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秘密知多少

  隆冬时节,祖国不少地方雪花飘飘,寒风呼啸。这时候,一家人坐在温暖的屋子里看电视聊天很惬意,而像日本长野县地狱谷野猿公苑的猴子一样,头顶积雪泡在热气腾腾的温泉中,也是一种极致的享受。关于泡温泉,可说的事儿还真不少!

  科学泡温泉

  泡温泉不仅是种享受,而且对人体还有不少好处。一是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二是温泉中所含的矿物质,对皮肤炎症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不过,泡温泉可不是不分时间、地点随便泡,一定要讲究科学的方法,不然只能是适得其反。

  泡温泉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温泉池一般有几种不同的温度,要先从温度较低的开始泡,逐渐过渡到温度较高的池子,不过最好不要超过42℃,否则过度的高温会对身体造成损伤。下水之前,要先泡泡脚并用温泉水浇淋全身,待身体适应了温泉的温度之后再浸泡。一开始可以先尝试“半身浴”,渐渐过渡到“全身浴”。泡温泉的时候如果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和降温通风,以免发生意外。

  温馨提示:有些人是不适合泡温泉的,比如有严重心脏病、皮肤病等疾病的人。青少年朋友们泡温泉的时候,需要家长多加监护,泡汤时间要适当,从而保证身体健康!

  温泉水的保“温”秘籍

  世界上分布着许多天然的温泉,温度有高有低,有的泉水甚至能煮熟鸡蛋。那温泉水为什么会比普通地下水温度高呢?是谁在给它们加热?

  我们都知道,地球的中心部分—地核充满温度极高的岩浆,就像是一口永远在沸腾着的巨大锅炉,不断向外散发热量。因此越靠近地核,地层的温度就越高,温泉就是受到地热的影响而产生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火山多发的地带更容易有温泉。因为火山活动带的地下经常有尚未冷却的岩浆,热源离地表较近;曾经剧烈的地壳活动也会造成地层中有一些可以储水的空间。当积聚的水被地热不断加热并寻找到出口到达地面的时候,就会形成温泉。比如,像冰岛、日本等活火山分布较多的国家都有着极为丰富的温泉资源和泡汤文化。

  延伸阅读:

  有些地方不处于火山带,也同样有温泉,一般是受地表水渗透深循环作用所形成。当降到地表的雨水向下渗透,进入地下的含水层,就会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因为地热的影响不断增温增压,一旦寻找到地层中的裂隙就会喷涌上升,当水在上升过程中慢慢减压冷却下沉,下方的热水又继续喷出,热水与冷水不断交替循环,最终形成喷出地表的温泉。

  知识链接:

  嗜热微生物

  嗜热微生物最适宜生长的温度通常在45℃以上,它不仅能耐受高温,而且能在高温下生长繁殖,主要生活在如火山口、高温温泉、工厂高温废水排放区等地带。有的极度嗜热菌甚至生活在上百摄氏度的沸腾温泉中。

  温泉形成三要素

  一是地底有热源存在;

  二是岩层中具有裂隙,能让温泉涌出;

  三是地层中有储存热水的空间。

  温泉中的“异形生物

  许多科幻电影喜欢把外星生物描绘成能够在极度高温和有毒环境中生活的异形生物,如果想要从生活中寻找到原型,那无疑是喜欢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嗜热微生物(又称高温细菌、嗜热菌)。

  位于美国黄石公园内的大稜镜温泉,是了解生活在温泉中的“异形生物”的范本。被称为“地球之眼”的大稜镜温泉以其绚烂夺目、丰富多彩的颜色而著称,而这美丽的颜色就来自于水体中生活着的藻类和含色素的细菌等微生物。

  大稜镜温泉的中心呈蓝色,这是因为出水口的温度极高,没有任何生物,所呈现的是水面反射天空的颜色。蓝色中心的外围区域根据季节的不同,有时候呈现青绿色,有时候呈现黄色和橙黄色,这主要是因为这一区域生活着一种叫作聚球藻的蓝藻(又称蓝细菌)。当光照适当时,蓝藻开展光合作用,产生较多的叶绿素,因此外围带呈现蓝绿色调;当夏季阳光比较强烈的时候,聚球藻会产生更多的类胡萝卜素,因此这一区域的色调就会变成偏橙黄色。当远离温泉中心时,水温渐渐变低,其中生活的微生物种类也变得更多,这让大稜镜温泉的最外部区域呈现红棕色。

  通过对温泉中微生物的研究,结合一些地质考古发现成果,科学家们甚至提出了“地球早期生命起源于陆地远古温泉环境”的假说。有的研究人员还认为,未来火星探索任务应当着眼于当前火星上干枯的温泉遗址,因为从地球的情况推测,这里最有可能发现生命存活的证据。

  撰文/吴涛 科学顾问/郑克棪(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