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手机摄影的七年之痒
- 来源:摄影之友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手机,摄影,何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10-19 10:22
摄影师何雄生活在昆明,7年多的时间里,用手机拍下了二三十万张这里的红嘴鸥,“鸟会让人想飞,好多时候你看见它就想成为鸟,或者觉得自己就是鸟。在拍鸟时,这样的状态很重要。”而手机拍摄的方便也恰好成为了拍照时潇洒状态的助力,“鸟人”何雄也一拍成名。
昆明的鸟儿与人很亲近,但也不会为你停留,精彩瞬间往往眨眼即逝,“用手机连拍动态的物体,往往只会得到模糊的照片。”但何雄从不会盲目地去拍,而是会锁定对焦,等到那个想要的瞬间再释放快门。他拍摄的许多作品画面中都逆着光,透露出激昂的情绪。“用手机拍逆光会让你有惊喜和特别的感觉,画面带有光斑和通透感,早期用iPhone的时候,光斑就像莲花一样,很有戏剧性,不会像单反那样拍成剪影。”同时,手机的静音功能也不会在拍照时打扰到它们,可以让何雄离红嘴鸥很近去拍摄,“只有贴得很近才会拍到鸟的细节。如果场景拍的很大,放大之后你会发现画面损失了细节,没有震撼力,只剩一个形式。”顺着光线拍摄时,通透的光影让红嘴鸥的羽毛更加洁白动人,何雄有时候也会故意让画面失焦,表达出一种梦幻的感觉。
在还没有手机摄影这个概念时,何雄便每天花上几个小时拿手机去湖边拍照,也承受着周围人不理解的目光,“家人是不会理解一个30岁的大男人,不做事,每天拿手机去拍照这件事的。”但拍照帮他度过了人生这段有点灰暗的日子,拍照后,他还在手机上用多个软件进行编辑,有时一张照片会用不同的软件调几十遍,直到调到满意的感觉。如今他还在持续地拍摄着他爱的这些鸟,但时过境迁,人生状态发生改变时,何雄也坦言无法再拍出当年的情感,“情感是不靠谱的”,但时间和经历不断地在他的画面中注入新的情绪。
何雄会把手机里的照片打出来,他要看得见摸得着;他会为了抓拍一个逆光飞翔的红嘴鸥,拍整整三天早上,从不连拍的他拍摄不下两千张照片;他的手机作品中如同胶片的颗粒感,也来自他对完美的定义,“我把细腻的数码影像调出颗粒感,是为了让影像不那么完美,最完美的是不完美。”手机,也是何雄心中最好的相机。
对话 何雄
平时会用什么修图软件?
何:Snapseed、Hipstamatic、camera+、Enlight、union等一起使用。后期重要的不是技术,是想法。
一般会把手机照片输出多大的尺寸?
何:我会根据画面内容决定输出的大小。 500万像素的iPhone手机没做插值,微喷的话可以打到24英寸(61cm 48cm)那么大。
都用过哪些手机,目前用什么手机拍照?
何: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都用过,现在最常用的是苹果和华为。苹果对焦很快,很流畅,早期用iPhone 4的时候,按下快门和拍下几乎没有时间停顿;华为双镜头黑白质感好,拍出来Raw格式的照片有20MB。
用手机拍摄给您带来哪些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何:相对于数码或者胶片,手机是另外一种玩法。虽然它们用的工具不同,但成像结果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用影像图片来说话。
涉及到一些专业拍摄,肯定要用到专业器材,手机摄影现在是无法取代单反的,只能说用手机拍照的人很多。但日常生活中的创作,我认为一台手机就足够了。很多人说胶片很牛,可是胶片真的很牛的话,数码还能存活吗?玩胶片的人大多数是情怀吧。
您怎么看待手机摄影这个趋势呢?现在很多手机的像素、画质都在不断提高,有没有可能以后手机成为更多摄影师的随身机?
何:我觉得未来摄影人群大概是三分天下的,玩器材的可能是一个群体,他们会使用像徕卡相机这类工艺性比较强的经典相机,这些机器本身就是工艺品;还有一个群体就是专业摄影师,他们有高画质的要求,会用数码单反这样的专业器材;而受众最多的人群可能就是用手机摄影的,手机摄影跟单反相比简单在不需要专业知识,拿起来就拍。
有没有人和你说过你的照片很像深濑昌久的《鸦》?
何:很多人说我和他拍的像,但我之前并不知道他。我们有几张照片影调确实很像,但我们的情感不太一样。后来看了一些他的故事,他的情感很压抑,死亡气息很重,非常强烈。
他出了画册,情绪很饱满,如果你做画册,也会有特别想表达的情绪吗?
何:有,但是保密,因为我正在做这件事。我现在选照片很痛苦,要从20万张照片中选出七八十张来,编辑画册像导演一样,要有一个自己的脚本。我也在找能懂我的编辑。编辑照片很重要,很多照片很好,但是放在一起很一般。
编辑、采访/袁千禧 图/何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