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识一个人,喜欢当导师,常在微信里发表一些教导人如何认识自我、如何做人做事的言论,十分勤快。一天,有一位朋友说人生很累,怨叹了几句。他一看,就认真进行了指导。他说:要正确认识自己,你就会不累。别把自己想得太伟大,要知道,在别人的世界里,你不管做得多好,你都只是个配角而已。
我们成长在导师成群的环境里,这当然是很幸福的事情。就像旅行有了导游,就不会迷路,就不会到处乱窜。但导师的话却令人费解,他认为人累的原因是把自己想得太伟大,并觉得是你老想当重要角色就会累,此举十分笨,因为在别人眼里你是配角。
问题来了,你想劝说别人,却起不到启发的作用,等于导游不懂路,出租车司机不懂路,那事情就比较复杂了。别人说累,累难道就不好,一定要闲着才好吗?这是其一。其二是告诫别人,不必认真,不必努力,因为你只是配角。配角又有什么不好呢?一个人,不仅不应对自己是别人眼中的配角而生气,反而要在自己的心底对自己有一个尺度:甘当配角,勇当配角,怎么累也要坚持做。这种人,才是大写的人;这种人,才是可以信赖的人。
人啊,老不想当配角,老想和别人比高低,结果“烦恼皆因强出头”。老想把别人比下去,老想吃饭时自己的声音最大,吃得最多,老想自己最有发言权,老想自己贡献最大,最受宠,可能么?打了这个打那个,一只手拿几条鱼?一脚踢过去能扫多少人?当然累了,当然会烦恼了,当然不可能当霸主了。因为,你的出发点、立足点完全错了。
这等于坐出租车的人刚好不懂路,司机也不认路,结果就容易迷路,结果就需要“人生的导航仪”。现在为什么呼啦啦地多了很多人生导师呢?重要的原因是社会已进入了多车道,已出现不少新区域,刚好坐出租车的人与司机都不认路,那么,就一定会出现导航仪,必须的。
这个人生的导航仪,必须给出一个接近目标的指示、引导,这就是不管累还是不累,我们的心中要有一个方向,我们要甘愿当配角,我们要愿意当铺路石。而我们过去的教育不是这样的,我们心底里都想培养伟大的人、杰出的人、重量级的人、叱咤风云的人。是决策者,而非劳动者,是主角,而非配角。可是,学生毕业一看,傻眼了,感觉被忽悠了,梦与现实距离太远了。诗一样的理想一旦回归大地,诗的内容就不同了。所以,为什么那么多学生不习惯,那么多学生埋怨心累,那么多学生感到受骗,感到被忽悠,那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是我们的导航仪搞错了。
我们真正的的教育引导,应该培养学生当一个配角,而不去争当主角:培养学生做一个有文化的普通人,而不是高高在上,没内涵的人;做一个自食其力、敢于担当的劳动者,而不是一个扒别人饭碗、砸别人饭碗的人。当一个配角又有什么关系呢?一座2000万人组成的城市,1000万人争当主角,能演什么“戏”呢?你把谁拉去当导演,一看这架势,都要用担架把导演抬走,因为他不知道怎么拍戏,整昏迷了。
所以,年轻人累一点是不怕的,是正常的。心累,正常,因为他要想,要寻找,要苦苦思索;身子累,正常,因为他要劳动,要付出,要养家糊口,维持生计。累一点,不必喊,谁都如此。别人怎么看,不必多虑,不必多疑。他把你当配角,应哈哈一笑:我就是配角,一个好配角。
笔者与一些朋友一样,见到不少人从年轻起,由于有了高人的指点,就乐意当一个配角。不争,不计,不狂,不诳,不惹事,不挑事,结果路走来扎扎实实。有不少人反而从配角当上了重要角色,在事业上屡有建树,有所成就。反观那些争当主角的人,从读书起就开始烦,开始树敌,开始斗争的生涯。几十年过去,当年豪情灰飞烟灭,毫无长进。有了一些进展的,亦说不清道不明这些因何而来,一声长啸,为何?
当好一个配角吧。别以为配角好当,那是书中的描写,戏剧语言。人生中,配角更难当,更重要,更伟大。社会需要这样的人,家庭需要这样的人,大家需要这样的朋友,而我们,甘当这样的人。
用我们这样的态度生活,累也不怕,也无妨,我们觉得悟空、八戒、沙僧就很生动,很像我们生活中的人。谁到底是《西游记》里的主角?老百姓与评论家各执一词,历来如此。
(吴霞荐自《品格是你最硬的背景》)
责编:天翼
□朱仲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