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她的美食故事会患上饥饿病

  《料理小说俱乐部》

  作者:殳俏

  定价:32.00元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你知道,有时候,如果你在食物里放入你太多的灵魂,那食物也是会变味的。”——《料理小说俱乐部之摊贩之光》

  殳俏:悦食中国创始人,《悦食Epicure》杂志出版人,曾获《华尔街日报》“年度创新人物奖”。著有美食虚构小说《料理小说俱乐部》、美食散文集《人和食物是平等的》《吃,吃的笑》《贪食纪》《元气糖》等,小说《双食记》被改编为电影,亦被泰国诗琳通公主翻译成泰语出版。

  合上殳俏的这本《料理小说俱乐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充满着饥饿感。我试图寻找各种触手可及的食物来填充空虚的胃,巧克力、寿司、三明治、油墩子、甚至还特意找了烘山芋的店……饭量增至平时的两倍,可终究无济于事。

  难言空虚,我又重新阅读了这本书三遍,只要饿的时候,就挑一篇出来看,这才渐渐缓解了这份空虚。原来,我饥渴的并非真正的美食,而是殳俏笔下那一道道让我垂涎三尺的料理,以及神奇存在的故事。

  在我的朋友圈里,各种晒美食的不计其数。朋友聚会,要发美食;谈工作,要发美食;出去旅游,发美食;甚至伤心难过,也得来顿大餐……美食无所不在,似乎也无所不能,它所达到的治愈疗效堪比神药板蓝根。虽是如此,空洞洞的美食图也不能让我增加饥饿感,甚至我认为食物本身并没有被真诚对待。

  直到我看到杂志《悦食Epicure》、悦食电台、悦食大会,顺藤摸瓜了解到创始人殳俏,心想着这是一个怎样热爱美食,懂美食美学的人?进而楚尘文化就《料理小说俱乐部》邀请我参加上海站的分享会,才近距离感受到了这份热忱。彼时正值端午,我分到了悦食中国带来的粽子,那种感觉像是变魔术,把纸上描绘的食物变到了现实中。

  当天,听着Btr、唐七和殳俏关于美食的对话,再加之正是午餐时间,我自然充满了对食物的无限敬意,幻想着也去吃次小野二郎的寿司。也正是那天的对话,重新更正了自己的美食观,原来和人的亲疏关系,是可以用吃了几顿饭来衡量的。然后也是各种馋《红楼梦》里史湘云烧烤的兔肉、胭脂鹅脯……

  Btr说,殳俏是一个可以让你增长很多知识的人。就拿小说名中“料理”二字,是和制汉语。是很有趣的一个词,在中文里是“处理、整理”的意思,而日语则是“菜肴”,稍稍的改变,在字面意思上后者听上去更有食欲。殳俏说,日本美食和中国美食的差异在于,日本人很具有专业精神;但中国美食比日本美食更有大众精神,什么都敢吃,都能接纳,同时也很具有幽默感,比如“佛跳墙”,光去想这个画面就很有趣多。

  也正是这份眼光独到,殳俏写出来的食物都特别好吃。在《摊贩之光》里她是这样解释这份特异功能的,“我的眼孔太小,每次只能看全一块蛋糕的长宽高而已,所以,我不如多想想关于食物的问题。”

  在写小说史上,其中不乏有很多掺杂食物的桥段的作品,但那毕竟是芝麻绿豆般的小事儿罢了。在殳俏的小说俱乐部里,她随时随地都可以以各种理由,让各色美食混入。比如校门口东宫阿婆的油墩子,西宫阿婆的茶叶蛋和兰花豆腐干;情敌上门教做一道厚煎鸡蛋卷;止不住饥饿的香蕉黄瓜三明治;僵尸放了寂寞的菜;壁橱里的巧克力……

  仿佛每个故事都是一出精彩的戏,不仅让人记住了故事里的美食,读完连每个人物都如此鲜明。也难怪,我像那位患了公园病的人一样,一到公园就止不住的饥饿,唯有不断的狼吞虎咽下这些俱乐部里的美食才能解脱。

  精彩书摘:

  “星期四,砂糖茄子口味三明治,狂欢,但是忧郁。”

  “星期天,巧克力番茄泥三明治,有点低龄化,可是过‘舌’不忘。”

  “上星期三,咖喱苹果鱼干末三明治,太强烈的反差,以至于看不清真是面目,苹果在整个三明治里被挂油彩,像个失落的戏子。

  “你放了寂寞,但是你自己不知道,寂寞是人世间最好吃的东西。活着的人都喜欢一个人吃寂寞,他们不愿把这种最好吃的东西分给别人,所以就越来越寂寞。”

  “节制是个很重要的环节,无论是爱食物,还是爱人,都必须有节制,以及不徐不急,也只有这样,你才比较容易接近某一种食物,或某一种人的真相。”

  “我不想当厨师,因为我太珍重自己的饥饿感,以及如何去满足这种饥饿感。”

  编辑/李金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