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电动汽车干嘛?要是找不到充电桩,只能趴那了。”这是早期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普遍看法。
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进程中的关键环节,一直都是消费者考虑购买电动汽车的先决条件。去哪充电?充电桩建设的密集程度如何,均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为此,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以高标准打造绿色出行示范区,预计到今年年底建设完成1615台充电桩,分别为1403台交流桩和212台直流桩,“十三五”期间将实现“0.9公里充电圈”。此次统筹推动该项目建设工作重任落在了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商三优”)肩上。
据华商三优城市副中心充电设施项目负责人王宇峰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楼地下停车场部分充电桩已经安装完成,开始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王宇峰告诉记者,目前城市副中心建设规划区域大部分已完成装修,后期只待安装完充电桩后即可进行调试。
改善充电难
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发展车道后,充电难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车桩比例差也越来越小。
据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2万辆和11.9万辆,环比分别增长32.8%和30.5%,同比分别增长70.1%和83%。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9万辆和6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7%和51.4%。
而充电桩建设方面,据中国充电联盟官方发布数据,截至2017年11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204729个,其中交流充电桩81734个、直流充电桩56936个、交直流一体充电桩66059个,2017年11月较2017年10月新增公共类充电桩10135个。
对比数据,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11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设施约7411个,2017年11月同比增长76.8%。
北京华商三优执行董事、总经理刘晓民告诉《新能源汽车报》记者,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核心区建设的充电桩主要用以满足政府公务用车、私人乘用车等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华商三优将以高起点、高可靠性和高质量的标准完成副中心充电设施的建设工作,实现车联网接入功能,满足用户的正常使用。”
华商三优北京城市副中心充电设施项目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项目采取的是分区域化的布局规划,除还在建设中的区域,年底前能完成大部分项目的充电设施安装。
优化充电效果
作为新能源汽车重点推广城市,北京市无论是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数量上还是充电桩建设方面,均是各省市效仿的典范。
根据北京市发改委于4月份公布的《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本市充电设施服务网络可保障6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城市核心区、通州新城、亦庄、延庆冬奥区域的充电服务半径小于0.9公里。
尽管如此,在充电基础设施使用方面,仍存在很多车主抱怨“无处充电”,而充电运营商则说“无人充电”的尴尬局面。
驾驶北汽EV200的电动出租车师傅王先生告诉《新能源汽车报》记者:“现在我们充电最苦恼的问题除了很多充电站点停车费用高外,主要是很多早前建设的充电桩都用不了,或不好用。”
据华商三优城市副中心的充电桩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华商三优配备的充电桩相对于传统公共充电桩,新设立的充电桩更小巧,交流慢充桩还增设了自动收线装置,直流快充桩采用分体式设计,体积缩小为常规直流快充桩的1/5。
据了解,该项目使用的交流、直流充电桩均采用小型化、矮型化及美观化的外观造型设计,与环境相融合。
刘晓民在接受《新能源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标准化、规范化、创新化、集约化的设计思想,打造国际一流的高端智能配电网充电设施。”
据介绍,华商三优使用的交流充电桩收线盘内置在充电桩主体之中,便于电缆维护和管理 ,给用户带来更舒适便捷的操作体验,提升充电桩的可靠性、安全性、实用性的特点。
而直流充电机则采用分体式一机六充的设计方案,以达到业内最大功率密度,充电桩前端机采用小型化的设计方案,有效节省了停车位的空间占用。
此外,充电桩自带滤波装置,谐波滤除效果更好、电压更稳定,输出电能质量超出常规充电桩。
华商三优方面透露,此次规划建设的1615台充电桩仅是项目的一期工程,后期还会扩大建设范围和充电桩数。
根据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建设规划,“十三五”期间,通州区全境实现“2公里充电圈”。城市副中心重点区域及各乡镇中心实现“0.9公里充电圈”,实现主要路网景观沿线均匀布局,11个乡镇中心城镇合理布局。(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