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桥的盛大传奇
- 来源:互联网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陈天桥,热血传奇,盛大代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15 09:28
论传奇程度,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绝不逊于任何一位商人:26岁,创办盛大,11个月吸引100万注册用户;28岁,盛大代理《热血传奇》游戏,一跃成为国内网游领军者;30岁,创业仅4年的他率盛大赴美上市,身家88亿元,成为国内首富。即便是终未能成功的“网上迪斯尼”战略,如今也成为互联网一线企业必争之地。陈天桥,本身就是个传奇。
强势人生
强势,霸气,这是陈天桥给人留下的一贯印象。1973年生于浙江新昌的他,说话不紧不慢,中气十足,顿挫有力。他身材不高,但气势如排山倒海,扑面而来。
陈天桥自信满满,在盛大,他就如“家长”般威严。这种自信也并非空穴来风:作为复旦大学经济系高材生,24岁的陈天桥便成为陆家嘴集团总经理助理,创下当时的提拔纪录;26岁时,他创办社区游戏网站盛大,11个月吸引100万注册用户;28岁时,他通过代理《热血传奇》一举成名,该游戏也成为中国网游史上最赚钱、生命周期最长的产品之一;2004年,三十而立的他率盛大赴美逆流上市,大显雄风之余,自信再次得到认可与放大。
不过,快速膨胀以至于有些独断的自信,也令盛大在某种程度上走了些许弯路。赴美上市前后,盛大快速扩张,陈天桥意欲借此打造一个网上迪斯尼。然而事实上,这些扩张并未令陈天桥如愿以偿,反倒给“后来者”第九城市、巨人以追赶罅隙。而如今,盛大网络出售游戏、文学两大业务,专注于投资,一代娱乐帝国就此易主。
无论如何,陈天桥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勤奋严苛,又具有商业致胜的冒险精神与魄力,这些成就了盛大的往昔霸业。陈天桥一天的工作时间表始于上午10点,直到半夜12点左右从公司离去,内部聊天软件则在线到凌晨3点。他对员工要求极为严格,甚至包括在公司的言行举止,均有规定。而他抓取商机时所表现出的魄力,更是为人所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与他的盛大,注定是一场传奇。
孤注一掷
用“空手套白狼”一词形容盛大的发家史,最贴切不过。
自2001年开始,国内网游市场悄然兴起。当时,诸如《千年》、《龙族》、《万王之王》等网游已声名在外,但同时在线人数止步万人,也未给东家来带太多收益。
陈天桥隐隐嗅到网游市场的商机,向盛大投资方中华网提交了运营韩国游戏《热血传奇》的计划,却遭到拒绝。《热血传奇》在日韩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运营情况一般,在台湾最高仅3000人同时在线。最终,投资方给了陈天桥两个选择:向“窄门户”发展,获得300万美元投资,或与资方“分手”,分得30万美元的股本费。
陈天桥固执地选择了后者。犹豫后,也固执地选择坚持本意——将30万美元“分手费”用于《热血传奇》的运营。
之所以做出如此选择,源自陈天桥的判断:《热血传奇》操作简单,因而在日韩等地不吃香——当时火爆的网游均操作复杂。可中国内地玩家刚刚起步,不习惯复杂的游戏操作,更希望在游戏中能有互动交流。这恰是《热血传奇》的优势。
30万美元家底,其实只够支付《热血传奇》韩国方的代理费,以及当时员工两个月的工资。陈天桥首先进行裁员,只保留为网游提供技术支持及服务支持的部门。随后,拿着与韩国方签订的合约,找到浪潮、戴尔,得到试用服务器两个月的许可,又以同样方式找到中国电信,得到两个月测试期内免费的带宽试用。有了以上支持,盛大又取得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游戏分销商上海育碧的信任,代销盛大游戏点卡。就此,陈天桥完成中国商业史上首屈一指的“空手套白狼”游戏。
2001年9月28日,《热血传奇》开始公测,同时在线人数迅速突破10万人,随后是20万人大关。最热门时,该游戏同时在线人数超过65万人,可谓“天王级产品”。资金的迅速回笼帮助盛大安然度过创业路上的生死玄关,此后,凭借对城市几乎所有网吧的垄断,盛大一举坐上中国网络游戏运营商头把交椅,成为中国互联网业内的龙头之一。
逆流上市
2001年后,发展一日千里的盛大必然指向上市。然而,盛大上市未赶上好时候。
盛大对网吧的抢占并不为投资者所认可,这源自美国网吧文化的匮乏——美国网民主要在公司和家里上网,对网吧的威力不甚了了。
而在盛大上市路演前夕,时任总理温家宝在接见一位美国记者时表示,未来几年中国将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这意味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速将放缓。
风云突变,原定于2004年5月12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的盛大,挂牌前夜临时决定将上市时间推迟一天。在这24个小时之内,陈天桥备受煎熬,反复权衡之后,将原定13-15美元的发行价,下调至11美元,并减少发行342万股。仅此一变,盛大便损失2000万美元,融资总数也将减少近8000万美元。
疲软上市本不符合陈天桥的硬派作风,但契合了他浙商的精明。据互联网观察人士林军分析,美国投资者无法理解网吧故事,但他们能理解成长故事,当盛大每个季度有超过20%的增长率时,就能很快获得投资者认可。此时,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恢复高增长的预期也已出现,盛大可通过再融资获取资金。
2004年10月,果不出所料,盛大亮丽年报公布后,股价大涨。此时,陈天桥决定发行高达2.75亿美元的可转债进行再融资,短短一周时间,这笔资金便募集成功——这是一笔比盛大首日IPO高出50%的融资。再融资超出首日IPO已很难想象,更何况超出50%之多。这一次发债,再次修复了陈天桥的自信。
盛大帝国
2005年春节前后,陈天桥斥资近20亿元收购新浪网19.5%的股票,成为新浪最大股东。这一举动并非偶一为之,2003年,盛大便先后收购北美、日本及国内近10家公司,2004年其扩张速度进一步加快,创下两个月内6次资本运作的纪录。
文学网站+视频门户+影视制作+游戏+电视盒子+bambook阅读器(后转型为手机阅读器),这一连串的“+”组合在一起,就是陈天桥所规划的“网络迪斯尼”。
虽然,这一当时极为超前的战略最终由于政策大环境未能完全实现,但近年来,该战略为“后来者”纷纷效仿。2014年,阿里巴巴完成对文化中国的收购,成立阿里影业;同年,阿里巴巴入股优酷土豆及美国移动游戏开发商Kabam;2015年,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宣布推出阿里巴巴文学业务,补齐“网络迪斯尼”的最后一环。
再看百度,多年前已布局百度视频,后又投资爱奇艺并收购PPS;文学领域拥有纵横中文网、百度书城和熊猫看书;游戏及影视领域也分别有所动作。
阅读器与盒子两块,同样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盛大bambook阅读器很早就转型开始做移动业务,BAT也在以各种ROM切入手机阅读;盒子方面,早自2004年,盛大便推出“盒子”战略,超前行业十年,而目前,除腾讯一家缺席之外,百度盒子、小米盒子、乐视盒子、天猫盒子不一而足。
细观这些布局,其实陈天桥早年便已踩上,但因种种因缘际会缺少临门一脚。究其原因,首先在于陈天桥个人能力太强,事必躬亲,导致决策集中,难免顾此失彼。盛大内部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哪怕是盛大下属二级公司非核心部门的美编业务,都能得到陈天桥的直接反馈。亦有人评价盛大并不像一个互联网公司,更像一个政府机关、一支军队,专制程度可见一斑。战略规划过于庞大,权力又过于单一的企业,很难确保管理不会出现问题。而由于业务线繁多,也导致最能“造血”的游戏业务无力创新,仅为新业务扩张不断“输血”,最终导致了现金流吃紧,帝国陨落。
然而,无论如何,陈天桥背负了一个市场启蒙者的宿命。
传奇继续
2014年11月,盛大互动娱乐集团出售持有的盛大游戏18%的股权,陈天桥卸任盛大游戏董事职位,全面转型为投资人。
在资本运作方面,陈天桥的势头丝毫不减当年。2015年1月12日,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点金圣手富豪榜》,上榜富豪为中国顶尖风险及股权投资人。42岁的陈天桥以170亿元财富值,摘得榜眼。
骨子里霸气的陈天桥偏好放手一搏。当初做网游如此,做网上迪斯尼亦然,而资本运作,绝对是风险十足的商业游戏。或许,在经过多年周折之后,陈天桥终于发现最契合自己心意的“玩法”。
其实,这种玩法恰恰能扬长避短。陈天桥的战略眼光独到前瞻,商业嗅觉颇为敏锐,但企业运营风格过于严苛,难免令其他能者缚手缚脚。专注于投资,发现极具增长性的企业,却又不干涉企业内部运营——投资游戏果真适合陈天桥。
在盛大娱乐帝国的传奇谢幕后,陈天桥的传奇,还在继续。
文/杨清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