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枪手”“代笔”等词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其实回望一下历史,“枪手”这一行当虽不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但其历史之悠久也远超人们的想象。
史上规模最大的团队“代笔”
战国末年,吕不韦受封秦国丞相,独揽朝政十年之久。但吕不韦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想像孔子一样流芳百世,于是便让自己的三千门客共同代笔写成一部《吕氏春秋》,然后挥笔署上自己的大名。他还命门客把全文抄出,贴在城墙上,并张贴布告:谁能在书中改动一个字,当即赏黄金千两。布告贴出不久,万人争相阅读,但仍然无人能改动一字,“一字千金”的成语自此问世,《吕氏春秋》也一炮而红。人们不仅记住了他是秦始皇的绯闻父亲,还记住了他的这本传世名作——尽管他可能连这本书都没有仔细读过。
“代笔”高人助多尔衮、史可法隔空叫阵
明清交战之际,多尔衮率领的清军与史可法麾下的南明部队对峙许久,南明小朝廷派使者到北京,提出愿意割让一部分土地并赔款,企图让清军退兵。多尔衮拒绝后写下《致史可法书》,督促南明政权投降。其实这封信是由被称为“文妙当世”的才子李雯执笔的,此信措词精巧,本是一道最后通牒,却自称是善意的忠告。史可法看后大怒,也写了《复多尔衮书》,尽管他可以针锋相对,痛加驳斥,把回信写成一篇壮怀激烈的檄文,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委婉刚劲,绵里藏针。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南明王朝的确是实力有限,底气不足。此信其实是由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代笔的,双方主将背后各有高人“捉刀”,隔空叫阵,咄咄逼人。
沈德潜“代笔”乾隆诗招来鞭尸之祸
清代的乾隆皇帝是个喜欢附庸风雅的人,一生痴迷于写诗,总共留存四万多首诗作,这一数量空前绝后,然而质量上乘的寥寥无几。其实,乾隆的许多诗作都是他人代笔,一些质量不错的诗作多是经过御用文臣润色过的。其中大学士沈德潜的功劳最为突出,因此沈德潜生前备受乾隆宠爱。沈德潜死后,门人整理他的作品时把他为乾隆代写的诗也收录进去,令乾隆恼羞成怒,乾隆急火攻心,便下令把沈德潜的尸体挖出来鞭打,还查抄了沈德潜的家。可见,找枪手代笔这种事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呀!
刘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