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都灵 从零到无穷大
- 来源:小资CHIC!ELEGANCE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陈都灵,鸣鸿传,左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5-03 15:13
“我觉得先去理解人物的苦衷和难言之隐是非常有必要的。然后才能顺藤摸瓜地掌握她的一些心理变化,为什么要这么做,出发点是什么。可能自己的生活比较固定,没想到生活之外还有那么多故事发生,感动也很唏嘘,大概只有自己去体验了才觉得身同感受。”
正反面
“其实骑马比想象中的还要危险得多。”这是陈都灵第一次上马后的感慨。
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这样的训练,身手也就没有那么灵巧,她只能根据训练员的辅导按部就班地来。好不容易爬上去之后,马又突然失控跑了起来,缺乏经验的陈新手不知所措,下意识紧紧抓着马鞍,一瞬间蒙了。还好旁边的工作人员赶紧喊,“拉缰绳!拉缰绳——”,慌乱中她摸索着牢牢地牵制住手里的绳子,好一会儿终于慢慢地平静了下来。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是得循序渐进。《鸣鸿传》开拍在即,当务之急就需要学习很多技能。她分饰的两个角色,王诗诗是个舞姬,就跑去学了一段时间肚皮舞;月儿是一把剑的化身,又跑去学骑马,吊威亚,练武术。
“其实我刚准备上马的时候,发现和预想中的高度有差距,脚可能使不上劲。但真的在拍摄过程中,也只能强迫自己不去害怕在意这些,人在戏里不能跑偏,精神是高度集中的。”
等到第一次吊威亚,她需要上屋顶。那场戏得站在屋顶上往下看,脚下的坡度比她想象中要陡很多,穿着古装戏的布鞋脚底又很滑,但还是要故作淡定地探出一个头暗中观察。没想到上了屋顶之后,工作人员就把威亚给收起来了,只能靠自己一遍遍地试探来平衡身体。
陈都灵起先有个习惯,就是每次拍完打戏都会去监视器那里看一下,因为没有吊威亚的经验,再加上有点恐高,她总是怕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后来才慢慢摸出一点门道,她说自己克服恐惧的诀窍就是,相信威亚,不能去和那股力量对抗,力量往后扯的话就不能左右乱晃。它有一根绳子吊在身体前面,会很勒,但多几次之后就知道到底勒到什么程度才是刚刚好的。“虽然吊上去很高有失重的感觉,但飞下来的时候,我觉得就是必须一直想着戏里的情节,告诉自己本来就是会飞檐走壁的,然后下来那会儿腰需要直一点,这样打戏姿态也会帅一点。慢慢地熟悉了就不再需要去反复回看了。”
《鸣鸿传》是陈都灵接触的第一部古装剧。在化妆间里准备的时候,她就会先巩固当天要拍摄的戏份,然后给自己一点时间去进入这个角色。“穿上王诗诗的衣服之后,我就是王诗诗,穿上月儿的衣服,我就是月儿。”一些详细的特点也会事先用笔写下来记在旁边,比如接触王诗诗这个角色以前,可能会有刻板印象,但导演会帮忙梳理她的人物形象和做事心态,很打动人,“两个角色的话,都要去抓住不同的特点,王诗诗就属于那种比较精通人情世故的成熟女性,经过大风大浪的人,但始终相信爱情;那像月儿就比较不谙世事,可能很多事情都没经历过,也是正义的制裁者,但她是冷酷而且不相信爱情的人。”
“挺感谢导演真的讲得很细致,我一下子就能理解了,‘噢原来是那么一回事。’”
不止于一面
2015年4月24日,《左耳》里的小耳朵一炮而红。起初陈都灵刚接到剧本的时候,离开机已经只剩十天了。对于一个理工科的学霸来说,荧幕似乎并不比复杂的公式要来的简单。
作为头一回拍戏的新人,她感到有点仓促,在现场就会碰到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情况,只有自己上手了才深有体会。而苏有朋又是个很严格的导演,对作品也相当负责,之前张鲁一与他合作之后,差点觉得自己戏路已经江郎才尽了。
“小耳朵这个角色,到后来她抽烟已经非常熟练了,所以导演希望我能演出那种老练的状态。刚开始拍的时候,他老说觉得不像,感觉不够,然后只好反复地练。一方面之前没有接触过表演,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有的时候差点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但我知道苏导这么严格是对的,工作人员也都很辛苦地各就各位,我也应该这么做。”后来荧幕上呈现出来抽烟的戏份,是拍了二十八条之后的最终成果。
碰上哭戏,她也有自己的办法。“比如说早上我就知道今天要演这样戏份的话,之前会提前酝酿。但一开始也有个问题,如果景别切的是大全景,我情绪提前到了眼泪往下掉,结果到后面拍特写的时候就哭不动了,所以提早了也不好。有时候觉得感觉来了,也会先问问导演,能不能把后面的镜头现在开始拍,还是需要靠情绪的积累,才能慢慢地有那种层次感。”
在这样的努力之下,“从普通大学生到4.7亿票房电影女主角,仅仅因为一张证件照”的说法似乎显得有些以点概面了。
被抛到了人群的焦点关注上的陈都灵,选择回到了校园中继续完成学业。本科专业是机电学院飞行器制造与工程,她属于那种典型的理科生。而在理科生扎堆的环境里,对她来说生活没什么变化,和其他大学生一样,过着有条不紊的生活。“如果走在学校里有人注视的话,那我就走快一点,低调一点,不给秩序添麻烦。其实身边还是那帮老同学,他们本来就认识我,所以没什么大影响,就继续一点点修学分,去上课,去考试。”
有校友说,之前南航在准备五四校园十大杰出青年答辩时陈都灵也参加了,因为她的加入让很多原本不感兴趣的人都来看了。
“那是怎样的场面?”
“我也没太留意,因为要准备演讲,所以不能分心,其实台下也就那么多座位,真要是有同学特地来捧场,肯定发自内心的感谢。”
从零到无穷大
2015年之后,观众已经习惯了小耳朵时期的陈都灵,她自己却没有那么“习惯”。
等到《解忧杂货店》找上门,陈都灵做了回完全不同的决定,抛开了大家心目中固定的校园女主身份。这是一个舞女的角色,和之前的清纯女学生有很大的区别。
“刚接到这个角色还是蛮惊讶的,因为和之前的类型也不同。然后我去请教了导演,再分析过整个剧本,参考了很多同类型的影片,回归到剧本本身就会发现,晴美只是迫于生计和迷茫才选择了这一行,虽然是孤儿院出身的身世,内心还是一个理想向上的女孩。另一方面,我觉得我还蛮容易被造型带跑的,你看浓妆和淡妆差别还蛮大的。”
由于和之前的角色不同,她做了大量的功课,看了很多类似的影视剧。陈都灵觉得,饰演舞女或者名妓这样的类型,先去理解人物的苦衷和难言之隐是非常有必要的。然后才能顺藤摸瓜地掌握她的一些心理变化,为什么要这么做,出发点是什么。
“还是要多跟导演编剧沟通吧,因为他们是最了解剧本的人,很多细枝末节的点要很细心才不会错过。”
如果说演戏是一种感受人生的途径,到了综艺节目,她发现这是体验生活的另一种方式。她在里面还主动承担起砍竹子、洗碗之类的家务活,另外还策划了一场浪漫的音乐会,“因为编导之前说,这一季的爱是指人间大爱,所以就心动了。
我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尽可能多的人来关注节目里的这些故事,去帮助别人这件事的本身很有意义。”
她参与的《如果爱》,突破性地实现了爱情、文化、公益三个维度的统一。对于这个节目,陈都灵说了几遍“真的很难忘”。
“以前我很少动手去做这样的事,也没有参加过很多综艺节目。但这次试着做了一下,同时去帮助别人,真挺好的。可能自己的生活比较固定,没想到生活之外还有那么多故事发生,感动也很唏嘘,大概只有自己去体验了才觉得感同身受。参加节目之前我也没有去预想,跟着台本走,能有什么收获,达到多好的效果,这些都是次要的吧。”
她一直想尝试更多,把自己的抛物线划得更尽力。起初拍摄的时候,摄影师老是喊“哎呀再可爱一点再温柔一点”那样的话,她觉得想要给大家看到更多角度的自己。
“接触这方面的工作之后,之前的理工科的知识暂时用不上,不过没有太遗憾,因为可以帮助别人,可以体验人生,已经很知足。”
采访、撰文/邵安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