到达一样的地方。让人懂得爱、懂得生活,才是宗教一致的本质。

  从这点出发,也就不难理解她接下来的作为了:大学时候,出于对教育的兴趣,她考取了中等教育证书--全台大一个科系每年只开放十个名额,然而最终却推掉了到台湾排名第一的建国中学实习的机会,就是因为她想在教育方面做些不同的事情,而非在体制内闪转腾挪,沽名钓誉。“教育真正的意义在于开发一个人的本质,而不是培养出来个个都是‘背多分’,不是吗?”

  比较灰色幽默的是,考取这个证书她并没有狠下苦功。在同学们中间流传的故事是,有那么一天很少看书学习的Rafeeka去图书馆看书,结果突然间发生地震,放下书就往外跑,后来一直被同学调侃“一看书就天崩地裂”。

  塔罗也讲“望闻问切”

  Rafeeka1995年开始学习塔罗牌,指导塔罗个案人次超过万人。在她的概念里,塔罗占卜其实是一种能量工作,中医讲望闻问切,塔罗也有一样的品质。一个人说话的感觉、速度、手势,都能透露出他的状况,是放松还是紧张,眼球往左还是往右转,都能说明问题。“能量有自己的走法,它会自己选择。对我来讲每一件事情都是能量,我可能不会记得这个人,但我会记得这个能量。”

  心探索:塔罗占卜结果是不可更改的么?

  Rafeeka:塔罗牌只是告诉你,能量在你所关心的这个事情上如何运行,如果你能看得清,你就可以知道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而不是告诉你,你的命运被定下来了。如果命运是一早定好的,那直接就去睡觉好了,事情反正都会发生啊。所以如果认为占卜是论断一个人的工具,那就错了,很肤浅;如果把它作为自我意识发展、认识自己的工具,那就对了,你可以对自己的生命更加透彻、负责。占卜只是塔罗其中一个很小的功能。

  心探索: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运用塔罗呢?

  Rafeeka:能量有一定的走法,甚至Tarot(塔罗)这个字就是“律法”的意思。人类一切的行为都被记录下来,从被记录下来的行为当中,我们找到真正的因果报偿的律法。你要了解什么时候该放松下来,什么时候该努力,什么时候什么都不要做,就很容易度过每一件事情。放松下来,让它经过你,因为这一切都会经过的,不是吗?这样你就很容易把每一张牌背后启示的力量,握在手中,你就会往上提升。

  心探索:就是说经过努力命运可以改变?

  Rafeeka:没错,命运一定是可以改变的。就像黑暗有他的力量,恶魔也有他的力量,每一张牌背后都有扬升的力量,我称之为每一张牌都有扬升的师傅在背后支持着。即便今天可能是恶魔、高塔出现在你生活中,可是你还是有机会把那个力量蜕变为往上提升的力量。

  心探索:一个好的占卜师需要具备怎样的特质?

  Rafeeka:首先基础的当然是塔罗的专业知识,另外很重要的是一个占卜师必须学会很真诚的为自己生命负责。如果一个占卜师不为自己生命负责,没有真实的体验自己的生命,又怎么能透过占卜来帮助对方?

  其次,我会建议所有的占卜师尝试很多身心灵的课程,找到合适的滋养自己的方式。因为在占卜的同时,会给出比较多的能量,比如耐心,如果不够耐心,就没办法看到很细微的地方。因为给出了太多能量,如果没有滋养自己,你会觉得很累,因为一直在对别人讲话。另外,很容易撞到你的“自我”,你会觉得自己很厉害,好像可以知道所有别人的一切,可那是不对的。基本上你没有观照的能力,那是很容易走入堕落的一个途径。

  心探索:您与学生之间是怎样的传授方式?

  Rafeeka:我不会觉得这个学生跟我学,就必须一直跟我学,如果我认为另一个老师的能量对他更有帮助,那我就会推荐他跟他学。如果你的态度是包容的、open的,不用担心,当下总是有人会需要你,每一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天命,这个宇宙是需要你的。

  心探索:学生如何一步步进阶呢?

  Rafeeka:在高阶的课程,我会把塔罗的延伸性顺便交代,以后他们自己可以再钻研。比如:塔罗牌与占星术,塔罗牌与巫术,塔罗牌与色彩学,塔罗牌与生命数字,甚至塔罗牌与易经的关系。这都是他们必须要去学习的。

  作为占卜师,只要不断的往前走,我相信他会更知道作为占卜师的责任在哪里。

  曼陀罗--显现内在当下

  “荣格说每一个人的原型都是分裂的,以至于我们需要‘曼陀罗’让它整合起来。曼陀罗透过精密的图腾、坛场能量、几何中的体结构奥秘,以及色彩的力量,把我们里头片片段段分裂的东西框了起来,连结我们内在的圆满力,创造强有力的能量圈。”

  2006年起,Rafeeka开始发展曼陀罗心灵疗法,给予一对一个案。最初的起因是:她在治疗慢性心理疾病患者时发现,用催眠的方法虽然很好,但催眠的高费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同时催眠需要连续的工作才能达成效果,如果一次需要三千块台币,五次下来也要一万五。

  心理疾病的治疗就像慢性病,重要是持续。于是她尝试设计了一个较短的曼陀罗绘画治疗方案,只需半小时,引导患者自如表达,效果反而很不错,付一千块就可以。这样,以前做一次催眠的费用就可以做三次曼陀罗绘画治疗,不用每次都做两个小时的催眠,又累又耗时费用又贵,还可以帮助到更多人。

  在Rafeeka的治疗现场,随着音乐,大家画出各式各样的图案:色彩绚烂的、阴暗沉郁的、清新明快的,有许多几何线条的、有动物植物的、有七大洲四大洋的,奇趣倍出。还有人画了一个勉勉强强的圆,加之简单的几笔线条,留下大幅空白。不同的曼陀罗背后,是一个个人的情绪、状态和故事。

  Rafeeka提到有一次荣格与一个好朋友吵了架,结果隔天画出来的曼陀罗中间就有一个黑色的裂缝,他发现这是自己心情不好才有的,可见曼陀罗可以显现自己内在当下的状态,可以帮助我们察觉内在的结构。画曼陀罗每次都会不一样,会呈阶段性改变,某一段时期内或许你很喜欢用几种颜色,这说明情绪在悄悄变化着。

  一个年轻女孩执着于与母亲的关系,觉得妈妈思维、办事方式有问题,总是想改造对方。Rafeeka笑说,你这不是“沟通”,你只是“沟”了,却并没有“通”。因为你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想要去改变对方,可是,你母亲比你多活了二十六年,她也从你的年纪活过来,难道你觉得她比你笨么?如果每个人都一味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不好的,怎么可能会有平等的对话和沟通出现呢?只有当我们从内心里真正尊重、理解对方的时候,才会有真正的和谐出现。说这番话的时候,气氛很安静,在场每个人都听得很认真。

  她旋转着,旋转着

  我的眼前一片纯白风影

  而此时的Rafeeka,却静若天使

  苏菲(Sufi)--“那是奇迹般的会见”

  她轻轻闭目,双手交护在胸前,弯腰,起身,头略右倾,慢慢旋转起来。渐渐愈转愈快,愈来愈快,裙摆大大飞起,双手张开,犹如天使之翼。我们安静下来,耳边只听到“呼呼”的风声,眼前这旋转着的白色让我想起她提到过的“台风眼理论”:无论台风的外缘多么让人晕眩,台风眼却始终是安静的。只要我们的心是安静的,外在便丝毫影响不到我们。

  心探索:是怎么接触苏菲的?

  Rafeeka:我差不多从高中起开始修行,后来修行到一种程度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很厉害,不用读盘就可以预知。二十出头的时候我就在书上认识了OSHO,大概二十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就觉得说:人生就这样了吗?就可以了吗?就非常想要去印度,弄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回事。结果一下子把自己十年的修行打破了,就像高塔倒塌一样,我就再次地重新归零,又变成了一个“愚人”。

  心探索:那种打碎重来的感觉是不是很难受?

  Rafeeka:没错,但也是好事。我开始读自己,用OSHO的话来骂自己,因为看不到自己的盲点在哪里。它里头的话有时候很尖锐,我把骂人的话写在札记上,这样就可以提醒自己。

  心探索:这是你对自己的治疗方式吗?

  Rafeeka:对,就像我去学催眠、色彩治疗、英国的灵性彩油,一开始都是出于对自己的疗愈和探索。每个人都有他适合的方式和途径,治疗是流动的、没有一定的方法。我自己最核心的修炼就是用苏菲的道途。我常常说,我会一直旋转,旋转,我不知道旋转的尽头是什么,等我到了,我会告诉你。

  心探索:关于苏菲旋转有过哪些活动吗?

  Rafeeka:我参与过OSHO多元大学多项静心、训练课程,还与风潮唱片总经理Pyaz共同举办过五届的国际苏菲营。2008年4/19--4/26,在台北故宫的【故宫周末夜--亚洲艺术季】上,我们组织了一次苏菲旋转,大家都很开心,像小时候玩的游戏一样。

  心探索:在修行路上有没有关键的引领人?

  Rafeeka::神父是我第一个引领人,而藏传佛教的创古仁波切是我的第一位上师。还有我一直以来的伴侣,他将我作为修行人来供养。鲁米(首位将旋转与生命、狂喜和对神的爱彻底相融的苏菲教师父,曾以连续旋转三十六小时成道)对我影响也非常大,虽然他并没有直接作用于我的身体。还有一位苏菲教的师傅萨拉乌加(音译)。如果没有认识这个师傅,大概没有办法知道什么是真实的我。

  心探索:是怎样一个机缘认识萨拉乌加?

  Rafeeka:当时我们一帮人去土耳其,是要去鲁米的清真寺,接近他的墓。第一天晚上看完了托钵僧的旋转,有个托钵僧主动问我们有没有时间,带我们去了一个德嘎(聚会场所)。那天我们还想参观一下博物馆,虽然开放那天到晚上,但我们从德嘎出来已经十一点多了。结果那个托钵僧说,没关系,我们会为你而开。

  心探索:根本不认识?

  Rafeeka:没错,我们十几个人来自不同国家,没有谁认识那里的人,所以说是奇妙的缘分。后来他带我们从博物馆后面的花园进入。就在那里,我遇到了萨拉乌加。他在跟几个人做祷告,祷告完离开,经过我的时候,他对推他的人(他中风了,坐在轮椅上)说停下来,然后非常有力量的挥手大喝一声“嗨”,突然我的眼泪“哗”就像水龙头一样开了,根本来不及有情绪反应,能量是腾空的。

  真的不知道讲什么才好,于是就很安静的跟着他走出去,在等车的时候,我上前用苏菲徒的告别方式,亲吻了他的手、脸颊。

  心探索:确实是很奇妙的缘分。

  Rafeeka:那真的是“奇迹般的会见”。接下来拖驳僧又招待我们去他家,一直待到五点钟大家集体做完一个咒语才离开。回旅馆后大家都很激动,又分享到六点钟才散。

  洗完澡躺下来,我根本睡不着。于是和另一个睡不着的朋友一起出门,两个人一起去到那个托钵僧自己开的地毯店里,一见面他就说:对嘛,这才是托钵僧,怎么可能睡得着!他也没有过这样的经验。对我来说,那就是一个点化,他带给我很直接的能量的传承。

  后记:

  Rafeeka对朋友说:“糟糕了,我爱上北京了。”

  虽然家安在台北,但她一直知道自己早晚是会落叶归根在花莲的。自从来了北京,她却愈来愈强烈地感觉到:家似乎要位移了。如果把灵性工作比喻做凿墙,那么北京给她的感觉是:“这里的墙,似乎很容易就敲散掉,也即是很容易做工作。在这里敲击的回应比较深,而这是让我惊讶的点。”

  走过那么多地方,很多城市都仅仅让人觉得不过是旅游、观光,而北京第一次让她有了家的感觉,工作上气息非常默契,一点也不遥远。事实上早在大一时候,她就已经搜集资料信息准备申请到北大中文系念博士了,这次来北京,她首先去了未名湖。

  在台北,Rafeeka担任苏菲部落塔罗牌专卖店、苏菲静心中心负责人,每天只睡三小时。而在北京,时间一下子多出来,目前的状态,对她更像是“闭关”、归零。撇开工作上一年一次的大的归零(即OSHO共21天的动态静心),在她的概念里,每天其实都可以有归零的状态:开门、关门、沐浴、如厕,冲刷、放下、清空,学会让能量往下走,放下身体的消耗。

  她期待着,能够在四十四岁之前把所有的灵性工作传下去,交代好,在大宝法王座下实现一次三年三月零三天的闭关,来一次人生最大的归零。然后,继续上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