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高考,脑梗,朱光潜
  • 发布时间:2015-11-27 09:52

  [编者按]“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素材的积累是基础。本刊推出一系列经典作文素材,为即将走向考场的莘莘学子加油加分。

  “问文哪得妙如许,惟有素材活水来。”愿广大考生厚积薄发,活学活用,以期文思如泉涌,挥笔若行云。用生花妙笔,绘锦绣前程。

  退伍老兵替牺牲战友尽孝30年

  今年50岁的党英存和49岁的陈秋生,是陕西省洛南县景村镇车塬村和景村人。1983年10月,两人和向新平一同入伍并被分到了某部服役。1984年,三个人所在的部队奔赴到了老山前线参战。在一次战前训练结束后,党英存、向新平、陈秋生互相嘱托:三个人中不管谁在打仗中发生意外,活着的要照顾牺牲者的父母。在一次战斗中,年仅19岁的向新平牺牲了,而这个承诺也开始兑现。

  1985年底,党英存、陈秋生两人退伍返乡。两人回到家乡后第一时间就赶到战友向新平家里拜望其父母。“娃娃一进门就跪在地上喊爸妈,说以后我俩就是你们的亲儿子,有啥事儿就尽管说。”向新平的母亲说。在随后的年月里,党英存、陈秋生两人牢记诺言,精心照顾战友的父母。30年来,党英存、陈秋生两人隔三差五到向新平家里看望其父母,并做一些家务,细心照顾两位老人。向新平的父亲感动地说:“英存家里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平日靠着开拖拉机拉货挣点钱,孩子还要上学,但不管我两个谁生病了,他都会来医院照看,逢年过节还给我们送来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遇到农忙时候,他们都是先不收自己地里的庄稼,来帮向新平家收割,每年的5月和8月两人还会召集其他当过兵的人来为老向两口热热闹闹地过生日,这份孝心真是难得。”村干部赞扬地说。

  党英存说,新平的父母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母亲有脑梗,父亲心脏一直有问题。2012年为了圆老人家的梦,就带着他们专门到云南麻栗坡县烈士陵园去看安葬在那里的新平,老人家一直念叨着儿子,而且我们会一直照顾他们,让他们安度晚年。

  (郭采怡荐自《学生之友》)

  黄书满

  适用话题:孝悌之心、勇于担当、信守诺言、坚持不懈

  加长自己的助跑线

  前天,和几位好友去野生动物园游览,其间,几只在水面时而追逐嬉闹、时而徜徉的天鹅,吸引我们驻足观赏。关于天鹅,我所知甚少,只知道它是一种候鸟,有着长途迁徙的习性;一年一度,从寒冷的北国到温暖的南方,天鹅都要飞越千山万水,往返万里迢迢。可眼前的这群天鹅为什么常年就呆在这一方狭小的水域,而不会飞走呢?是因为它的翅羽经常被修剪得很短?也许是双翅被绳子牢牢地捆绑着?可能它的双足套着一对沉重的铁环?

  这时,一位饲养员走了过来,饶有兴致地替我们解说起来。

  原来,在不破坏天鹅高贵优雅的观赏姿态和同时剥夺它飞翔习性之间,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便是——尽量缩小水域的空间,因为天鹅在展翅高飞之前,必须有一段足够长的水面可供滑翔;如果助跑线的长度过于短促,天鹅就难以施展它拥抱蓝天的理想了。久而久之,这群天鹅便会丧失飞翔的信念,甚至泯灭了飞翔的本能。

  真是一语惊心!再望着眼前这一群展翅争鸣只为了向游人乞食的天鹅,我不禁为之感到悲哀。古人称天鹅为“鸿鹄”,从来就是志存高远的象征。然而,一旦失去了飞翔的能力,“鸿鹄”和“燕雀”又有什么区别呢?一旦失去了自己的天空,天鹅还能被唤作“天鹅”吗?也许只能是一群寻常的“鹅”而已。

  (姬瑾荐自《思维与智慧》)

  陈文杰

  适用话题:追求、潜能、超越、信念、人生起跑线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著作等身,建树颇丰。他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

  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他以“恒、恬、诚、勇”这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恒,是指恒心,即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恬,是指恬淡、简朴、克己持重,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诚,是指诚实、诚恳,襟怀坦白,心如明镜,不自欺,不欺人。勇,则是指勇气、志气和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这四个字不仅集中反映了朱光潜先生求学时的精神状态,而且贯穿了他的一生。朱光潜先生曾说:“这四个字我终生恪守不渝。”

  第二次,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朱光潜先生兴趣广泛,学过文学、心理学和哲学。经过比较和思索,他发现美学是他最感兴趣的,是文学、心理学和哲学的共同联络线索,于是把研究美学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当时,他的指导老师著名的康德专家史密斯教授竭力反对。他告诫朱光潜说,美学是一个泥潭,玄得很。朱光潜先生认真思索后,决定迎着困难上。这时,他给自己立下这样一条座右铭:“走抵抗力最大的路!”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学研究中,终于写出了《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具有开创意义的论著。

  第三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座右铭共6个字:“此身、此时、此地。”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拖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地位、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在这条座右铭的激励下,朱光潜先生不断地给自己树立新的奋斗目标。

  朱光潜先生三次所立的座右铭,由于环境不同,侧重点自然有异。第一次,主要是确立做人求学之志;第二次,侧重点是理想、事业的抉择;第三次,在学有所成后,对自己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从朱光潜先生三立座右铭中,我们除了看到一个自我砥砺、矢志以求的形象外,难道不应该获取更多的人格力量和思想的启迪吗?

  (林泽荐自《学习报》)

  常晶

  适用话题:脚踏实地、知难而进、决心

  大器晚成的苏洵

  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直到二十七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不多了,就去考进士,结果没有考中。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

  一天,苏洵的书房里忽然不断地向外冒黑烟。家里人都很吃惊,不知出了什么事。走进去一看,只见苏洵正把一叠叠的文稿往火炉里送。原来,他要把自己过去所有不成熟的作品全部烧掉,决心从头开始。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如此发愤攻读了五、六年,终于文才大进,下笔如有神,顷刻数千言。

  宋仁宗嘉佑年间,他带了儿子苏轼、苏辙,不远数千里,从家乡四川来到京师开封。当时翰林学士欧阳修把他的作品二十二篇呈上朝廷,得到极高的评价。宰相韩琦见他文章写得好,上奏皇帝,召试舍人院,苏洵推病不愿应试。后来又任命他为秘书省校书郎。这时他已年过五十岁了。

  (摘自趣历史网)

  曹保顺

  适用话题:自强不息、坚韧与执著、恒心与毅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