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操作系统发展之路
- 来源:软件和集成电路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Android,智能手机,苹果公司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02 08:29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用此来形容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再贴切不过,无论是留在经典回忆中的Symbian系统、后来兴起的Windows Phone系统,还是后来居上并风头正劲的Android、iOS,在这个多元竞争的群雄逐鹿时代,恐怕没有哪一家可以独步武林。
手机如今已经像钱包和钥匙一样成为了人们随身必备品。能像电脑一样浏览互联网、自由扩展功能的智能手机引起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市场调研机构Trend Force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了11.67亿部,相比2013年增加了25.9%,其中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出货量合计达到了4.534亿部,贡献了40%的份额。在全球10大智能手机品牌中(按出货量算),有6家中国智能手机生产商上榜。尽管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生产商表现不俗,出货量市场份额增加,但仍落后于三星和苹果两个领头羊的出货量之和(5.18亿部),这也说明了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毛利润严重缩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5.8%。移动真正成为主流。我们通常将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称为移动操作系统或者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决定了智能手机的发展。
追忆Symbian系统统治时代
无论如今人们使用的智能手机有多么炫目,但提到智能手机的鼻祖,我们就不得不回溯到上世纪末。手机巨头摩托罗拉在1999年岁末推出了一款名为天拓A6188的手机,这款A6188正是现在如日中天的智能手机的鼻祖。A6188采用了摩托罗拉公司自主研发的龙珠(Dragonball EZ)16MHzCPU,支持WAP1.1无线上网,采用了PPSM(Personal Portable Systems Manager)操作系统。A6188一经推出,便成为高端商务人士的首选。
时隔一年之后,来自北欧的爱立信推出了R380sc手机。R380sc采用基于Symbian平台的EPOC操作系统,同样支持WAP上网,支持手写识别输入。R380sc作为世界第一款采用SymbianOS的手机自然名垂青史。2002年10月,世界上首部2.5G基于SymbianOS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在芬兰诞生了,它就是诺基亚7650。7650采用了4096色TFT屏幕,内置当时极为罕见的蓝牙传输功能,同时它也是第一部内置数码相机功能的手机。它的出现一度让整个手机业界瞠目结舌,原来手机也可以具备这么多的功能。直到今天,人们仍对这款开创多个第一的智能手机津津乐道。
2005年的Symbian系统经历了一次巨大的飞跃,SymbianOSv9.0版的发布以及Symbian S603rd Edition的出现将Symbian的用户体验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在当时以键盘输入为主的时代里是无人能及的。
2006年,外形与性能在当时都几乎无可挑剔的诺基亚N73上市,并毫无意外成为年度“街机”。售价在4000元以上的诺基亚N73就像是如今的iPhone一样得到多数人的追捧。2006年一年的时间,Symbian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达到了一亿部,2007年Symbian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产品之一诺基亚N95正式发布,标志着Symbian巅峰时代的到来。
2008年,Symbian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已超过2亿部。他们用了8年时间达到1亿部手机的累计出货量,而仅仅过去18个月就完成了另一个1亿部。那个时代是让诺基亚这样的公司兴奋的,直到iPhone横空出世。
iOS兴起与Symbian衰退
2007年1月10日,苹果公司发布了iPhone。乔布斯称苹果重新发明了手机。iPhone的主要特点有:全触摸屏幕,独特的外观设计;融合产物,可看做是iPod+手机+Internet浏览器的结合;独特的界面、重力感应和多点触摸。
iPhone发布之后,各大品牌对iPhone不屑一顾,甚至有人认为,苹果公司将会因为iPhone而开始走下坡路。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iPhone的出现,不仅彻底地打破了智能手机行业的格局,也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iPhone所获得的成功,本质上取决于它所内置的独具特色的操作系统—iOS。iOS最开始名叫iPhoneruns OSX,意思为可以在iPhone上运行的Mac OSX系统(苹果Mac电脑内置的系统名叫Mac OSX),2008年3月改名为iPhone OS,2010年6月改名为iOS并一直沿用至今。
此外,iOS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在iPhone之前,智能手机多是偏向商务化,全键盘基本都是标配。而在iPhone之后,触屏已经大行其道,智能手机从一个效率设备转换为一个体验设备,而用户体验已经成为当前最热的名词,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在强调自己是如何重视用户体验,并且不断改进产品。
2011年,iPhone的累计销量突破一亿台,iOS已经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系统市场份额的30%,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为43%。iPhone几乎成为了时髦的代名词,虽然价格不菲,但巨大的吸引力还是让其成为了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街机”。
在iOS如日中天之时,昔日统治智能手机市场的霸主Symbian却逐渐走向衰落。2010年,诺基亚发布了Symbian^3系统,一个全新的专为触摸屏幕打造的Symbian系统就此诞生。这让更多软件开发人员看到了Symbian强劲的生命力。然而,由于其先天性的设计缺陷(为键盘机而设计),导致其在触屏手机上的运行始终显得笨重而臃肿,完全不能和Android以及iOS系统抗衡。Symbian^3丝毫不能扭转Symbian系统的颓势。2011年11月,Symbian的全球市场份额降至22.1%,霸主地位已彻底被Android取代,中国市场占有率则降为23%。直到2013年,诺基亚正式宣布,808 Pure View成为最后一款搭载塞班(Symbian)系统的手机。这也意味着,这个曾经占据全球过半市场份额、真正意义上最早的智能平台Symbian系统正式退出。其实在iOS和Android出现之前,Symbian曾是全球最流行的智能手机平台,独家统治智能手机市场。但从2009年开始,LG、索尼爱立信、三星等众多厂商逐步宣布退出Symbian平台,转投Android阵营。
后来者Android的崛起
2007年秋,苹果iPhone问市后,在全球掀起一股“苹果风潮”,以诺基亚为主的Symbian阵营逐渐感受到了威胁,苦苦思索着对抗iPhone的方案。微软发布了全新的Windows Mobile6,却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此时,智能手机产业迫切需要一个新兴的操作系统来与苹果iOS对抗。于是,Android应运而生。
2003年10月,Andy Rubin等人创建Android公司,并组建Android团队。两年后,公司被Google收购。Andy Rubin为Google公司工程部副总裁,继续负责Android项目。
2007年11月5日,Google公司正式向外界展示了这款名为Android的操作系统,并联合65家企业建立了开放手持设备联盟(OpenHandsetAlliance)来共同研发改良Android系统,这一联盟将支持Google发布的手机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Google以Apache免费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了Android的源代码。
Android系统并不像iPhone那样一经发布就备受瞩目,相反,Android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是相当艰难曲折的。Android刚推出时,大部分人并不认可它。的确,Android在许多方面的设计思路上都与iOS雷同,这也使长期饱受争议。但是,不断的创新以及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也让Android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开放性是Android最大的优势。Android操作系统的开源意味着开放的平台允许任何移动终端厂商加入到Android联盟中来。因为Android的开源,专业人士可以利用开放的源代码来进行二次开发,打造出个性化的Android。例如中国小米科技的MIUI就是基于Android原生系统深度开发的Android系统,其与原生系统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动。而且开放性可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如此一来更有利于Android的发展。
联盟战略是Android能够攻城拔寨的另一大法宝。Symbian也曾经使用过联盟战略,但由于Symbian的开源程度不够,导致系统臃肿、难以为继,合作伙伴先后离开阵营。且从联盟成员来看,Google为Android成立的开放手机联盟(OHA)不但得到摩托罗拉、三星、HTC、索尼爱立信等众多大牌手机厂商拥护,而且还受到了手机芯片厂商和移动运营商的支持,仅创始成员就达到34家。Android凝聚了几乎遍布全球的力量,这是Android形象及声音能够被传到全球移动互联网市场每一个角落的根本原因。
2011年1月,Google称每日的Android设备新用户数量达到了30万部,到2011年7月,这个数字增长到55万部,而Android系统设备的用户总数达到了1.35亿,Android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Symbian系统。至此,Android取代了Symbian在智能手机领域的霸主地位,跃居全球第一。2012年11月数据显示,Android占据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76%的份额,中国市场占有率为90%。
Windows Phone并未如预期
2010年2月,微软正式向外界展示了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同年10月,正式发布Windows Phone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第一个版本Windows Phone 7,简称WP7。
Windows Phone的诞生宣告了Windows Mobile系列彻底退出了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全新的WP7完全放弃了Windows Mobile 5、6X的操作界面,而且程序互不兼容,并且微软完全重塑了整套系统的代码和视觉。
2012年6月21日,微软在美国旧金山正式发布了全新Windows Phone 8。Windows Phone 8放弃WinCE内核,改用与Windows 8相同的NT内核。Windows Phone 8系统也是第一个支持双核CPU的Windows Phone版本,宣布Windows Phone进入双核时代,同时宣告Windows Phone7退出历史舞台,使得广大的Windows Phone7用户对微软的做法感到不满。
随着智能操作系统的大行其道,智能终端设备的软件架构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智能终端上软件架构的发展也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简单地讲就是全封闭,半封闭和开放平台。开放平台的兴起使得软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大大提升。相对于封闭平台,在“有限”的生态系统中开发,开放平台无疑将自己放在了一个“无限大”的软件生态系统之上,由此也产生了我们已经看到和将要看到的许多极具创新力的产品。立足今日,我们看到自iPhone出现后,移动操作系统焕然一新,而智能手机产业的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各大企业不断创新,精彩迭出。展望未来,移动操作系统需要一个真正的开放平台,多种新技术和服务融合以及云技术与智能终端设备的无缝对接。
国产移动操作系统的漫漫长路
近日,2015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贵州贵安智能终端与移动应用高峰论坛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中国必须发展自主可控的移动操作系统,目前中国单个企业还无力承担起发展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任务,可以组建“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并采用先进的商业模式。
目前中国单个企业还无力承担起发展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任务,应吸取“北斗”和“ID”等产业联盟的经验,进行产业创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组建“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倪光南表示,国产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应采用先进的商业模式。在移动市场上安卓和苹果的系统能占据优势,主要不是因为技术比微软强,而是在大众消费市场的普及度够高。
但目前几乎所有的国产手机,其所谓“生态”都是建立在Android之上的,虽然此Android非彼Android—整个Android系统的代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开源Android(AOSP),另一部分是谷歌服务(GMS),前者完全开源,任何厂商都能查询和获取其源代码、国产系统、以及国外的CM之类,都是基于AOSP修改得来的。例如,乐视手机在发布之前,一直以“超级生态”为噱头宣传,后者也成为了许多网友攻击的点,因为乐视手机所谓的生态仍是基于Android,从这一点上说,所有基于Android定制的第三方系统,都不具备遑论“生态”的资格,特别是以iOS和WP作为参照的话。
而一直以来,行业都不乏对谷歌可能会在未来取消Android开源授权的担心,尽管从实际意义上看,由于Android是签订了开源协议的,这种情况对于标榜不作恶的谷歌来说几乎不会发生,除非遇上了一些现实问题—例如国家关系(全面开战)、谷歌政策修改,以及市场或竞争企业(假设三星一家企业占据了Android系统一大半的份额,并要求谷歌分成),但这在当下来看,几乎也是没有可能的。而对于国产系统来说,其所谓的生态,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真的算是一个生态,这也是人们对其普遍迟疑和否定的真正原因。
文/李闻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