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微信群里有一个叫“四季水彩”的水彩画写生群,有一次群里组织出去写生,我叫上了同事小咪,小咪还没来的时候,群主李暴风问:“小咪是谁?”我脱口而出:“不是谁。”我这么不耐烦反而激发了李暴风的好奇,他不断地追问:“谁嘛?为啥不能给介绍一下呢?”我说:“真没啥介绍的。”他说:“啥情况嘛?”我都快急了:“真!没!啥!”当时的场景很诡异,毕竟,所有关于口舌之争的游戏规则都是:谁急了谁就理亏了,好像我真的想隐瞒什么似的,于是,我意识到我把自己搞得很被动。
不知道我当时为啥不肯说小咪是谁,人第一反应一般都是真实的,也就是说,难道在我眼里,小咪真的不值一提?更真实的反应是,我不知道该怎么给小咪贴标签,我总不能给李暴风如实介绍:“小咪不过是个公司职员、家庭妇女、爱吃爱穿爱胡逛、擅长砍价和撩汉、平时还喜欢搞点儿封建迷信?”李暴风这个文艺男中年,他在文艺上的特长不算太长,但是他特推崇有特长的人,比如我的朋友K出过好几本书,比如朋友老艺举办过画展,这些人都很容易贴标签:作家、画家、设计师,说出来蓬荜生辉,与他们相比,小咪着实没什么成就,在这个敬重才华的专业圈子里,她是个边缘人。
每个圈子都有边缘人,比如我在我们公司的饭局上,有人会专门介绍:“这是苟局长,这是朱处长,这是吕主任……”如果我不幸跟他们坐在一个桌子上,就尴尬了,介绍人估计也会很头大,介绍到我的时候,恨不得绕过去,可是我又活生生地杵在那里,虽然我并不像长官们那样望眼欲穿地等着人家给自己戴高帽贴标签,但如果对方真的把我绕过去,我多少也会有点不爽的。此刻,那个介绍的人可能恨不得按个删除键让我立刻马上消失,一会儿需要端茶倒水或者讲黄段子需要有人配合着傻笑的时候,再按个撤消键把我给恢复了,这样既不得罪我,他也不尴尬。
话说回来,也许我可以给小咪找点艺术化的标签拔高美化一下:“小咪:美女、旅游时尚达人、占卜命理学科带头人,生活美学专家。”说到这儿,我忽然想起了老艺,老艺这一点很厉害,每次听他当众给某人贴标签,简直令人“惊艳”,甚至会有种期待,看看他是如何美誉这个人的呢?而这个美誉,和平时聊天时他嘴里的此人又有多大差距呢?比如老艺私底下八卦H君:“就是个政客而已,一个立志在官场攀爬的人哪有精力和心思去琢磨艺术?”而在聚会或饭局上,当着很多人的面儿,他又会这样介绍:“H院长、著名画家,他是我认识的画家里官当得最大的,也是我认识的当官的里画画最好的!”
可是,给人贴标签的时候太拔高了也未必就能落下好,比如老艺曾经在自己的公众微信号推送文里介绍李暴风是设计公司的“总裁”,李暴风就不高兴了,专门给老艺发私信纠正说应该把他叫设计公司的“创始人”才合适嘛!
(于志英荐自《中国新闻周刊》)
肖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