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嘎雪山上的植物灵魂
- 来源:心探索·分享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贡嘎,旅行,康定云杉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05 13:06
贡嘎(Minya Konka),在藏语里是“最高的雪山”之意,海拔7556米,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称为“蜀山之王”。贡嘎因其雄伟壮丽的雪域美景、独特的人文风貌吸引无数背包客前往,而此次我们前往贡嘎则是一次发现之旅,那些濒危的珍稀植物像一个个伫立在雪山之上的灵魂,随着我们的脚步而越发美丽、清晰、弥足珍贵……
贡嘎山区分布着大量的珍稀植物,一旦灭绝,可能在生态、经济、科学和文化价值上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10天的贡嘎之行,我们除了寻找这些植物,还了解到当地老百姓对保护的认识,他们有敬畏自然的传统,不随便砍树,这些保护思路和方法,同样决定着濒危植物的命运,怎样找到从根本上解决保护问题的方法,在这些物种还没消失时,不计个人悲喜和荣辱地去保护它们,是我们此行的真正目的。
贡嘎旅行特别注意:
1、需要仔细研究、认真选择登山季节和登山路线,做好充分的物资准备。
2、适应高山缺氧环境。
3、装备
A、衣物类:防风(冲锋)衣裤、抓绒衣裤、高排汗衬衣、羽绒睡袋、防潮垫、睡垫、帽子、手套、毛袜子、高帮山地鞋、备用胶鞋。
B、防护类:登山杖、双人双层高山营地篷、墨镜、头灯、水壶、小刀、高倍防晒霜、唇膏、打火机、防水火柴、高山套碗、云南白药气雾剂。
C、食品类:准备足够5天吃的食物和调料,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建议带个高压锅,可以用藏民家的火煮食物。
登山旺季:每年5~6月的旱季和雨季交替期,温度较高又无太大的雨量。但因登顶难度极大,一般不适于业余人员尝试。
传说中最后一株康定云杉
1950年,康定云杉的分布数量已逐渐减少;1970年,几乎很难再见到它的踪迹;1983年,植物学家印开蒲先生在康定县榆林乡寻找到了一株康定云杉活体,拍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2001年,美国《国家地理》计划派记者来考察这棵康定云杉,这棵树已在10年前被砍伐做成棺木。
群山环抱着的老榆林乡,是个美丽宁静的村落,村边河畔有温泉,所以从村里往河边眺望,时不时有一阵神秘的白烟从绿树和田野中飘过。也许是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宜居环境,老榆林以村民的长寿而闻名。
2010年7月18日,天空中飘着绵绵阴雨,贡嘎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华明局长带我们去老榆林乡找到当年砍掉“最后”一株康定云杉的马老太家。
据村里人解释说,从传统观念上来讲,村里人也觉得砍伐了树木是伤害了一条生命,所以为家里老人选择棺木喜欢用粗壮的树木,一棵树就够了,而不用伤害到更多的树木“生命”。所以当马老太80多岁的时候,就相中了这棵粗大的云杉做棺木,村里人就顺应老人的心愿将树砍了,前年马老太寿终正寝,享年正好100岁,康定云杉做的棺木也随她作古。
难道康定云杉就这样灭绝了吗?
寻找九龙桦……
九龙桦因只生长于九龙县而得名,在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物种,但是却很遗憾地没有被列入到中国的植物保护名录。国内关于九龙桦的资料记载很少,甚至连一幅照片或手绘图都没有,这给寻找九龙桦带来很大的难度。
因桦木木质坚硬,又有一定的柔韧性,九龙县的老百姓最爱用桦树来做菜墩,也爱做家具。在老乡家里,主人家正在用桦木做的菜墩砍肉骨头。除了做菜墩和家具外,老百姓还常用桦树枝做柴火,他们说桦树树皮干燥,用来引火点火最好。在很多老乡家门口,我们果真看到很多柴火堆。
想起去年的环贡嘎山植物调查,我们的调查队员在老乡家的柴火堆里发现了疑似九龙桦的柴火,幸好后来经过鉴定,并不是九龙桦。当地老百姓对桦树的广泛利用,提醒着我们要加快寻找的步伐,一旦找到必须立即采取保护措施。
当地老乡说附近石梯子沟那里有种不一样的桦树,这个消息让我们所有人精神振奋。在他的指引下,在石梯子沟的公路旁河流边,我们真的找到了一棵不同于红桦和白桦的桦树。老乡说他们管这种桦树叫“青桦”,因为它木质太硬,且发叉多,不成形,树皮也不易点燃。这种“青桦”会不会就是我们寻找不得的九龙桦呢?
路边的青桦
对照植物志里的记载,“青桦”的叶子尺寸和花序都跟九龙桦模式标本的记载有所差距,戏剧化的是,在我们离开九龙之际,却意外听到县林业局的张师傅说起,2、3年前他曾载人去水打坝对面山头找到过九龙桦的幼株。这是真的吗?虽然需要进一步证实,但这个信息仍成为我们下一步开展后续调查的重要线索。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关上了门,却打开了一扇窗。”
就在我们寻找九龙桦之际,意外得知了有关康定云杉的线索--
话说1995年,甘孜州林科所的贺老师出差时到九龙时,在鸡丑山林场管护的苗圃里发现了一株康定云杉,贺老师把此发现报告了九龙县林业局林科所,县林业局马上采取了行动,通过采集康定云杉的种子,在苗圃里进行种植培育,树苗需经历三次翻土,生长五年后才能移植到野外。但是移植到野外环境的幼苗还是需要人员来时常看护啊,这又如何解决呢?
碰巧当时九龙县林业局分管种植哺育的陈局长有位亲戚名叫沈永淑(音),家里正好有一片空地,沈永淑正好想种些树木在空地里美化家园。于是1998年左右,陈局长分了1000株康定云杉的幼苗给沈永淑种植到自家空地里,这样也解决了专人管护的问题。一开始沈永淑并不知道是自己种植和管护的是珍稀植物,直到最近几年才知道是保护物种康定云杉。迄今为止,她家一共种了近12年,一千株树苗,存活了好几百株。
木兰王,从天上到人间
木兰王历来受到当地人的敬奉,树下旧时有一个川祖庙,供奉着川祖菩萨。在破四旧运动中,川祖庙废弃了,当地人为了保护一尊土地菩萨将它藏到树缝中,后来树根就绕着菩萨生长把它包裹到了树中,木兰王也因此被认为更具有神奇力量。木兰王所在的位置也被认为是风水宝地,老人们过世后都葬在了树下,这样会保佑子孙后代。
老榆林是康定的一个小山村,因背包客徒步贡嘎山而出名,过去这里很安静。
随着海拔的上升,鲜花次第开放起来,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那紫色花丛中开着黄花的全缘叶绿绒蒿,他们是新一轮花季的谢幕者。
我们来的时候,康定木兰已经满树的绿色,充满了活力,很难看出,这是一株千年的古树。十几年前,当地的四家人自发用石头在树下垒起了一个简单的小庙,在里面点香烧纸供奉神树,求它保佑家宅平安吉祥。由于年久风吹日晒,村民又没有钱维护,所以小庙现在已经废弃了。但是每年逢年过节,各家都会在家里给木兰王点香烧纸,求它庇护。如果遇到家人生病或不顺,村民也会求木兰王保佑,他们说:“灵,马上就好了!”木兰王所在的位置也被认为是风水宝地,老人们过世后都葬在了树下,这样会保佑子孙后代。神话加传说,让这棵康定木兰饱经了人间冷暖,成为贡嘎山东坡海螺沟及燕子沟一代最古老的大树之一。
2008年起磨西林业站对康定木兰王开展正式的保护工作,当地的村民非常支持,同意将以往老人的坟墓迁出保护范围,也在设想着可以由此开发旅游,增加家庭收入。当地人也许会将保护项目视为开发项目,但当问及会不会担心开发损伤到木兰王时,陶福莲老人和他儿子的回答很让人欣慰,“怎么会损伤,就是要好好地保护起来,用围栏围好,我们给来看木兰花的人烤点玉米、土豆,挣点买盐的钱就好了。”七旬的老人用瘦削的双手比着木兰花的形状,儿孙在一旁听着她讲木兰王的故事,故事一代一代人传承下去,木兰王也在一代一代人的保护下守护着磨西人。
一个物种的兴亡……
每个物种在自然界中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一个小小的物种在相互依存的生物链中,也能起到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当一个物种对人类的价值尚不明确之前就遭遇灭绝的话,这对人类而言可能会是个极大的损失,所以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个物种的消亡而无动于衷,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
同样是康定云杉,在康定它因马老太的“相中”而不能逃脱被人砍伐的命运;在九龙,它因沈永淑需要美化园地,从而得到庇护和繁衍。一个物种的兴和亡,都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自封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我们能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才能不负“万物之灵”的智慧称誉呢?
文、图/耿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