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离婚率时代”备忘录:幸福婚姻是善于解决问题的婚姻
- 来源:情感故事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婚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10-29 15:50
2015,“菲鹏”离了、邓文迪和老默也离了,让很多人真的不相信爱了。
然而当下热播的年度情感大戏《咱们结婚吧》却像一把火,送给我们这个寒冬最温暖的精神礼物。有人说,它的整体气质是积极而阳光的,没有赚人眼泪的矫情,唤醒了单身族埋藏已久的孤独感,有种想结婚的冲动;有人说,它在中国目前离婚率连续多年攀升的时代背景下,告诉我们——爱,是解决矛盾的最佳方式,幸福婚姻就是善于解决问题的婚姻。
A社会转型期的婚姻震荡
22-35岁人群是离婚主力军,36—50岁年龄段是婚姻平稳期,50岁以上人群离婚率上扬。
今年29岁的唐娜,2年前结婚,一年后分手。“婚后我才发现找错了人。婚前,他勇于担当的优点,婚后变成了独断专行;婚前,他善交异性朋友,以为他有女人缘,谁知婚后半年他便出轨!”“一见钟情,婚了。一怒之下,离了。”某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处近年来登记的离婚夫妻中,35岁以下者超过一半。其中,“80后”又占多数,“闪离”现象日益突出。“有些人办手续时还在吵架,等拿到离婚证后,又抱在一起痛哭。”
不仅“80后”的婚姻多生变故,他们父辈一代的婚姻也亮起红灯。“现在孩子大学毕业可以自立了,家庭责任已经完成,不再彼此凑合了。”年逾50的项先生叹道:“结婚近20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啊!”一位律师表示,他代理的离婚起诉案中,中老年人约占三成。
“随着社会转型、社会环境变化对婚姻家庭发起的挑战,新离婚时代来临。”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一筠说,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婚姻从前30年的超稳定型阶段,进入后30年尤其是近年来的动荡时期。
有统计数据显示,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离婚人数和离婚率持续上升,近几年来增速明显,目前,北京、上海的离婚率已超过1/3。从年龄结构看,22—35岁人群是离婚主力军,36—50岁婚姻相对平稳,50岁以上离婚率迅速上扬;从教育背景看,学历高低与离婚率高低成反比,学历越低,离婚率越高,学历越高,离婚率越低。
B传统婚姻赖以维系的外在纽带脆弱
现代婚姻更多的是靠情感、心理、文化等内在纽带凝聚夫妻。
作家池莉说:“家庭一直是一个激烈动荡的地带,是一个改弦易辙与时俱进最快的世界。”当中国社会历经30多年的发展变革进入转型期时,婚姻作为家庭的基础,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会怎样“与时俱进”地“改弦易辙”?
“30多年前,传统的婚姻模式是‘经济合作社’和‘生育共同体’,加上‘好人不离婚,离婚没好人’的观念和大杂院式的群众监督,外在纽带对婚姻的稳固起着巨大作用。”陈一筠说,“那时候,结婚是一生的大事,一辈子就一次。从来没想过结了再说,不行到时再‘跳槽、换届、优化组合’。如今,男人有小金库,女人有私房钱,谁也不再离不开谁。一般家庭只有一个子女,血缘维系婚姻的纽带也脆弱了。”
社会转型期,婚姻困惑时。当血缘纽带、经济纽带、传统观念和环境纽带等传统婚姻赖以维系的重要外在因素解脱时,现代婚姻的凝聚力在哪里?
“现代婚姻更多的是靠情感、文化和性等内在纽带来凝聚夫妻,这样的婚姻关系被称为‘心理———文化共同体’。”陈一筠认为,与传统模式相比,它文明得多,进步得多,也脆弱得多。
为什么脆弱?因为对财富的自律能力、经济上的相互算计、浓重的功利主义以及婚外情成为最大的“杀手”。
C离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
“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比婚姻家庭的解体造成的悲苦更严重,它使孩子受到伤害,单身母亲的生活陷入困境,给社会底层承受力最差的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离婚的最大受害者是子女。”陈一筠说,很多从不幸婚姻中解脱的夫妻,疏忽了最重要的一点:永远无法从中解脱的是孩子。他们内心的创伤往往终生难以平复,他们的担忧感、不安全感、恐惧感也许永远无法医治。
北京市曾对70所中学的5000多名初二学生进行过一次心理测试,结果显示,至少2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再对这些孩子的家庭进行追访,发现其中65%的孩子来自“问题家庭”,父母不和、分手或者分手过程中的“战斗”,给孩子心理留下创伤。
国内外很多相关研究都表明,生长在父母不健全、不健康、不幸福的婚姻家庭中的孩子,更易发生犯罪和焦虑、抑郁、敌对、报复等心理障碍问题。一定程度上讲,在同样的媒体影响、社会环境、学业压力下,哪些孩子更容易患心理疾病,更容易犯罪,就看他来自什么样的家庭。
“层出不穷的青少年问题,追根溯源都是家庭问题。”教育专家孙云晓说,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双方的关爱,缺少这个环境,他们就会有问题。如果说爱情确实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但是有了孩子,这个婚姻真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孩子。
日前,美国最新畅销书《定终身》把婚姻定义为,“不仅是个人的爱情故事,也是最严格的社会和经济契约。”
D幸福婚姻是善于解决问题的婚姻
“婚前瞪大两只眼,婚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婚恋讲堂、情感诊所、婚姻家庭咨询师的出现,使得社会救疗成为可能。
心理学家说:人的一生中,没有任何成功能够弥补婚姻家庭的失败。很多人在事业上卓有成就,在婚姻上却一筹莫展。恋爱、择偶、结婚、生儿育女是人生最重要的考试,今天有多少人交了合格答卷?
“怎样经营感情,怎样维护感情,怎样爱情存款,现代婚姻家庭关系已经成为一门学问。”陈一筠表示,“幸福的婚姻不是没有问题的婚姻,而是善于解决问题的婚姻。当下,我国各个行当都讲究岗位准入证,做保姆、钟点工都要培训。遗憾的是,惟有两门最重要的职业例外———做夫妻和做父母,无论是成人教育还是学历教育。”陈一筠指出,多数夫妻没有岗前和岗位培训,缺乏现代婚姻家庭观念和技能的指导,不能很好地胜任各自角色。“婚前瞪大两只眼,婚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陈一筠传授的家庭和谐的“秘诀”。
婚前看什么?首先是“新门当户对”。它不是指门第、金钱,而是文化层次,包括相似的家庭文化背景和相当的受教育程度,这是婚后交流的基础;第二,价值观的认同。同事之间可以价值观不认同,但夫妻就一定要认同;第三,夫妻角色观念的认同。男主外女主内或男主内女主外,只要双方全都认可这样的角色分配,婚姻幸福指数就会高;最后,还有性格的互补。“瞪大两只眼”看清这些后,也要看清他(她)背后的家族。
婚后要懂得,戴上结婚戒指,就是给“探索不止”画上句号。“相见恨晚”之后还会有“相见更晚”,浪漫激情不等于幸福家庭。婚姻是相互扶持、相互拯救、同船共渡,需要理解和宽容,夫妻从爱情到恩情的关系最牢固。
“‘将婚姻进行到底’还需要情感诊所。”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秘书长樊爱国表示,漫长的夫妻生活中,哪有不生病的婚姻,可惜缺少情感医院。建立婚姻家庭咨询和社会救疗机制势在必行。
这方面,国外许多国家已在积极行动。美国近日推出“健康婚姻”计划,鼓励人们选择离婚前,参加婚姻咨询和培训,最终再决定是否分手。韩国实施“离婚熟虑制”,法院接到申请离婚后,不立即受理,而是给出一定时间要求夫妻重新考虑,有子女的家庭是3个月,无子女家庭是1个月。
目前,兰州、上海率先试点“离婚劝和”机制,北京出现“婚姻家庭咨询师”,开始婚姻家庭社会救疗的探索实践。
文/橙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