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外资金遭赎回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委外资金,银行,金融
  • 发布时间:2017-07-11 15:17

  “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曾经因银行委外资金,基金、信托以及债券等相关金融机构的日子过得确实“滋润”。然而,就在近一段时间,先有证监会出台针对委外定制基金的相关规定,又有银监会连发8道文出手整治,监管双管齐下之际,委外业务备受冲击。于是,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各类银行纷纷赎回委外资金,仅某国有大行从某家基金公司处赎回的委外规模就达近百亿元,市场甚至有该行“大举赎回委外近千亿元”的传闻。

  这一举动,无疑打破了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默契,让昔日的“好朋友们”措手不及,看来友谊的小船要翻啦!

  委外资金是啥来头

  这个连接金融机构的纽带——委外资金,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所谓委外资金,一般指通过信托、基金通道形式进行产品合作,通常约定固定收益率,将自营资金或理财资金委托给基金、券商、信托和私募等公司投资,也有部分中小银行的委外业务以投资顾问方式操作。

  简单来说,比如,投资者甲买了银行乙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5%的理财产品。银行由于投资团队有限,将这笔理财资金委托给基金公司丙来运作,并向基金公司丙支付一定的管理费。如果基金公司能将收益做到高于4.5%,基金公司还可获得更多的收益分成。这笔资金就属于“委外资金”。目前存在的委外资金的形式大多是通过信托计划、基金通道等形式,进行产品合作。

  委外业务的起源是由于近年来城商行和农商银行的理财、自营资金规模加速增长,但由于自身投资团队成长无法匹配,委托投资就成一道重要的资产配置渠道。去年“资产荒”的背景下,股份行甚至国有大行也加入了委外行列。目前银行资金委外的业务模式主要有产品模式及投资顾问模式两种,大行、股份行多通过信托计划、基金通道的形式进行产品合作。地方银行的委外多以投顾的形式参与。

  大额赎回尚不可能

  委外赎回的风声如此鹤唳,业内人士开始担心会不会出现委外赎回潮呢?对此,观点不一。有人认为会出现,而且可能会发生“踩踏”现象。

  但是,不过也有相关人士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大额赎回暂时不会发生。因为,从本年第一季度震荡走势来看,债券资产回报率并不是很高,如果亏损规模不大,银行还能自己扛下来,但集中赎回,大规模的亏损怎么办?因此,他觉得银行可能还是会硬扛着,在委外规模、同业负债规模里折中选择,将一些有收益的、浮亏小的赎回,仍用同业存单维持着大部分仍有较高浮亏的存量委外。

  对于赎回潮,各有看法。但是,有一点几乎已是业内的共识:即新增的委外资金预计将大幅收缩。

  中信建投宏观分析师王洋称,从监管的力度和趋势来看,委外业务基本上已经行至拐点。对于非银机构来说,拿到银行的委外资金,做的大多都是通道业务,监管的思路就是压缩通道业务,所以对非银机构的冲击还会持续。首创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也认为,将来整个金融业的纯通道业务可能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压缩。不过,这也并非完全是个坏消息。王剑辉进一步表示,此前不少券商就已开始主动缩减和委外相关的业务规模,更多地投入到主动性投资管理的产品中。

  毕竟,券商曾在通道业务中产生过度竞争,风险因素也相对上升,而且资管产品大多数是刚兑的,一旦风险显现,作为参与方的券商也难辞其咎,所以,有的券商已经在慢慢退出这块领域。在王剑辉看来,本次监管层对委外业务的肃清,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推动券商进一步朝着经营的主业方向回归。

  玫瑰带刺防不胜防

  然而,现实总是那么残酷。对于曾经颇为依赖委外资金的非银机构来说,如今这些资金反倒成了“带刺的玫瑰”,真是防不胜防啊!

  近期,银监会接连下发了多份指导文件。46号文《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到,非银机构利用委外资金进一步加杠杆、加久期、加风险等现象属于理财空转套利的范畴,银行机构需对此进行自查。之后,又发布7号文《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再次强调要提升非现场监管能力,增强现场检查针对性,促进各监管部门的监管协同,重点加大对同业、投资、理财等业务的监管力度,切实防止监管套利。看来,昔日的“福利”真的要被“回收”了!

  那么,这次委外资金赎回潮会对基金、信托、债市、股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对于接受委外资金的基金,着实存在着很大的隐患。一些户数少、户均大的基金,一旦遇到委外资金退出或市场剧烈波动,很容易导致基金净值波动很大。而且,委外资金退出后,基金规模只剩下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的规模,在运作上分散投资的难度很大,风险也更集中。如果基金连续20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200人,很可能会被清盘。

  对于债市来说,机构赎回委外可能引发产品的抛售,对市场产生压力,特别是对利率债会产生短期内的流动性冲击。另外,在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的过程中,银行整体风险偏好下降,委外需求回落对信用债也明显不利,尤其低评级信用债受到的负面冲击更大,若后续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共振,仍不排除低评级、高风险债券遭遇集中抛售的可能。万亿级别的委外资金回归银行流动性体系,势必将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不过,债市不会发生委外大规模赎回潮。委外浮亏一定程度制约了赎回规模,对于业绩的衡量取舍,使得赎回对于债市的影响有一定顾虑。因而,短期对于债市利空作用显著,但不致于造成资金从债市突发性大规模撤回。

  对于股市而言,由于委外资金绝大多数投向固定收益类比如债券,当然也有极少数投向权益类资产。因此,对股市的冲击应该是短期的。不过,近期市场的下跌不排除与部分银行收回委外资金有关,毕竟有些委外资金投向了打新基金和部分权益类产品。因此,在委外资金回收下,部分基金专户持有的个股可能受到一定的冲击。

  总而言之,不论是买了基金还是股票,玩了债券还是信托,作为一名投资者都要谨慎。委外资金赎回,尽管不会出现大幅下跌之情形,但是,对于非银金融机构,短期影响已经显现。

  文/本刊记者 邵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