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背后的乱象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泡沫之夏,黄灿灿,吴亦凡,影视产业
  • 发布时间:2017-01-05 11:12

  “2014年,我们看好某位男演员,当时单集片酬不到10万元,我们觉得有点高,打算等一等;没想到,2015年初他的一部剧收视不错、网上也红了,到了秋天再一问,单集片酬40万元,30集就是1200万,我们已经负担不起。”

  这个看似荒谬的段子,如今却是娱乐圈里的真实写照。

  在明星片酬水涨船高的同时,各种乱象频频出现。由于制片成本被演员薪酬占去了大半,影视剧本缺乏打磨,烂片大行其道;二线演员想通过提高片酬获得一线演员的待遇,一线演员想通过提高片酬赚得更多,攀比之风日盛;演员只顾着赚快钱热钱,对拍摄越发不走心,助涨了影视圈虚假繁荣……

  乱象背后造成的恶果,又该有谁来买单?

  烂片频出

  广受言情小说爱好者追捧的小说《泡沫之夏》改编的同名电影于今年7月21日上映,“武大女神”黄灿灿与两位当红小生联袂出演,阵容十分强大,上映前备方都充满了期待,但上映后票房却出人意料的惨淡。

  刚刚过去的暑期档,同样遭遇“泡沫之夏”待遇的远不止这一部。《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请来了“小鲜肉”吴亦凡和“神仙姐姐”刘亦菲,主打的又是时下年轻人喜欢的“青春爱情”牌,不料在上映后差评如潮,在豆瓣电影上,该片的分数已经降到4.0分,许多人用“惨不忍睹”“一星都多了”来形容。

  而集结了国内众多一线明星的《九州天空城》和《幻城》,虽然都有高达上亿网络点击率的加持,依然挡不住观众扑面而来的吐槽:“该剧最适合12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观看,剧情、演技、造型浮夸堪比动画片《巴拉拉小魔仙》。”在豆瓣的评价中,《幻城》和《九州天空城》的分数都没能超过5分。

  大阵容,高投入,为何换来的却是糙内容?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问题就出在明星天价薪酬上。

  “现在演员的片酬是非常可怕的,现在好像一个演员一个人拿走一两千万已经是很常见的事情。“著名导演陆川表示,他现在根本不敢用全明星阵容,因为那有可能拿走三分之一的制作成本。

  香港导演吴思远也表示,如今大部分的电影制作,演员片酬超过一半,有些甚至达到六七成,本该用于电影制作的资源就更少了。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部影视剧,要讲好一个故事,创作团队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国外,演员、导演都会对编剧的创作进行最大限度的尊重,不会随意更改,而一线编剧的酬劳并不比一线明星少。

  但国内却本末倒置——不少编剧、后期工作人员的酬劳极低,导致影视剧故事情节越来越难看,也没钱实地取景,烂片自然层出不穷。

  更值得让人警惕的是,居高不下的明星片酬带来的连锁效应已经影响到整个产业链,腾讯、乐视等影视平台公司相继指出“虚高片酬”引发产业链前端环节的网络文学改编版权价格虚高,制作成本整体虚高,乃至影视作品的交易成本和后期营销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

  攀比风盛

  2013年,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曾发出倡议,抵制攀比片酬的不良风气,当时有几十位演员参加了这个倡议。然而三年过去了,娱乐圈攀比之风依旧存在,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有发行人透露,如今明星间攀比身价是常态。“圈中有一个普遍现象,一部影视剧,同等戏份的演员,尤其是主角会相互比较。如果有一方的片酬低于另一方,往往会觉得没面子,影响后续的市场发展。所以,演员在签约时千方百计打听搭档的片酬,这种情况不少片方都遇到过。”

  “这一攀比,大家的价格自然就集体一起往上涨飞了。哪怕演员不攀比,经纪人或者经纪公司也肯定会比。”这位发行人无奈地一笑,笑完之后又跟一句:“人家红,就是坐地起价也得请啊,不请这些人哪有收视率呢?”

  大明星可以坐地起价,而小明星也有自己的招。

  资深出品人张先生就道出了一些小演员炒片酬的“捷径”:“先砸钱给门户网站、自媒体、新媒体炒作演员花边,再花钱到主要的电视台买收视率,再砸钱给视频网站去买点击率。”一旦这三个领域数据上去了,演员片酬可以从几十万暴涨到千万级。“等身价上去了,之前投入的钱你还觉得多吗?”

  虚假繁荣

  近年来,大量资本进入影视产业,进入10亿票房时代的中国电影超越好莱坞貌似指日可待,制作公司计划投入的上亿元的影视项目比比皆是,而各路崛起的小鲜肉、网红身价也暴涨,有些演员因为一部影视剧的火爆,其身价一年之内就会暴涨百倍。

  在这个中国影视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式大片”助推起来的中国电影高增长的背后存在不少问题,集中在因明星高片酬而抬高电影成本,以及过多资本涌入市场破坏电影发展等方面。以电影投资成本为例,主要包括内容制作与宣发两大部分,核心是内容制作,内容制作中演职人员成本是最高的。

  据记者了解,有的电影投资80%用在了演员片酬方面,这是国外没有的比例。实际上,目前中国有些明星的税后实际片酬甚至高过好莱坞一线明星。

  居高不下的片酬让不少明星热衷于赚快钱、赚热钱,对本该认真对待的拍摄越来越不走心,助涨了影视圈虚假的繁荣。

  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当红明星基本上只拍特写和远景,有技术动作的就用替身。这种拍摄套路给不少明星造成了“颜值第一,演技为辅”的错误观念,出现一大批“面瘫脸”演员也就不奇怪了。“以前演员拍700场戏,要3个月,现在呢?对方明确告诉你,就给你30天,拍完拿钱走人,你有问题自己想办法,要么用替身补救,要么用电脑特技。”

  演员刘涛此前曾爆料,自己在片场遇到过一位“数字小姐”。“拍一个古装剧,有一个‘八零后’女孩演我妈妈。对戏过程中,她真的在旁边只念‘1234567’,我内心真是有一点觉得……太恐怖了!”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数字小姐”其实大有人在,她们长得不错,却不背台词、不钻研剧本,拍摄时甚至连口型都懒得对,全靠后期制作时为她们配音。

  种种乱象,也无怪乎业内感叹,“有的人在银幕上就是‘一个表情包’到底,几乎面瘫撑完全场,毫无演技可言,却拿着高出其他资深演职人员数十倍的片酬。”

  演技靠特效、对话靠配音、一言不合就临场改剧本,露脸完事,捞钱走人,看似在繁花似锦的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实际上却是在吹一个个虚无飘渺的肥皂泡,只是,再大的肥皂泡,也终究会有破碎的一天。(金卫东荐自《周末》)

  新闻链接

  在美国好莱坞,即便是超级巨星参演的大片,演员总片酬也只占到投资成本10%到30%左右,更多的预算是被特效和后期制作占去了。对于好莱坞的电影投资人来说,好的剧本和重量级的明星都很重要。

  韩国的情况也类似,KBS电视台影视剧制作中心总策划裴埛洙介绍,《太阳的后裔》每集的制作投资约合人民币500万元,其中男女主角的片酬在两到三成之间。“韩国的影视剧制作行业都有一种共识,与其把制作费用大部分用在支付演员片酬上,更应该得到收益的应该是制作方,这样才能不停投入,以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作品。”裴埛洙说。

  数据显示,好莱坞明星税后收入约为8500万元至2.6亿元,而中国一线明星的收入可以达到8000万元至1.5亿元,两者分别面对的却是400亿美元的全球电影市场和4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电影市场。

  □芮天舒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