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化一

  • 来源:生活+
  • 关键字:韩一,自然,绘画
  • 发布时间:2015-09-24 13:47

  为了向那次开辟鸿蒙的当代艺术运动致敬,《职业女性》在三十年后的这个秋天创立艺术板块。今天,我们不谈学术『只论艺术』。

  融情入墨 “新人新水墨”

  韩一与她的作品被定义为“新人新水墨”。传统水墨讲究墨色笔法循古法,取材布局要显风骨。新水墨与传统水墨的不同在于,“新水墨”需要表达出艺术家最真实的情感。要从“传统”跨越到“新”,就必须撕破造型与技法的表象去关注到作品背后的“情感力量”。

  韩一,在步入水墨世界之初就灵巧的完成了这次跨越,有破有立,酣畅淋漓,惊艳了以老资历画家为主力的水墨画坛。老师陆天宁曾这样评价她:“善在古人的画里找到符合自己的语言并不断积累,刻苦训练,寻找共鸣,是个有艺术悟性的探索者。”在她的作品深处,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既需要深厚的功底来控制水墨又要有丰沛的情感来支撑气韵。她以水墨为媒介,沟通自然、画家与观众。她的画风为中国水墨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游笔从心

  水与墨,古与今,理性与感性的精准平衡来自于她均衡的积累。

  韩一从小就觉得画画这件事是自然而然的,对她而言是一种擅用笔墨表达的天赋。后来,她考入当时最炙手可热的艺术设计专业,受时尚与新锐潮流影响的她在艺术创作中从未拘泥于古法。毕业后,有缘遇到著名画家陆天宁,并追随他在水墨艺术的道路上深入研习探究。

  她说:“我感觉自己真的只能画画。”

  这不仅仅是她对艺术的选择,更是艺术对她的选择。机遇对她的垂青更多的是基于她多年来的笃学。极爱书的韩一,藏书无数;她相当勤勉,几乎垒画成丘;又对自己要求几近苛刻,对同一题材的画作会反复斟酌,绝非一挥而就。虽说“废画三千不为奇,妙得一品心已喜”。但真正见到韩一工作室里如此庞大的工作量,仍会令人震惊不已。

  韩一对艺术的探索和积累,使她可以自在的从心游笔,经营水墨,不必因迎合市场而逐浪弄潮。

  她画“他”的画

  读懂她的画,便是读懂了她。

  历史中的女性书画家常显得微渺,传世作品更是寥若星辰。85新潮后,女性才在艺术领域崭露头角。韩一,是可以让人们在对待性别的问题上冷静下来的一位艺术家。看她的作品,会让人忽略画家本身的性别。

  大气,几乎是所有人在看到韩一作品后都会有的评价。

  女性画家的作品大多温婉工谨而细致,而她的画云深势险,潭渊水寂,因此,很多人只见过她作品便会很自然的把“她”当做“他”。

  但事实上,韩一是沉静、平和、简单的。她对身边人宽容和煦,对作品谦虚严谨。她的坚强近似于逞强,她害怕心中的孤独会被看穿,努力隐瞒自己的无助。只有在画中,她才敢于释放自己。她用水墨冲撞成她向往的冷峻凛冽的圣境,渲染成沉静的荷、孤独的鱼。她画的就是她的追求,就是她自己。女艺术家,到底是女子,笔墨的磅礴之下便是女子的轻叹与柔肠。

  感于自然 舒展在案

  灵感,稍纵即逝;感动,无处不在。

  2011年,韩一入驻宋庄画家村,一边深造学习,一边潜心创作。

  而后五年中她进藏区,下江南深入写生;到东南亚、欧洲游览采风。她不喜欢直接在户外写生,她需要回到画室里,冷静下来,安静的创作。

  身临自然而感于自然,记之于心而舒展在案。她注重的是回顾四周景色时铭记于心的那份感动,进而用理性支配感性进行创作。

  她的作品集中有这样一段话:会表达的人,总会多多少少有些感性,一段音乐,一部电影,甚至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让人顷刻间泪如雨下。是感动,是触摸,是共鸣。

  她说:“绘画是我的工作,你不可以凭空等灵感来,灵感是稍纵即逝的,如果没有捉住我会感到非常难过。实在没有感觉的时候,也不要逼自己,我会去写书法、听音乐、读书。”

  韩一

  1982年出生于河南

  中国中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

  中国名家画院院长助理

  上海文荟书画院特聘画家

  中国宋庄天宁画馆馆长

  展览:新加坡《韩一水墨艺术作品展》;

  新加坡《诗韵水墨---韩一画展》;

  “素心若雪”—全国著名女画家邀请展;

  嘉德“心素如兰”——当代女性画家五人作品展。

  她说

  CR:谈谈您对于水墨的情感?

  A: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变化很奇妙,它会给我很多惊喜,有时自己的情绪也会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CR:古代书画家中对您启迪最大的是哪一位?

  A:朱耷,他的花鸟,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我非常喜欢。我的鱼系列受他影响很多。

  CR:近代艺术家中您最崇敬或欣赏哪位?

  A:山水画家陆天宁老师。他的重彩山水磅礴浓艳。读他的画很过瘾,他的作品常会给我启发和灵感。花鸟画家江文湛老师。从他的画里能感觉到他的才气和豪爽。他的花鸟带着不群的飘然,也有抽象,朴素的神韵。

  CR:请您谈谈目前在创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对自己未来的期待。

  A:感到自己的学识不够,经常在感触很深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有些眼高手低的感觉。希望自己能有所突破,也希望能得到一些前辈的指点。

  CR:从您的作品中读到冷静、孤独、坚强,这是否也是您内心的真实状态?

  A:的确,画是内心的写照。我很享受这种孤独,很希望被理解,又不愿示弱。我知道很多事是不能依靠别人的,一定要自己完成。

  策划&执行编辑/马斯琪、实习编辑/张彦婷、撰文/张扬 摄影师/赵杉(山映像工作室)、李大为(弘毅传媒)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