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钿妆成翡翠光 大美不言尽艺中
- 来源:科学之友·上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螺钿漆器,漆艺,髹饰技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9 14:38
螺钿漆器是中国古代漆艺百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她以华丽多变的色彩丰富了漆器装饰艺术。螺钿漆器将螺钿镶嵌在乌黑的推光漆背景上,与清新晶莹的螺钿相衬,优雅细致,朴实清丽。该技艺自清末至今在山西省稷山县已流传百年,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师徒代代传承。2014年,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被国务院授予“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本期传承,我们将在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爱珍的带领下,一起感受稷山螺钿漆器的别样魅力。
螺钿漆器传古韵 稷山漆艺续华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从新石器时代起我们的先人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至明清,中国漆器工艺不断发展,古人根据漆器的特性和一些自然原料,创造出了种类繁多的漆器,制作工艺精湛,在当时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然而,经过历史长河的洗刷,部分漆器制作工艺今已失传,有些还延续着古老的根脉,漆彩纷呈,依然光辉,比如稷山螺钿漆器。
始于西周 源远流长
稷山县地处吕梁山南麓,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山上生长着天然的漆树,从它身上割取的是我国先民最早使用和掌握的天然涂料,即天然大漆。100多年来,稷山先民不断用勤劳、智慧和汗水因地取材,在后稷故土孕育出一颗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璀璨明珠——稷山螺钿漆器。
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是我国在几千年漆器制作历史长河中留存下的一种镶嵌工艺。稷山螺钿属于细软螺钿,它在选料和制作工艺上独辟蹊径。螺是贝壳,钿是金属,软是指贝壳中的珍珠层,薄如蝉翼,此工艺品是用贝壳中的珍珠层与金银丝组成图案,镶嵌在推光漆背景上,所以称软螺钿漆器镶嵌工艺。
螺钿漆器髹饰技艺起源早,周代已流行。在陕西西安斗鸡台和河南陕县、洛阳等处的西周墓,河南濬县辛村卫国墓中发现的螺钿漆器及其残片,有的以方、三角、椭圆、圆锥等状的贝壳片平镶在漆器上,有的贝壳片微微凸起,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西周时期螺钿漆器的代表作是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发掘出来的罍、豆、觚、壶、杯等多件螺钿漆器,磨制和镶嵌技法甚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西汉盛行彩绘和嵌金箔、银箔漆器,这进一步促进了螺钿漆器的发展。唐代,螺钿髹饰技法有了新的发展,尤其作为铜镜背面的装饰而大放异彩。
1955年在河南洛阳唐墓中发现的人物花鸟纹镜,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的唐代螺钿漆器五色琵琶,都是唐代螺钿漆器高水准的代表。这些螺钿漆器所用的贝壳片都相当厚,被称为厚螺钿漆器。
北宋起,匠人们将贝壳片研磨,截切成薄皮,创造了薄螺钿漆器。在元大都(今北京)遗址中发现的广寒宫图薄螺钿黑漆盘残片,上面的楼阁、树木等景物细致入微,而且运用了分裁壳色、随彩而施的技法,发挥了不同贝壳、不同色彩的特性。明代,薄螺钿漆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加金箔、银箔、金屑、银屑等成为常见的技法。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江苏扬州漆器能手卢映之及其孙卢葵生擅长多种髹饰技法,而以厚螺钿技法尤为所长,所嵌细片经过雕琢,高出漆面,有浮雕效果。约在清代晚期,战乱频发,宫廷艺人组织纷纷解散,螺钿漆器技法从宫廷流落至民间,几经失传、断代。
传承古法 创新求变
稷山螺钿漆器因其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复杂,所以漆器外观古朴雅致,漆面光亮润滑,图案清新高雅,但遗憾的是,100多年来,稷山历史文献及作品上均没有一个具体的艺人留下姓名,留下的只有稷山螺钿漆器为佐证。
20世纪20年代,稷山老艺人大多在坊间从事螺钿漆器制作。全国解放后,民间艺人继承着螺钿漆器髹饰技艺,在1973年,稷山县人民政府在民间招募老艺人,成立了稷山工艺美术厂,后该厂破产解散。在1986年,李爱珍成立“稷山螺钿漆器研究中心”,继承和发展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
为抢救这一民族文化遗产,稷山人李爱珍潜心研究,从各方搜集历史资料,以恢复原来的传统髹饰技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终于使螺钿漆器这一传统技艺绝活风采再现,创新出仿宋哥釉图案;研制出一次成型的漆胎,且整体无接缝;克服了一整片螺钿片弯曲附着在圆型器物上的困难;在材料方面创新生产出大漆镶嵌金属书法作品等。由于李爱珍继承了传统嵌螺钿漆器制作技艺,其在原材料不变、传统手工制作的基础上,还在产品形式、图案纹饰等方面加以创新,制作出的产品不仅具有天然大漆应有的特性,而且外观古朴雅致,图案逼真生动,造型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历史及文化价值,所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珍爱。目前,李爱珍的作品已被国内许多著名专家、书画家、收藏爱好者所收藏,其创作的螺钿漆器现已远销至欧美、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稷山螺钿漆器展现了我国北方特有的民间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用汗水不断浇灌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形成了粗犷奔放的性格特点,这也使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形成鲜明的艺术特征,是中国漆器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为对传统漆器制作工艺的继承和发展,是华夏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记者手记: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珍贵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担当。保护非遗,义不容辞。
稷山螺钿漆器研究中心为了挽救和保护这一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做过很多努力。在2008年、2009年与县劳动部门合作培训返乡农民工300余名,并先后与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运城学院等高校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通过培训确保该技艺后继有人,起到了一定的传承作用。其次,通过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影响,多次与漆器大师交流合作。为了提升稷山螺钿漆器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螺钿漆器,近年来,该中心通过多次参加展会来扩大宣传。
但是,由于稷山县的经济主要靠重工业钢铁、金属镁、锰铁及焦炭等资源为生。政府对文化发展投入较少,民间传统工艺得不到重视,相关产业缺乏资金投入,也得不到有效支持和保护,传承现状令人堪忧。
一是现代工艺的充斥使该技艺前景惨淡。稷山螺钿漆器本身对制作材料和工艺的要求高,它与现代螺钿化工漆器相比:材料选用不同。传统工艺的用料是大漆、螺钿和木、纸、漆胎;现代工艺则采用的是化工漆和塑料胎。髹饰技艺不同。由于传统工艺制作产品延续传统的制作工序,其周期长,工序繁多,图案复杂,生产数量有限,而现代工艺制作产品的周期短,工序少,图案简单,经济回报率快,可批量生产。制作工艺不同。传统工艺的生产成本高,选料考究,采用的是天然色,而现代工艺的生产成本低,选料简单,利用人工染色,制作方法已经脱离了传统用料及传统制作工艺。因此,越来越多的艺人采用现代原料和现代工艺进行生产,使制作螺钿漆器的传统工艺得不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二是由于此项技艺涉及的学科众多,属于综合学科,又是目前比较冷门的行业,要想熟练掌握技艺,需要长时间的艰苦磨练才行,这与其他热门行业学习时间短、挣钱多形成极大反差,愿意做这种传统工艺的年轻人少之又少,为传承道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是随着老一代艺人年龄的增大,无人继承和知晓传统漆器髹饰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的面非常广泛,对它的认识及如何实施有效的保护,尚处在摸索和研究中。稷山螺钿漆器所面临的问题不限于某个地区,也不限于某一传统手工技艺,它带有相当的普遍性,要解决它也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如何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人们高度重视和关注。
古方制作 技艺繁复——稷山螺钿漆器制作工艺流程
稷山螺钿漆器的制作,需点螺技师的手艺达到“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的境界。因为哪怕是微微的一丝风,也会将这些薄如蝉翼、细若秋毫、小如针尖的点、丝、片吹掉。要将这样的一点一丝镶嵌在乌黑发亮的漆坯上,必须全神贯注,一气呵成。这一件件的作品,不单纯是双手在劳动,更是背后心的投射,使手制作器物,使人遵守法度,器物之美便油然而生。
主要原料
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国漆,中国特产,故泛称中国漆。它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是割开漆树树皮,从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粘性乳液,接触空气后逐渐变为金黄、赤色、血红、紫红,最后变为黑褐色,时间长后固化变为黑色。
钿,通常指金银丝。螺钿又名螺甸、螺填、钿嵌等,分硬螺钿和软螺钿两种,主要取材于内陆湖泊养珍珠的蚌壳、贝壳和鲍鱼壳等,将其磨薄、磨光加工成硬螺钿片或是通过泡制加工成软螺钿后,会有美丽动人的珍珠般的光泽。
制作工序
主要制作工艺分十二道:设计胎型、制作胎体、灰制胎体、胎体打磨、设计图案、画刻图案、胎体上漆、镶嵌螺钿、反复髹漆(指把漆涂在器物上)、反复打磨、扣刻图案、油面推光等。
制作胎体:首先用大漆、木材、纸料等材料通过脱胎、卷制、削制、剜制等技法做出形式各样的器物胎。
灰制胎体:用白麻、大漆、石膏粉配制好后缠裹胎体,进行灰制,这叫做“披麻挂灰”。
打磨胎体:将灰制好的胎体进行打磨处理,直至胎体表面光滑无孔隙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设计图案:根据胎体大小,进行胎体表面图案的设计和绘制,在图案选择上,大多采用民间传说中的故事人物,古典小说、戏剧中的故事人物以及中国名人书画等题材作为图案。在图案的表达上,采用螺钿、金银等作为表达图案的材料,不同的图案采用的材料也不尽相同。
画刻图案:在图案样式、大小选定后,根据图案内容选择上好的、颜色艳丽的螺钿片进行画刻,这一技术要求高,制作师必须掌握绘画、刻图的基本技巧后,方可在螺钿上勾画、刻图,独立操作。
镶嵌螺钿:在图案选定刻画好后,由制作师根据图案的要求,巧妙地在胎体上镶妥粘牢螺钿、金银等其他材料。
反复髹漆:在制作产品的过程中,主要经过3次髹漆工艺,第一次髹漆是对灰制好的胎体上底漆(3遍);第二次是将贴好图案的胎体在阴房阴干后,取出进行髹漆(4遍);第三次是在原有打磨的基础上刷一层罩面漆。
油面推光:油面推光时主要用到细砖面、面粉、棉花、桐油等材料。在推光时先将器物的表面全部擦上油,洒上砖面,然后用手反复擦拭,掌心反复推,直至漆面光亮如镜,手感细腻滑润,再在器物上用棉花蘸上油,擦拭整个器物,用油洗净砖面灰,再撒上面粉,用面粉将油吸干净,用柔软的棉布擦拭掉面粉后,一件多彩艳丽的螺钿镶嵌漆器才算制作完成。
精巧玲珑 灿烂如虹
“阴花细缬珊瑚明,赪霞隐隐东方生”,诗人袁枚曾这样赞美漆器的雕工与色彩之美。螺钿质地华美,镶嵌在器物上呈现出晶莹剔透、五彩斑斓的华丽光彩,令人迷醉。“蟠螭金凿五色毯,钿螺椅子象牙床”,大至床榻、柜橱,小到凳椅、木盒,螺钿艺术无所不适。
汇编|王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