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偶然事件背后,都有一道草蛇灰线的痕迹,伏脉千里,直指未来。19年前,风华正茂的王海峰加入了汉能集团。从而立到不惑,乃至隐约可见知天命的年纪,王海峰的生命中,深深烙刻着汉能人特有的印痕——太阳能与电,成为他惯性思维中条件反射的两大支点,滋养着他的每一次灵光乍现,支撑着他的无数个彻夜难眠。
有一种幸福,叫做事业即兴趣。对于王海峰而言,他的兴趣一言以蔽之,便是“寄情于山水之间”。他玩房车、玩越野、玩摄影,在路上风尘仆仆乐在其中,在空调房里西装革履便浑身不自在。幸好汉能成立了“新能源旅游产业中心”,李河君知人善任,王海峰成为了这一部门的负责人。
据说曾经有心理学家给王海峰做过性格画像,结论是“老虎性格”。不过,从房车玩家的角度来看,我更愿意将他描绘成一只蜗牛——慵懒、从容、自得其乐,同时又安忍、负重、不屈不挠。这种矛盾的性格仿佛太阳能转化的灯光,在明媚白昼里毫不起眼,而一旦夜色降临,这一缕光芒便有了温暖而鼓舞的力量。
2015年5月20日,汉能在股市上遭受严厉狙击。此时的王海峰正驾车行驶在武汉长江大桥上。得到消息后,他把车停在路边,走下车临江远眺,没有人知道那一刻王海峰心中想了什么。
几天后,王海峰回到新能源旅游产业中心位于北京怀柔的项目基地。这块土地面积达3000亩,深入到怀柔水库内部,依山傍水,风光独好,显然是搞旅游开发的好地方。王海峰满腔热情的投入到蓝图规划之中,高尔夫球场?房车露营基地?度假休闲山庄?
但是很快,他意识到自己很傻很天真。湿地保护条例、水源地保护条例、林地保护条例……一道道法律法规的红线、雷区,令他所有的计划统统胎死腹中。“不夸张的说,只要是胳膊上戴箍的,都管得着这块地……”回忆起那一段纠结的日子,王海峰笑得自嘲而无奈。
痛点即是机遇和市场,换句话说,上帝关上门的同时,意味着你成为了房子的主人。
人们普遍相信,上帝关门的同时会给我们打开一扇窗,大概王海峰最初也是这个想法。于是,他带着团队,开着房车,开始了历时两年、长达7万公里的破冰之旅。从西风塞外,到烟雨江南,经历了生死一线的危机,也见证了不为世人周知的惊艳风景,而他所要寻找的答案依旧遥遥无期。王海峰发现,他所面临的难题,居然是业内普遍的困扰。从政府到景区,从企业到驴友,从自驾族到背包客,在对于如何兼顾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时盘活大量闲置的旅游资源的问题上,集体失声!
幸好,王海峰的性格中还有慵懒、从容与自得其乐的元素,这使得他在一次次的失望之余,还能忙里偷闲的改善旅途中的生活品质。既然是汉能人,他理所当然的想到了用太阳能柔性薄膜发电技术来改造自己的“家”——他的房车。
在沽源闪电湖畔,我们有幸零距离参观了这辆太阳能房车。经由汉能独有的太阳能薄膜发电系统,阳光转换成了电能,从而为车内的冰箱、热水器、电风扇提供源源不绝的电力供应,为电脑笔记本、手机、音响提供电源,甚至可以在野外做饭做菜,在星空下看着电影、吃着火锅、唱着歌……
太阳能在愉悦了王海峰自己的同时,也艳羡了他的很多朋友。不妨想像一下:一个可以移动的家,因为有电,也就拥有了无异于都市的生活品质;因为可以移动,所以行无界、居无疆,窗外便有了天南海北的风景,有了大自然深处的日出日落,有了旷野山林的鸟鸣虫唱、皓月繁星。
遗憾的是,房车的价格令很多人望洋兴叹。独乐乐何如众乐乐?
如何利用太阳能薄膜发电技术,令广大的普通消费者也能享受高品质的户外旅游生活?王海峰开始重新审视市场,也重新审视汉能太阳能薄膜发电技术在旅游业态中的使命。思想一旦找到方向,灵感就有了泉涌的出口。
经过反复交流论证,2017年5月下旬的一个晚上,王海峰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手工设计制作了一个太阳能帐篷的模型。这个设计作品,在重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具有着启迪意义。这款帐篷产品面积达35平方米,高3米,可以算是庞然大物;但是巧妙地设计令其不仅抗风抗雪,结构稳固,而且拆装简便;两个人可以轻松安装,一个人即可拆除、收纳,一位成年女性可以单手提起;太阳能独立供电,可以满足户外家电所需,绿色节能;使用寿命长达25年;无需土地改造,对植被、土壤无污染、不破坏;从生产到使用,完全做到环保、无痕、零排放。
市场仿佛一片饥渴的荒原,太阳能帐篷还没有进入量产,合作的橄榄枝已经接踵而来。一个多月的时间,数个优质项目先后签署了合作协议。而当我们坐在沽源闪电湖畔的垚淼旅游度假村,与王海峰围炉烹茶、闲话当年的时候,度假村的老板正陪着规划设计师踏着茵茵碧草,意气风发地从远处走来……
忽然之间,我对太阳能帐篷的憧憬变得急切起来。梦想着背着房子,且行且珍惜一路的风景,梦想着慵懒写意之中独享山川静好,这,大概就是蜗牛的野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