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临床上圆环病毒病都会伴随着其他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在诊断过程中,要注意与伪狂犬病和蓝耳病等具有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和区分。
PCV-2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为环状、单股DNA病毒,与多种疾病综合征有关,如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征(PMWS)、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PCV-2相关性繁殖障碍、先天性震颤(CT)、PCV-2相关性肠炎等,临床上经常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猪只,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日前曾经诊断和处理一起典型Ⅱ型圆环病毒引发保育猪大批发病死亡的案例,特分享如下:

一、猪场背景
浙江省嘉兴某规模猪场(500头基础母猪),实行自繁自养,2014年10月-12月期间,保育阶段仔猪突然出现大批发病,大多集中在40-60日龄,母猪和商品育肥猪无异常。
二、临床症状
保育阶段40-60日龄和育肥早期出现以渐进性消瘦、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发病,发病率高达50%,死亡率10%-12%,耐过猪均匀度和生长速度受到严重影响。应用各种抗生素和抗应激、提高免疫力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效果不显著。
三、剖检变化
四、实验室诊断结果与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出:猪瘟病毒:未检出;蓝耳病毒:变异毒株和经典毒株都未检出;伪狂犬野毒:未检出;Ⅱ型圆环病毒:检出率100%。
结果分析
(1)蓝耳病病原检测结果分析
蓝耳病毒变异株和经典毒株在送检病料中都未检出,结合剖检变化可以说明:
①疫苗保护有效
由于本场已做高致病性弱毒疫苗免疫,且在病料中未检出蓝耳病毒,结合剖检也未出现典型的间质性肺炎病变,说明疫苗的保护效力确实。
②同时也说明蓝耳病毒不是导致本次保育猪发病的主要病原。
(2)Ⅱ型圆环病毒病原检测结果分析
组织病料Ⅱ型圆环病毒的检出率为100%(5/5),结合相应剖检变化可以说明:
①本场仔猪存在Ⅱ型圆环病毒感染且感染比例较高。
②Ⅱ型圆环病毒为主要原发病
5份组织病料病原检测全为阳性,说明Ⅱ型圆环病毒的感染危害也是比较明显的,如果保育仔猪在哺乳期做过圆环病毒疫苗免疫,那么很可能是疫苗保护力不够,需要查找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结合临床症状(逐渐消瘦、苍白、生长缓慢等)和剖检变化(肾脏肿大、皮质表面有多量小米粒大白色坏死灶),说明Ⅱ型圆环病毒是引起保育仔猪发病的主要原发病原之一。
(3)猪瘟病原检测结果
都未检出猪瘟,且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都未见典型的猪瘟特征病变(肾脏、脾脏、膀胱粘膜、喉头、心冠脂肪等败血症的组织变化),因此可以判断猪瘟不是引起本次发病的主要病原。
(4)伪狂犬病原检测结果
所有病料都未检出伪狂犬病毒,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均无伪狂犬的特征性表现,因此可见伪狂犬不是本次保育猪发病的主要病原。
(5)细菌性病原分析
虽然没有做细菌检测,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剖检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心包炎、胸膜炎和关节炎,因此可以看出本次保育仔猪发病是Ⅱ型圆环病毒感染致使免疫力降低,从而激发多种细菌性感染所致,结合剖检变化可以看出最主要的细菌性疾病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关节肿,关节腔内有多量淡黄色透明液体;心包积液)和传染性胸膜肺炎(肺组织出血性变化)。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可以初步判定引起本次保育猪发病的主要原发病原为Ⅱ型圆环病毒,引起抗病力下降和免疫抑制,从而继发多种细菌性感染,主要是副猪嗜血杆菌病和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导致保育猪发病和损失。
五、紧急措施
1、做好原发病原的免疫
(1)强化Ⅱ型圆环病毒疫苗的免疫
一是考虑到哺乳仔猪可能存在早期感染,将仔猪的免疫日龄适当提前到10-12日龄;二是强化母猪的免疫,以减轻仔猪的感染压力。
(2)定期做抗体监测
以检验免疫效果和为及时调整免疫程序提供依据。
2、做好继发病原的预防
(1)药物注射保健
仔猪在阉割时注射易速达0.2mL/头,断乳时注射瑞可新0.2mL/头。
(2)药物口服保健
母猪在产前7天和产后7天口服利高44, 剂量8克/头/天。通过控制母猪产后MMA,提高母猪泌乳量,建立仔猪早期优势(抗病力)。
3、发病猪群的治疗方案
(1)抑制原发病原(Ⅱ型圆环病毒)
使用干扰素+圆蓝清(中药)
(2)控制继发细菌性病原(副猪、传胸)
雅福康(10%的氟苯尼考)100PPM+强力霉素100PPM拌料,连用10天。
(3)提高发病猪群的抗病力(支持治疗)
黄芪多糖、电解多维、葡萄糖等饮水。
4、加强饲养管理
5、控制霉菌的污染
欧泰霉克按1.5kg/吨剂量拌料。
6、加强带猪消毒
百胜30:每天一次带猪消毒直至病猪群康复。
六、效果追踪
该猪场采取上述综合措施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到2015年2月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到15%和5%,效果显著。
硕腾(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猪业务团队 张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