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手机一起隐匿于人群中

  • 来源:摄影之友
  • 关键字:手机,摄影
  • 发布时间:2017-10-19 10:20

  时光回到2011年,在利比亚第三大城市—米苏拉塔破败不堪的街道上,战火的硝烟带走了两个本与这场战争无关的生命——摄影记者克里斯·洪德罗斯(Chris Hondros) 和蒂姆·赫瑟林顿(Tim Hetherington)。他们是迈克尔·克里斯托弗·布朗(Michael Christopher Brown)的同行,并肩记录着这场战争。爆炸发生时,迈克尔就和他们躲在同一栋房子里,炮击产生的碎片也将他的肩膀和胸部打伤。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迈克尔说:“现场血流成河,我听不到任何声音,害怕极了,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赶快离开那里。”

  去往重大事件的第一现场参与报道,是许多摄影师都有过的梦想,迈克尔也一样。2011年,利比亚战争爆发时,34岁的迈克尔正在中国执行拍摄任务,当局势愈演愈烈时,不知哪儿来的念头,他决定马上出发,去记录下那个在此之前已经封闭近四十年之久的国家正在发生的一切。但与其他摄影师不同的是,迈克尔在长达七个月的时间中,拍摄工具都是手机,尽管这并不是他之前的构想:“在我到达利比亚的第一周时,相机摔坏了,iPhone成为我仅有的工具。”虽然手机在摄影的功能性上远不及相机,但是在人人自危的战事之中,手机削弱了迈克尔作为一个摄影师的存在,也使得他记录下了许多需要近距离才能拍到的画面。

  随着对这个国家,以及对这场战事更加深入的了解,迈克尔决定用更长的时间去深入了解,而他也始终选择用手机记录一切。“手机很自在,它不会让我觉得自己是个专业摄影师,这个状态和我当时报道的东西很吻合。”迈克尔说。于是,当观看这些照片时,一种日常叙事感穿插在其中,与以往熟悉的战火中“决定性瞬间”的照片观感大不相同,这些照片更像日记体,记录了摄影师在利比亚的所有见闻,从战场到街道,从战士到孩童,战争有它令人恐惧的一面,但这一切的背后都是鲜活的人。而后来,2012年再回到利比亚时,迈克尔还是使用手机记录一切,以保持计划的完整性。

  除利比亚之外,迈克尔还用手机记录了刚果内战、桑迪飓风等重要事件,因此“手机摄影师”的称号被挂在了他身上,曾有人质疑他的报道方式,因为手机摄影充满了“形式感”,但迈克尔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手机和相机是两种事物,不同的用途及环境下他会选择不同的工具。我们有幸联系到了迈克尔本人,和他聊了聊关于手机摄影的故事。

  对话 迈克尔· 克里斯托弗· 布朗

  你是如何开始摄影生涯的?又是何时开始使用手机拍摄的?

  迈克尔:刚开始时我在《国家地理》实习,也因为在那里的项目,2006年去到纽约后开始得到很多稳定的工作。2009年,我搬到了北京。2010年左右,我在纽约第一次用手机进行拍摄,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回到中国之后我也使用了手机进行了一些拍摄。

  去利比亚之前你正在中国,为什么想去?

  迈克尔:当事态开始严重时我也不知为什么,就是很希望能去现场参与报道。

  去之前对那些未知的危险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迈克尔:原本是想去报道一场革命,但后来发现自己正置身于一场战争之中。当时只有少数几个记者到了那里,我们不知道真实的状况,也不清楚会有多危险,只为我们成为了首批得以在那里自由游荡的外国人而有些高兴。

  当时用什么手机拍摄的,怎么克服像素问题?

  迈克尔:iPhone4,图片质量很差,但没办法!

  在利比亚那么久,相机坏了没想过再换一部吗?

  迈克尔:手机虽有很多限制,但在记录一个场景时,限制让我更专注于事物。用iPhone时,另一端发生的差不多就是我正体验到的事情。另一方面,手机很自由,它让我放松,不会感觉自己像个摄影师,手机在这种状况下感觉正合适,当我离他们越近,他们反而更真诚。

  关于利比亚的照片集结成书,为什么取名叫《利比亚糖》(Libyan Sugar )?

  迈克尔:“利比亚的糖”是书中最后的照片之一,它是2011年的黎波里墙上的一幅涂鸦。同时,“利比亚糖”也是一些人对卡扎菲给非洲一些国家的钱的一种称呼。

  除了《利比亚糖》,其他项目你也会选择用手机,比如《刚果》(CONGO),为什么?

  迈克尔:我喜欢iPhone拍照时的新奇感,而且在某些特定的地方,不能带相机,这时手机的优势就得以显现。另外使用手机时,我“隐形”了,人们看到的只是人群中的另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摄影师。

  还有一点,用手机拍摄的画面也可以美观和技术兼具……不论是在利比亚还是刚果,对于我的拍摄对象来说,手机和相机完全是两种事物,所以对方也没有把手机当回事,我在拍摄上也就有了优势。

  还有一点很有趣,在拍《刚果》的时候,电子行业是当地开采矿物的主要目地,其中包括电气石、锡石和钶钽铁矿,它们被用来制造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其他关键部件,而讽刺的是,我用手机拍摄了整篇文章。

  用手机拍摄时你用了什么特殊的镜头配件吗?拍摄完成会用APP进行简易后期吗?

  迈克尔:没有特殊镜头。早期时我会用一个APP叫Hipstamatic,因为Hipstamatic里的应用程序比普通的iPhone拍照功能更好,速度更快,现在我只使用常规的iPhone拍照功能。

  手机相对相机来说,可操控性较低,这些因素会影响你吗?

  迈克尔:当然,有图片的质量问题需要处理……但有时局限性也有很大的优势,比如我会更少地担心设备,从而更关注视觉,尤其是在报道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速度。

  有人质疑过你使用手机拍摄专题吗?

  迈克尔:是的,但这不是我的问题。

  如果你同时拍了手机素材和相机素材,编辑时,你会把他们混在一起看吗?

  迈克尔:不,这有很大的不同,我拍摄不同类型的图片往往取决于设备的选择。

  2012年你参与了由《时代》周刊在Instagram上发起的桑迪飓风的报道,对那次手机摄影进入新闻领域你是怎么看的?

  迈克尔:手机连接着互联网,这直接决定了图片的发布速度,用手机拍下的图片可以立即通过互联网传输。

  你的Instagram上有很多手机拍摄的图片,大家的点赞数是否会影响到你的创作思路?你怎么看待如今社交网络对于传统图片工作模式的冲击?

  迈克尔:在Instagram中的这些图片并不会影响我在现实中的创作思路,但是我会删除一些点赞数低的图片,因为在社交平台上,我会更多地考虑大众的口味。

  另外,我发布照片前会经常调整亮度、对比度、色温等,但现在我有点讨厌它了。

  对于手机摄影的未来你怎么看?尤其是新闻摄影这一行业?

  迈克尔:这是一个光明的未来,它仍然在发展,在摄影这件事上我仍在寻找新的方法和设备,而不是不断地重复手机摄影……

  编辑/李万 文/LSJ 翻译/糊朵梨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