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技术纵横谈(下)

  知力的读者朋友们,我是小e,很高兴又与你们相聚于甘本祓老师的“硅谷新视野”专栏。在上一期中,甘老师讲到,颠覆性创新理论起源于学术界热议,导致企业圈热捧、媒体热传,从而引起领导层热心。请看甘老师接下来又怎么说。

  忙忙碌碌的智库群

  颠覆理论二十年,风风火火不一般。

  回首近年科技事,沧海桑田弹指间。

  领导层、特别是国家级领导层的热心,就使这个问题提高到了战略的高度,从局部变成了全局,就不仅是攸关企业的成败,而且成为强国、强军、甚至国家兴衰的大事。如此一来,事情就又反馈到学术界、特别是那些为领导层出谋划策的智库群,令那些专家学者们忙碌起来了。

  忙什么呢?当然是忙于回答领导的疑问:哪些是应该抓紧的颠覆性技术(以便制订国家或部门战略)?

  这个问题,问起来简单,答起来难。为什么?因为千头万绪,够他们忙的。

  你看,要梳理出一个令人信服的颠覆性技术清单,首先得进行大量数据(资料)的挖掘,然后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和鉴别,搞清颠覆性技术的特性与规律,以及国内外的历史和现状。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甚至想象,再经过众多专家学者反复推敲和论证,才可能拿出一份清单。是否准确,还有待未来的进展去验证,并每隔一定时期进行修订、纠错、去伪和更新。这显然是个比一般计划、规划、可行性研究等更为烦杂和艰辛的高智力工作。针对其特殊性,在此要强调三点:

  其一,颠覆既可以是对本学科(本行业)的传统或主流的颠覆;也可以是跨学科(跨行业)的交叉颠覆。

  其二,颠覆既可能是由一项新技术造成的新式颠覆;也可能是由现有技术相互组合造成的组合式颠覆。

  其三,颠覆既可能是在现有技术的延长线上产生突变导致的可以预见的颠覆,也可能是崭新的技术突破造成的难以预见的颠覆。

  智库早已存在。在世界各国对科技、经济、军事、社会等新领域的预测研究也行之有年。仅以对新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而言,不少机构(包括大学的、学术团体的、私人的、企业的、和政府部门的研究机构)都不断地在(自主或根据合同)进行预测,甚至规划和投入资金进行攻关研发。各种报刊和网上不乏这方面的资料,在此不必赘述。

  然而,颠覆性创新理论迄今只有20年历史。初期主要是在基层或应用层面上热炒,而后才逐渐引起决策层(特别是部门、地区或国家决策层)关注。因此,在各类资料中,大多数还是笼统地对技术创新或新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而把对颠覆性技术创新方向的预测单列出来,应当说还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时髦事。正因如此,各种媒体都把著名智库的研究成果和各国的研发规划,当作科技或经济新闻的头条。

  清清楚楚的颠覆性

  颠覆性理论诞生于美国,当然美国的智库群也最起劲,可以说是“军民齐动员,大家探颠覆”。近年来,在美国智库群的研究成果中,议论和共鸣较多的对颠覆性技术创新方向的预测要数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简称MGI)的预测报告,题目是《颠覆性技术:引领生活、商业与全球经济变革》(Disruptive technologies: Advances that will transform life, business, and the global economy)。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是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的核心研究机构。该公司是全球闻名的管理顾问公司。总部设在纽约,在全球51个国家中设置了90处事务所,其中在中国设有四处:北京、上海、香港、台北。媒体对其十分捧场,《财富》杂志(Fortune)称该公司是“企管硕士最向往的企业”,而《科学》杂志(Science)的记者更如此戏称“如果上帝决定要重新创造世界,他会聘请麦肯锡。”

  该文自2013年5月发表后,就受到各方青睐。为什么?主因有三:

  其一,不是信口开河,而是基于对其发展潜力、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对现状冲击的速度和程度,以及创造的经济价值的深入分析,全文长达176页(指英文原版)。

  其二,不是虚无缥缈,而是只从众多的新技术中遴选出12项最“合格”者,并估算出具体经济效益。根据估算,这些项目每年的总经济效益将达16.7万亿~36.4万亿美元。而该文正是按效益来为所列项目排序。

  其三,不是遥不可及,而是明确指出到2025年前即可实现,这令人既有现实感,又有紧迫感。

  紧紧张张的决策层

  其实,最紧张的还是决策层,因为形势逼人,对颠覆性技术的掌控,已经提升到大国博弈的高度,不抓紧不行!既然智库的专家学者们已上了“条陈”,各国决策文件也就纷纷出台。试看中、美两例:

  2015年10月21日,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OSTP)联合发布《美国创新战略》(A Strategy for American Innovation)。该战略曾于2009年9月推出第1版,2011年2月推出修改后的第2版,这次应该算第3版了,各版思路一致,即确保美国在全球创新中的领跑地位;但各版重点也有所变动,以更贴合当前的认识和发展。

  由此也可见美国决策层对新技术创新的紧迫感。该新版战略提出联邦政府将通过三套战略计划扩建创新要素,即创新基础、私营部门和创新者,同时确定了九大优先发展领域:先进制造、精准医学、大脑计划、先进汽车、智慧城市、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教育技术、太空探索和高性能计算。此外,网络安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纳米技术、机器人和自动化、先进材料、生物学和工程学等,这些也是政府持续推动的创新主题。

  2016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目标。纲要中强调:“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创造新就业。高度关注可能引起现有投资、人才、技术、产业、规则“归零”的颠覆性技术,前瞻布局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发,力争实现“弯道超车”。开发移动互联技术、量子信息技术、空天技术,推动增材制造装备、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发展,重视基因组、干细胞、合成生物、再生医学等技术对生命科学、生物育种、工业生物领域的深刻影响,开发氢能、燃料电池等新一代能源技术,发挥纳米、石墨烯等技术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读者朋友,颠覆性技术集群所创造的新时代正在向你招手,你准备好了吗?

  让我们高呼:创新是美好的,而颠覆性创新则更加美好!

  甘老师委托我给朋友们说:抓颠覆,搞创新,已成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大众关心的新课题,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这篇文章只说了个大概,今后将与大家一起继续探讨。祝大家春节快乐!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