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 飞入寻常百姓家
- 来源:科学之友·上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无人机,航拍,个人隐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9 14:32
当你仰望天空时,一个不知名的物体从上空飞过,你在惊叹世界变化之快时,仿佛自己的生活已经真的进入了梦幻的飞行世界。这些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无人机被称为“空中机器人”,它们体积小巧却扮演着许多重要的角色。某艺人用无人机送钻戒求婚、娱乐节目借助无人机跟拍,更是让无人机这个高大上的军用产品彻底在民用领域“火”了起来。无人机还有很多有用的功能,例如检查石油管线、向偏远地区递送药品、发烧友拍摄极限运动、高速公路监控、野生动物和大气的研究、狩猎和反狩猎领域以及环境监测等。在无人机占据一席之地的同时也要关注它带来的飞行安全和个人隐私问题。本期专题,小编就带你一起走近无人机,来了解无人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1 关于无人机 首先你需要知道这些
在智能硬件领域,无人机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异类”,然而,相比较于其他电子消费品,无人机的接受程度和普及率依然不容乐观。虽然借着误闯和求婚等事件一度成为网络焦点,但大多数网友对无人机的认知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对于什么样的飞行器可以被称为“无人机”,业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我们可以结合专家的看法来理解。太原航友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地面站的技术总工李晋锋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无人机应该满足几个条件:无人驾驶,可以自主导航,且搭载一定的设备,有一定的任务性。在这里我们还需要明确一点,就是无人机不同于玩具飞机,玩具飞机离不开人的视线,必须有人遥控操作,但无人机可以自主飞行。从严格意义上讲,现在很多飞行器都不能称之为“无人机”,而是一种远程操控的飞行器,虽然区别很小但却十分重要。无人机可以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路线飞行,这需要通过GPS和各种传感器来定位,并由此来确定飞行高度和速度。
能干吗
谈及无人机,很多对此并不了解的朋友的第一反应是“这能干什么?”简单来说,无人机按照使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军用、民用和消费级三大类。在早期市场里,无人机被广泛用于航拍、电影、农业、地产、新闻、消防、救援、能源、遥感测绘、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而如果进入了社会生活化的需求中,其市场规模有人预计可能达到每年460亿元。未来无人机最大的潜力市场可能就在民用,比如不久前发生的天津滨海新区的危化品爆炸事故中,很多第一手视频资料和现场图片都是用无人机协助拍摄的。
消费级无人机一般采用成本较低的多旋翼平台,用于航拍、游戏等休闲用途。目前,航拍是消费级无人机的主要用途。当然,自国内某艺人成功用无人机求婚之后,求婚也成为了无人机的一项新功能。据悉,已经有厂商开始研发专门用于求婚的无人机。
不论是航拍还是求婚,都算不上是消费者的日常需求。虽然目前很难找到对“消费级产品”的明确定义,但这通常与“企业级”和“专业级”相对。显然,其在农业、石油、电力等行业的应用属于后者。需要指出的是,“消费级”和“民用”并不能简单等同。也就是说,目前消费市场上的无人机,缺乏一种能满足用户实用需求的应用。
多少钱
即便不考虑实际用途,炫酷的科技范儿也足以为无人机吸引一部分粉丝,而价格是这批潜在用户“转正”前所考虑的第一个问题。
目前,打着无人机名号的玩具飞行器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不过,这恐怕不在无人机爱好者们的选择范围之内,而具备专业航拍功能的无人机的价格则在几千到几万元。这个价格范围与单反有些类似,但不同的是,单反从未将自己归为消费相机,但照相的功能比起航拍来说却要实用很多。
怎么玩
有科技评论者吐槽无人机,“明明都是些玩具,无人机为何能这样火?现在创业阶段的无人机,几乎没几个具有实用性,很多当玩具都未必够格。初创还能勉强接受,但未来市场肯定不会只以玩具和教育来主导。无人机市场最终还是需要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和企业出来充当领头羊,但今天实在看不出,谁有这份天命在身。”虽然在很多时候,无人机还是被当作玩具来看待。但是,要想玩这种玩具似乎并不简单。
2013年起,中国民用航空局就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规定了无人机的定义,不同的无人机应该拥有怎样的执照,以及需要通过怎样的流程来获取执照等。
就在2015年7月19日,上海市航空车辆模型协会牵头制订了《上海市遥控航空模型飞行管理办法》。按照新规,凡是遥控航空模型在公开区域内飞行都要持证;非法驾驶还可能被处以5~10天的行政拘留。从这种管理模式上看,无人机显然已经脱离了“玩具”的范畴。
此外,包括北京在内的不少城市也划定了自己的无人机禁飞区。所以,要想玩无人机,有钱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证有场地,这无疑也是无人机继续向消费市场扩张的一道门槛。一方面,航拍功能并非用户痛点;另一方面,价格高于大多数电子消费品,再加上监管的日益严苛,消费级无人机恐怕只能扮演一个“高级玩具”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无人机会局限于兴趣或者娱乐用途,只是更广阔的市场或许不在消费领域。
2 无人机送货 离我们有多远
跨国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公司正在考虑将无人机运用到商业领域,并宣布使用无人机派送包裹的计划引发关注。为了证明自己并非吹牛,该公司还向公众分享了其对自动送货飞行器的愿景。
亚马逊在2015年8月份的NASA无人机系统交通管理大会上公布了其愿景,希望其无人送货飞行器可以在人们头顶几百米的上空工作。它们十分智能,能够及时发现并避开其他飞行器。并且,它们能一直保持在预定的空间层飞行,并确保所有的飞行器都能正常运行。
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人类的上空将充满这些机器的声音,它们将为我们带来我们想要的一切东西,但是我们真的要以牺牲我们的生活品质为代价来换取这些便利吗?
影响生活品质通过无人飞行器送货有许多好处。首先,我们可以更少地使用卡车来运输货物,这不仅减少了污染,也缓解了交通拥堵。其次,我们也不会再因为忘记一些东西而频繁光顾商店的琐事烦恼了,甚至连送奶这样的事情也可以由无人飞行器来完成。
但是,无人飞行器的日趋流行也引起了诸多的抱怨和担忧。它们非常吵闹,并且会产生一些隐私问题。它们会干扰到其他低空使用者,例如撒播农药的农民和发射火箭模型的孩子们。另外,它们在火灾区和机场飞行也会造成一些问题。倘若它们不受控制到处乱飞又会怎么样呢?亚马逊的愿景又能否对其给人类所造成的影响负责呢?
亚马逊称,他们并不打算建立空中高速通道,因此不会有一架又一架的飞行器从人们的上空呼啸而过。但是倘若你住在仓库附近,或者你的邻居喜欢买很多东西,那么这确实还是会给你带来一些恐怖的噪音。
当然,无人飞行器并不是第一项给人类造成如此影响的技术。风力涡轮机也是如此,尽管它可以产生清洁能源,但也会使其附近的居民发狂。
遵守飞行规则
亚马逊正在考虑将天空看作一块蛋糕,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几层,每一层仅允许特定类型的运输工具通过,这样一来,便可以防止载人直升机与无人飞行器之间发生相互干扰。
亚马逊建议这种低速的飞行应保持在60.96米以内的高度。在农村地区,应保持其在视线范围以内;在偏远的郊区,则要对其进行更多的限制。这些无人飞行器将会装配上机对机交流装置,以防它们相互之间发生碰撞,同时也要为其安装GPS和WiFi,以防它们飞入禁飞区和其他警报区。目前,这些技术中的大多数已经在高端的民用飞行器上得以应用。
亚马逊计划将这些高速无人飞行器的飞行高度控制在60.96~121.92米,通过使用一些高级的无人驾驶技术,使其自动避开其他飞行器和禁飞区。而那些载人的飞行器,例如直升飞机、通用航空飞机之类的,其飞行高度则应保持在152.4米以上,使无人飞行器和这些载人飞行器之间保持30.48米的缓冲距离。
提升飞行高度
这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我们还无法准确地知道它们究竟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但是有一个我们现在就应当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不允许这些无人飞行器飞得过高。
专家说:“亚马逊的想法从某种角度来看或许是行得通的,但是这却侵犯了土地所有者的领空。以前,孩子们可以随意发射他们的火箭模型,农民们也可以随意地使用他们的农药喷洒机。他们不用担心这样做会干扰到其他飞行设备,但是现在,他们不得不有这样的担忧了。”
为了保护每个人的权利,专家建议在某些方面稍作调整。建议将亚马逊无人飞行器的飞行高度上升。这样一来,土地所有者和亚马逊公司便可自由活动而又互不干扰。
除此之外,专家也建议提高通用航空飞机的最低飞行高度。152.4米的飞行高度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只要使其飞行高度保持在离地面152.4米以上即可。毕竟,飞行器飞得越高,其产生的噪音也就越小。
总之,我们希望既可以有效利用我们的空间,又能满足各方的利益。
无人机送货靠谱吗
亚马逊不久前研发了一款名为Prime Air的8翼送货无人机,其载重能力约2.26千克,续航里程10千米。
有了这个“小家伙”,亚马逊的工作就变得轻松了许多,不再是以前的先收到送货地址,再分配给快递员,然后一件一件送出去,而是直接输入收货GPS坐标,通过流水线直接装到送货无人机上,无人机直接飞抵目的地,身份确认后,卸下货物,自动返回基地。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如今的Prime Air已经升级至第9代,速度超过80千米/小时,是时候进行更大范围的室外测试了。那么问题来了,由于恐怖主义的影响,美国对境内飞行的管理非常严格,即使是这个“小家伙”也不容忽视,所以尚不能大范围地试飞。亚马逊也承认,由于法律规定的限制,想大规模地使用无人机送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亚马逊的无人机送货计划落实起来是如此的艰难,那我们中国的淘宝呢?虽然中国目前的无人机市场正处于飞速成长阶段,管理系统也在逐渐完善,但和美国一样,对飞行器的操控也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大家经常可以在各大网站上看到有人操控无人机非法航拍被起诉的事件,所以要通过无人机送货,必须要有相关法律上的许可和支持。
2013年出台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指出,重量小于或等于7千克的微型无人机,飞行范围在目视视距内半径500米,相对高度低于120米范围内,无须证照管理,但应尽可能避免遥控飞机进入过高空域;重量等指标高于上述标准的无人机以及飞入复杂空域内的,驾驶员需纳入行业协会甚至民航局的监管。
根据这一指标,送货的无人机肯定超出了这个规定。即使重量低于7千克,那飞行范围在目视视距内半径500米这一条肯定不符合,所以送货无人机肯定是在管理范围之内的。这就意味着目前无法通过使用无人机自由送货,使用无人机送货的成本大大增加,而且完善的《无人机空域管理规定》目前还未出台。所以,在相关法律规定完善前,无人机送货无法得到大规模的使用。
无人机送货看起来很美
有人认为有了国家法律政策的许可和先进的无人机就可以做到无人机送货了,也许在美国可以,但是在中国的城市里,就需要再考量了。
密集的人群
首先,装有货物的无人机要穿行在高楼林立、人山人海的城市里,就算通过法律的允许,可以飞到限制的高度120米以外不用在楼宇之间穿梭。可是,总要降落吧,按照北上广的人口密度来讲,能有一个十分安全的降落地点是很不容易的。像2015年2月淘宝的首单无人机送货,最终被限令在5环外,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它不可能降落在人潮涌动的地铁口。显而易见,无人机的螺旋桨转速非常快,一旦系统出现意外,无人机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再者,无人机会受天气的影响,如果在正要落地时刮起了一阵大风,飞哪去就说不好了。
无人机送货接收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才能确认买家的信息是本人收货呢?收货人不在收货地怎么办?无人机和货物的安全如何保证?货物会不会被不法的人截获?这一系列的问题似乎都需要一套完善的体系去解决。
所以,即使有了完善的技术和相关的法律规范,在中国的国情环境下还是有很多问题难以解决。
在未来的生活里,人们还是希望无人机可以大规模地运用,进行方便快捷、的送货服务,就像淘宝公布的消息一样,1小时之内就到货。只是这一天的实现还需要一些时间,还需要解决上述或还没有意识到的种种问题。只能说到目前为止,无人机送货还不太可行,至于以后是否有实现的可能,交给时间来证明。
3 “烧钱”玩航拍 有人找到新商机
近几年,无人机产业迅猛发展,我国更是以硬件上的成本优势和技术上的先发优势,一举成为全球无人机市场的最大供应商。目前,无人机的应用已经由原来的以发烧友和爱好者为主的娱乐功能,向航拍、搜救甚至物流等领域发展,预计未来整个无人机市场的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智慧农业买来飞机好种田
在全国首批农业机械化示范区路桥,一些农民敢于尝鲜农业“机器换人”。农用无人机的引进,为未来规模化农业植保开辟了一条新路。
2015年8月4日,步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份水村种粮大户柯建国家,只见仓库内停放着一台农用无人机,白色的机身、黑色的机翼,上有红色指示灯。天天在田里“刨金”的柯建国,2015年6月终于圆了自己的飞机梦,花了6.8万元人民币,购入了一架植保无人机。
柯建国是建国粮食机械化合作社的掌门人,也是台州购买植保无人机的第一人,现种有水稻约0.67平方千米。
耕种这么多的土地,农具差了可不行。在柯建国的农家“武器库”里,各种现代农机具一应俱全,连不常见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机也列队其中。
“现在在农村干农活的农民价格高,不好招人。最忙时,我家约0.67平方千米的田,需要30多人。有时找不到帮手,就很焦急。2013年这个时候,我60多岁的父亲,在田里打农药中毒,当时情况危急。以前喷洒农药都靠人工,天时不等人,低效率的人工喷洒,往往错过了防治病虫害的最佳时机。”柯建国说。
怎样高效地喷洒农药成了柯建国的烦心事。从网络上、电视里,他看到国外现代农场用飞机喷洒农药的画面,就来到路桥区农机总站,希望他们帮忙购买一架能替他干喷药活的无人机。
“我的无人机通过无线操控执行洒药任务,每次可携带10千克农药,在稻田上方两三米的高度快速飞行,喷洒农药宽度大约3米。无人机产生的下压气流可以将农药高度雾化,均匀地喷洒在每一片叶面上,15分钟左右就能完成近13334平方米农田的喷药任务。”柯建国说。
与柯建国同批购买农用无人机和水稻精量穴直播机的,还有路桥区太平蔬菜机械化生产合作社的梁国平。曾经让他们非常羡慕的国外现代农场场景,现在正在他们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上,一点一点变为现实。
航拍婚礼 致富新思路
当下,民用无人机主要应用于航拍、植保和影视广告等领域,在特定时候,也能派上大用场。2015年7月8日上午,在台风来临的前夕,台州市路桥区供电公司首次利用无人机,对沿海的黄礁岛、白果山岛和道士冠岛进行智能巡线。只要操作遥控器,就能通过无人机上的高清摄像头,对电力线路进行巡查。原本需要一两天才能完成的海岛巡线任务,如今仅需半天时间,高效地确保了岛民的用电安全。
2015年7月13日,温岭市农业局委托浙江省地勘局测绘大队的一支无人机航拍队伍,为温岭市范围内约20万户农户、233平方千米承包土地的确权发证,做权属调查、地块测量和数据建库等基础工作。
借助无人机,能以相对较低的预算,获得有视觉冲击力的航拍镜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团队,尝试将无人机用于拍摄。直行上升、翻转盘旋,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一架架无人机在低空飞旋。为添置这些昂贵的航模,不少发烧友舍得花钱买机,而有人却在“玩飞机”的过程中发现商机,将它应用于航拍等领域。
“作为一名摄影师,如果只是站在地面上拍摄,已经很难满足许多客户的需求,是时候‘飞上天空’了。”路桥区蓬街镇摄影爱好者陈德祥说。陈德祥搞摄影有20多个年头了,以前出门,都会背上笨重的相机和各种镜头。2014年初,他买了一架近2000元的航模,那时仅用于恋人间送戒指,该机功能简单。2015年2月,他从网上买了一架无人机,功能要比原先那架多些。
在“玩飞机”过程中,陈德祥捕捉到了一个商机。因为他发现航拍婚礼,正渐渐进入商业领域,但这块巨大的市场蛋糕,目前在市场上尚处于“粥多僧少”的起步阶段。现在他可以通过操纵手中的摇杆,将大场面的照片轻松搞定,还可以在热闹的婚礼现场,拍摄出精彩照片。
“从2015年3月开始不断有新人找我航拍婚礼,前来咨询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的80后、90后已成为结婚的主力军,他们这一代的消费观念更开放,只要是‘值得’或‘与众不同’,钱多花一点没关系。我身边有很多玩摄影的朋友,都开始玩无人机了,又方便又拉风。”陈德祥说。
4 无人机火热 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如今,无人机不光出现在热门综艺的镜头里、浪漫求婚仪式上,还可以在农田上空喷洒农药呼啸而过、代替工人进行高空清洗作业,用于测绘拍摄、军事侦察更是不用多说。总之,无人机在我们的基础生活领域几乎无孔不入。但是,由无人机引发的各种担忧也应运而生,尤其是在安全方面的隐患,现已成为限制无人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可能与飞机相撞
随着隔离运行方式渐渐难以满足无人机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将来会有更多无人机飞进融合空域,与有人驾驶飞机、鸟类等空中飞行物的碰撞问题日益凸显。
2014年10月11日,一架无人机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公园附近上空遇到一只红尾鹰,遭到袭击坠毁。当时这架无人机上配有相机,记录下了这一惊险时刻。视频后被传到网上,获得疯狂点击。虽然这种情况可能不太常见,但很多人认为无人机可能对野生动物产生威胁。
2014年11月,在美国最繁忙的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一架无人机3次靠近民航大客机,最近距离只有几米,若无人机被民航的发动机吸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无人机的大量出现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空中的飞行状况,尤其是不遵守监管规定、超越规定空域飞行的无人机,给客机飞行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运送货物掉落
亚马逊等许多电商公司都希望利用无人机来运送小件包裹,但在美国,由于联邦航空管理局不允许任何商用无人机飞行,无人机的使用受到了制约。
有观点认为,无人机飞行途中出现的树木、电线等障碍物会影响货物投递的准确度,货物掉落或是无人机没电坠落也可能砸中人的头部,且无人机飞行还受到风力、天气状况的制约和自身承重能力的影响,因此安全性不高。
黑客控制
无人机算是一种智能设备,这就意味着它成了黑客潜在的攻击对象。2013年,美国黑客Samy Kamkar设计了一款无人机——Sky Jack,给整个行业敲响警钟。
Sky Jack能够自主飞行,可通过无线信号入侵其他无人机,进行破坏。一旦入侵,Sky Jack就会接管其他无人机的摄像头和控制系统,为所欲为。如果觉得还不够劲,它还可以用笔记本电脑、Linux Box或者其他设备进行连接,只要你愿意,甚至还能把别人的无人机开回来——等于是把人家“劫持”回来了。
无人机攻击
2013年秋季,许多人聚集在弗吉尼亚州的赛车公园观看大牛市比赛。这是一种狂欢活动,有现场音乐、饮酒以及西红柿大战,很像西班牙的奔牛节。在庆祝期间,一架电视台抓取比赛画面的多旋翼无人机冲入公共看台人群中,导致多人受伤。
2014年9月,一名德国海盗党成员操纵无人机使之坠毁于德国总统默克尔身前表达抗议,引起了公众对无人机袭击事件的担忧。除了蓄意攻击,无人机还存在不少误伤人的情况。
在澳大利亚西部城市杰拉尔顿举办的铁人三项比赛中,拍摄赛事的一架无人机坠毁,砸中女选手莱亚·奥格登的头部。奥格登的头部轻伤,但需要到医院缝针,被迫退出比赛。无人机操作员、摄影师沃伦·艾布拉姆斯宣称,观众席上有人偷了他的控制器,导致无人机失控坠毁。
窥视带来的隐私危机
2014年,美国西雅图一名住在26层的女子因发现在其换衣服时,有一架无人机在窗外盘旋,怀疑有人偷窥她而报警,尽管事后查证飞行器的操控者只是在用它为房产商拍摄图片,但是这一事件的确引起了人们对不法之徒利用无人机窥探个人隐私的担忧。
当无人机携带相机变成监视工具,在人们难以触及的头顶上空进行窥视和刺探,受害者往往不堪其扰,正是因为出于安全和隐私方面的担忧,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对无人机监管政策一直不肯放开。
贩毒新手段
无人机本身具有轻便的特点,加上获得渠道方便、价格选择空间大,极容易成为不法分子实施犯罪的工具,且侦察和监管难度较大,从而引起社会治安危机和人民的心理恐慌。2015年1月,一架携带冰毒进入美国边境的无人机被拦截,据美国禁药取缔机构表示,无人机已成为运输毒品过境的常见手段。
虽然民用无人机的兴起带来了例如飞行安全、个人隐私被偷拍、国家机密泄露等风险,但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应当看到民用无人机市场兴起背后巨大的需求,以及对于青少年科普、促进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只有随着法律法规制度的逐渐完善,民用无人机才能迎来行业良性发展。无人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场景越来越多,提高无人机的安全性能和制定监管法规规范无人机的使用是当务之急。解决好安全性问题,开发无人机潜在价值的论题才有意义。
汇编|秦改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