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双宁:一位热爱书画的经济学家
- 来源:金融理财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唐双宁,经济学家,金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7-11 15:15
唐双宁笑称自己:“擅长于书法,精通于诗词,略懂金融。”然而正是这位“略通金融”的书画家将一间负债数十亿的集团拉出泥潭,华丽转身为盈利数百亿的企业。
说起他,可以不谈金融,但是不能不说书法,连他自己都常讲:“我擅长诗歌、书法,略通金融。”在金融圈里,如若问谁可以将金融家沉稳的气质和书画家内敛文艺的气质转变得游刃有余,那莫过于光大银行掌舵人唐双宁了。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金融业务的经济学家,唐双宁的书画作品艺术完全能与专业的书画艺术家媲美,其作品曾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展出,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周恩来纪念馆、郑板桥纪念馆等多家著名艺术单位收藏。
就是这样一位“略通金融的书画家”,带领着光大集团从十多年前的资不抵债到今天的4万多亿资产规模、3000多亿净资产、8家公司10支股票在A股、H股和新加坡上市。这期间,光大银行实现了从“坐等被并购”到“积极去并购”的完美逆袭。
摆脱“朱小华黑洞”
2007年6月底,由于工作需要,唐双宁从银监会副主席调任光大集团董事长。当时的光大银行负债累累、管理混乱,无疑是一个“烫手山芋”。然而,时年53岁的唐双宁对此没有表现出悲观的情绪。他用一副对联表达了其心态转变:在机关昂首挺胸做公仆,否则没有权威;到企业猫腰低头当主人,否则没有钱赚。横批:大致如此。
他认真分析公司情况,迅速认清光大的“两大病症”:一是历史问题,二是管理问题。于是,他认定解决问题当务之急便是对光大银行进行重组改革,化解债务危机。之后,在他上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光大集团的重组方案就获得了国务院批准。随后,唐双宁决定“先救银行、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入手进行改革。
为了给光大银行“找钱”,唐双宁找到中央汇金公司注资,然而新老股东在缩股问题上产生分歧阻碍了重组方案实行。无奈之下,唐双宁只好亲自出面会见股东,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新老股东。整整五个月,唐双宁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地工作,常常为此睡不着而不得不服用安眠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唐双宁夜以继日的努力下,光大银行终于迎来汇金公司200亿美元的资金,顺利解决了这场争辩。
此后几年,唐双宁相继完善了光大的重组方案。2010年,光大银行先后在A股和H股上市,彻底走出了“朱小华黑洞”,摆脱了资金不足的困境。
由亏损向盈利逆袭
在唐双宁的领导下,顺利重组的光大银行终于搭上了国内银行扩张末班车,迎来业务发展的黄金时期。另外,唐双宁还带领光大进行了光大永明保险改革,成立了光大金控资产,收购了光大兴陇信托等,进一步拓展金融发展蓝图。
2014年9月16日,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暨“光陇通”——支持甘肃中小微企业发展计划启动仪式在兰州举行,唐双宁出席仪式并揭牌。
光大兴陇信托的前身即甘肃信托。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7月,甘肃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出售甘肃信托51%的股权,转让挂牌价18.32亿元,光大集团是这部分股权的受让人。2014年5月26日,银监会批复同意了光大集团收购甘肃信托的交易,并于7月7日完成了工商登记手续。届时,甘肃信托更名为“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变更后的光大兴陇信托的股东分别是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甘肃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天水市财政局、白银市财政局,其中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持有51%,甘肃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41.58%,天水市财政局持股4%,白银市财政局持股3.42%。
光大集团入主甘肃信托,意味着其终于实现了其全牌照的“金控梦”。据悉,在此之前,光大集团已经在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基金业务、期货业务和金融租赁业务方面均有涉足,独缺信托牌照。
失去12年的信托牌照终被拿回,光大成为目前国内三家金融全牌照集团之一。唐双宁的深谋远虑,由此可见。
除了信托牌照外,2014年光大改革重组最终细化方案也获批,该方案的落实标志着光大成立30年来的历史问题、债务包袱、管理体制等重大危机性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2015年末,光大集团资产总规模达到34969.16亿元,营业收入1236.03亿元,当年实现利润536.01亿元。2016年,光大集团拥有4万多亿资产,由负37.98亿逆转为3000多亿净资产,由累计亏损到现在的年利润500多亿。
有人说由亏损向盈利逆袭,光大只差一个唐双宁。事实可见,这些光华背后,离不开唐双宁忙碌的身影。
走向全球并购市场
2016年年末,光大银行传出一串堪称金融圈奇迹的数据,可谓“喜大普奔”:十年前的光大集团总资产为6257亿元,负资产高达37.98亿元,资不抵债面临严重的企业危机;十年后的光大,顺利发展了银行、证券、金融租赁、保险、资金管理、信托和期贷等金融业务,涉足环保、水务、垃圾焚烧发电等实体业务,业务广布海内外,目前光大集团拥有8家上市公司10支股票,资产高达4万余亿元人民币,净资产3000多亿。
“光大已经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对此,作为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自豪地讲道,光大集团在先后经历了2007年到2010年的“抢救”阶段、2010年到2014年底的“康复”阶段。从2015年开始,进入“强身健体”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光大银行行已在境内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5个经济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1119家,形成全国性经营网络。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16年发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中国光大银行位列第46位,比上年提升11位。
目前,在重组战役完胜后,唐双宁对于并购又有了浓厚的兴趣,正带领着该行大踏步走向全球并购市场。比如,光大证券2015年收购新鸿基金融集团、2016年收购英国最大的体育赛事转播公司MPS,光大控股2011年收购中国飞机租赁公司并于2014年在香港上市、2014年收购控股法国图鲁兹机场、2016年收购阿尔巴尼亚地拉那机场100%股权。近年来,他们还投资收购了一批美国、德国、以色列、瑞士等的高科技领域企业,包括电子和可穿戴设备、机器人、航空科技、汽车测试、科技金融、新能源及医疗健康等。
对于未来的发展,唐双宁表示还需冷静。因为不论是业务发展,还是并购重组,都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不过,他认为,事在人为,光大银行的起死回生中就蕴含着“人本经济学”的启示。
文/本刊记者 邵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