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你心志,劳你筋骨,然后你才能明白
局外人
在2013年11期《感悟》里,有个男生说想当演员,向你征求意见,你还有印象吗?
现在那个男孩已经大三了,读了理工科的专业。他还在这个暑假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毅然跑到了横店去当群众演员。单就工作内容来说,演员是真的辛苦,在40度的太阳下穿里三层外三层的盔甲,在雪地里穿一件短打,还要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受伤中暑都是家常便饭。演员不分时令季节,不分白天黑夜,没有节假日,不谈私生活,拍戏就是他们的全部。想在这个乌烟瘴气的娱乐圈立足更是难上加难。经历过后,对你当时的话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现在的我已经不敢再谈梦想,而演戏这个愿望算是以最低配的标准实现了。未来无论是从事什么职业,我都会安然接受。以后在夜深人静梦醒时分,想起拍戏的这段日子,也许会会心一笑,你说对吧?
西橙
你是我欣赏的那一种孩子,有理想,有主见,有反抗精神——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去了横店,而且还是40度高温的横店——又表明了你能吃苦的品质。
我常常建议那些向往某一职业的人,找机会去亲自体验一下那一行业的酸甜苦辣,比如像你这样,去横店做做群众演员,跑跑龙套,苦你心志,劳你筋骨,然后你才能明白——你是真的热爱这份职业,还是只热爱想象中的那份职业。
我有个朋友从小向往做警察,考上了警校,以为自己将来即便不能像福尔摩斯那样帅气地叼着烟斗分析案情、指点风云,至少也会像《重案六组》里演的那样曲折而刺激。直到他毕业后就职于基层派出所,才发现,每天接触的案情不是街头斗殴,就是丢失自行车,稍微新鲜点儿的也无非是小三被正室揍了一顿,哭诉到警察叔叔跟前。在劳累不堪的工作强度下,朋友眼看着自己的理想一点点瓦解在现实面前,欲哭无泪。虽然假如是我,可能就直接辞职了,但显然体制内的工作性质还是让他舍不得放弃,既然如此,那就痛并安稳着吧。
去真正接触一份工作,才能了解这份工作。尤其是还没有步入工作岗位的青少年,你们的试错成本非常低,想当演员的去横店跑两天龙套不会损失什么,想开咖啡馆的去街边小店端两天盘子也不耽误什么时间,前者会发现戏服很多时候并不好看而且需要忍受很多肢体和精神的压力,后者可以在咖啡机前心算一下上客率和大概收益。
现实是看得见摸得到的青春痘。理想是幻想中如花似玉的脸蛋。
你有一个梦想,可是在你了解它之前,你的热爱,不是真正的热爱,只是想象中的热爱。
去试错吧,去体验吧,青春那么好,试错的成本那么低,为什么不选择早一点觉悟呢?
无论如何,试错换来了解,了解换来坦然,坦然才能心甘情愿。坦然继续或改变,都可以。
心里有底,眼前通透,视野明晰,再迈出的每一步,才有力。
破茧成蝶是痛苦的
柔生阿凉
最近有个同学无心的一句话,让我有很大的触动。她说有时候我的表情就像是北漂了多年的落魄青年,颓废而麻木。这句话让我很惊讶,我不知道我内心竟然已经空虚至此了。
我一向习惯于逼迫自己,暗示自己必须做到什么,仿佛这样紧绷着,才能继续维持我的生活,一旦开始松懈就会无措不安。这常让我焦躁,也损害了我的身体健康。
最近我也开始意识到了,我一直是在逃避,拒绝思考,看似整日繁忙不堪,实则徒劳无功。
这样的生活我没办法再继续下去了,希望得到西橙的建议,我好有一个调整的方向。
西橙
并不是因为松懈你才会感到不安,而是你一直不安,只不过平时的忙碌分散了你的注意力,让你暂时觉察不到问题所在。
这当然是大多数人逃避问题的一种手段,忙起来,就能造就“充实”的假象,就能造就“没事”的假象,问题随之被掩藏在看似太平的忙碌中。藏,也仅仅是藏,实际上问题一直存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向往闲逸的生活,可是当他真的闲下来的时候,那种无所事事的感觉却并不好受。真正的充实,是做你认为有意义的事。空虚,是做了一堆你也知道毫无意义的事。哪怕是闲,都闲得那么不合理。
如果你不解决那个让你焦虑的问题,所有的闲暇时光都不会让你轻松,真正的自在,永远离你很远。
有的人焦虑,他知悉问题所在。有的人焦虑,他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那么这就很可能与你的自我价值有关。如果你解决了这个关于自我价值的问题,你就会跨出自身成长历程中历史性的一大步,从此山长水阔,眼明心静。
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美事,真正破茧成蝶的时刻,是必然要承受巨大痛苦的,这包括你要否定自己以往的一些认知,要进行激烈的内心争斗,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否定自己,这是相当痛苦的体验。而当你真正接纳了真实的自己和自己内心真实的诉求时,才能真正看清这个世界,才能正视自己所做的一切,从而彻底摒弃焦虑。
给自己设定忙碌的目标,使自己因此看起来有价值,避免挫败感的出现,正是不自信的表现。要想获取自信,适当地将目标降低,将生活节奏放缓,多花时间在自我对话上,多花精力解决心头的疑问,问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让内在与现实达到平衡,才能真正地轻松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