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清子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 来源:小资CHIC!ELEGANCE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阚清子,麻雀,演员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5-03 15:11
“人生起起伏伏再正常不过了,你不可能永远站在巅峰,巅峰就那么点地儿,站一下就可以了。其实也很简单,得到的越多,付出的就越多,既然我选择了这条路,什么样的声音都是需要接受的。”
网友见面
阚清子总是很有耐心,因为这个姓氏不太好认,隔三差五会碰上第一次见面就脱口而出念成“阙清子”的人,她就笑眯眯的在旁边及时更正,“嗨,不好意思啊,是阚,阚。”
前年她搞了次网友聚会,那头赶来线下赴约的网友,是话剧《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的原作者。对方刚追完阚清子演的《麻雀》,觉得阚清子或许合适出演他们正在寻找的女主角,决定凑个时间聊一聊。而她先前就看过这个话剧的原作,同样很感兴趣。
也说隔行如山,有部分观众会误以为舞台剧和话剧的台词功底无非就是体现在靠提高嗓门大声喊。好在话剧圈有自己的固定受众,票友之间会互相交流,有不少是有着自己独到见解的人,而演员的表演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这个舞台中来。
据说当时《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对选角的要求,细致到不放过演员的每一个微表情。毕竟很多细节在舞台上需要去放大,也需要考虑到后排的观众他们是没办法把每一个肢体语言都看清楚的。因为它不像影视剧的镜头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切换景别,可以抓住很多细微的表情细节,一个近景就可以拍到演员的很多表情了。在舞台上就需要找一些行动来辅助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时候又需要演员的台词功底,才能双管齐下得把你的情绪准确传达到观众席里。
结果网友见面这天,茶水还没下肚一半,发现她俩生日是在同一天,而这个话剧的导演也撞上了这天生日,三个人的缘分就这么稀里糊涂的结下了。
其实先前在拍完《麻雀》那会儿,也有人称赞她几句演技派之类的,但阚清子觉得还不够。正好有沉淀一下自己,她就想着跑来试试话剧。“我觉得舞台给人的感觉可能会不一样,自己的情绪是一口气连贯下来的,电视剧的话就可以‘哎这条没演好,再来一条吧’,起码还给演员重新来过的机会,但话剧就不行了。成就感和电视剧也不同,因为在舞台上每次落幕都必须直接面对观众,观众的反应能反馈出这台戏是不是成功了,演得好才能有很多的掌声,好与坏是骗不了人的。”
作为这台话剧作品里第一个定下的演员,阚清子的第一反应是,“压力不小。”
毕竟从学校出来以后就没有这样公演过话剧了。一方面也很紧张,有点没自信,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撑起整个舞台整台戏。毕竟舞台和电视剧不太一样,观众就坐在底下,演员有多少底子,作品几斤几两,下了多少工夫,在灯光下照得一清二楚。
另一方面,舞台剧话剧的演员会用语言和情景氛围来渲染一种当下的情绪,靠自己的内心表演是可以传达给观众相同频率的感触的。至于演得好不好,看谢幕时的掌声有多热烈就明白了。
阚清子想起上大学那四年里,一直在颠来倒去地演舞台剧,每一年每一学期考试都会有面对观众的那一刻。到了大戏就会邀请观众来感受舞台的气氛,演员就在灯光下,把自己完全交给角色。从打催场铃开始一直到谢幕,很流畅,一气呵成。
在《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这台话剧里,有又唱又跳的部分,阚清子担心自己的形体部分肯定没有专业舞蹈演员来的好,另外整个剧本的核心都是靠她饰演的角色支撑起来的,如果掉链子会影响到这台戏的观影感受。
要不要接这个角色,她心里还是有点没底。当时正逢年底,也有很多活动之类的来找到她。这时候只能自言自语的问问自己,“你到底想不想做这件事情?还要不要挑战一下?”“想”。这就得了,尽全力去做吧。
为了穷追猛赶,她也下了不少血汗功夫。必须不停地练不停地练,才不会给人拖后腿。那段时间的确没白浪费,阚清子每天排练都感觉自己回到了大学的时候,最终要的是天真,而且单纯。早上十点到,晚上六七点结束,一到了排练室就直接把手机搁在一边,不关心其他的事情,很纯粹的感觉。
虽看起来作息比较固定,但压根不会比拍戏轻松,因为要一直沉浸在表演的状态里面。
“其实影视剧演员演话剧的时候会更爽,毕竟情绪是连贯的,那种感觉是很直接,很不一样的,你在舞台上,灯光打下来,整个舞台都属于你。”
爆发的情绪
《麻雀》里头和陈深拍那场告白戏时,阚清子喝了一瓶便携装的红酒。
她没办法靠技巧去诠释一个角色,为了让自己更深的沉浸在那种难过的感觉里,就会喝点酒酝酿酝酿。那段时间只要是开拍前,在后台真的得喝两小瓶酒,铺垫情绪。有时候为了一个镜头或者为了一个情绪需要酝酿积攒多久,就特别伤,容易掉进去。“演员就是这样,也算是活了很多辈子的人,体验不同的人生,但还是需要适当转换一下心情。”虽然看着是一场哭戏,剪辑完也就那么一个镜头,但一整天都要沉浸在那种情绪里。
刚进入这行的时候,哭戏对阚清子来说还是有难度的,因为没办法一下子进入到角色和情境当中。等后来有了更多的经历之后,才能帮助自己代入。她不觉得一个演员能哭就等于好演技,很多时候是一种情绪的传递,让观众感受到悲伤未必要通过这个方式。
“说实话生活比戏艰难多了,大家都在辛苦的活着。”
《麻雀》播出之后,阚清子的妈妈就跑来商量,“哎呀,以后能不能不接这样要受苦的的角色了啊?”
除了工作之外,她养了一只长毛加菲猫,有时候会把它带到剧组,太忙了就先让爸妈带带。家里那边也常年管她要照片,她会固定找个时间寄一些签名照回家,好给亲戚朋友们送去。由有时间就会抓紧歇歇,多睡一会儿,给自己点个好点儿的外卖,剩余时间就连轴转的忙成陀螺。
其实很简单
参加《亲爱的客栈》之前,阚清子满怀期待的问导演组,“要带什么东西吗,要准备些什么吗?客栈都有什么呀?”
“不知道,你们自己看着办。”
“那去了以后都有谁呢?”
“不知道,你们自己去了看。”
“那具体要做些什么啊?”
“不知道,就是经营客栈。”
一头雾水的下了飞机,工作人员就把他们的手机给没收了,不让和随行的工作人员联系,只能一切靠自己。参与节目的人,基本就等于生活在这个客栈里,节目里了。架好的机器24小时不间断录制,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再来一条再拍一遍的情况,真的是活在客栈里的真人秀。
“你想以前在家里的时候,再怎么打扫也不能一天天换这么多次床单,扫那么多次厕所啊。咱客栈还是两层楼,又是跑上跑下的那种,这么多年没有干过的活都干完了。不过其实也挺好的,我现在去一个酒店,就知道五星级的标准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符合,都一目了然了。”
结果没多久,观众又在微博底下留言,“阚清子人设崩塌”。
她觉得摸不着头脑,真人秀就是向大家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怎么就崩塌了。演完《新还珠格格》和《璀璨人生》那会儿也是,由于角色和人设的问题,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反感。观众可能太过于入戏,情绪直接发泄在演员身上。
“其实我也能理解他们的心情,可以换一种想法,这也是大家对你演技的认可。以前最开始看到这些评论会有点不开心,后来调整好心态,没什么大不了的。”
“有网友起先以为我是什么网红,我觉得没关系,人生短短几十年,为什么不为自己活一回呢?”
阚清子认为,并不需要去从别人口中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人生起起伏伏再正常不过了,“你不可能永远站在巅峰,巅峰就那么点地儿,站一下就可以了。得到的越多,付出的就越多,我不是特别享受走到哪都有人簇拥着的感觉,但这是一种代价,以前那会儿我去机场也没什么人接机送机,现在人还没起飞呢那边已经有人等着了,不能敷衍别人吧。”
以前还特别不理解,“哎这人怎么出门还戴个口罩干什么,太装了吧?”后来才理解,就是怕被抓拍的时候形象不好,很多时候是没有办法的。
“其实也很简单,既然我选择了这条路,什么样的声音都是需要接受的。”
采访、撰文/邵安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