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们去哪儿养老?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中国,老龄化,挑战
  • 发布时间:2019-12-24 08:31

  中国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不仅因为老龄化程度高——2018 年,65 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 11.4%,更因为老年人口规模巨大——全国 65岁老年人口在 1.6 亿以上,要知道全球人口总数过亿的国家也就十多个。四川又是全国老龄化最突出的省份之一,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分列全国第二和第三。因此,老年人的问题,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备受社会关注,笔者多年从事人口统计,三年后也将进入退休行列,自然更关心日后怎么养老、去哪儿养老?

  2017年,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提出,到 2020 年,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由此看来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这是现在我国绝大多数老人的第一选择,与世界上任何国家一样,家庭养老是最主要的形式。其符合传统中国养老习惯和观念,成本较低,随着我国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4-2-1”家庭日益多,家庭养老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社区服务。在社区建立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由社区服务人员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如助餐、助洁、助医,日托及全托服务以及法律咨询和心理咨询等。既符合政府养老产业政策,又符合大部分老人“养老不离家”的思想。但目前资金和人员缺口大,社区养老功能不全、服务能力不强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 (主要是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 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便于管理和服务。但投资大、回收期较长,盈利困难,导致养老机构供给不足。

  医养结合。其实这是机构养老的一个延伸和升级,近些年来,在一些养老机构中增加了医疗护理服务,或者在一些医院增设了为老年人服务的区域、床位,满足了养老服务要不断提升质量品质的要求。但收费相对较高,专业医护人员短缺的问题比较明显。

  抱团式养老。一些文化水平相仿、性格相投、志同道合的老年人在一起共同租住、共同生活、相互帮助照顾,这种集体互助的养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满足精神慰藉的需求,但要以身体健康为前提,医疗服务是个问题。

  候鸟式养老。以气候条件为前提,在外地购房或租住,或入住相应的养老机构,属于“候鸟”式旅游加养老。严格来说它不属于一种独立的养老方式,并且要求老人身体健康、能够自理且有较好的经济能力。

  哪种模式最适合中国国情,易于被人们接受呢?从2010 年起,在我国养老产业的布局中兴起了“9073”的提法,并逐渐成为很多地方民政部门养老政策制定的基础性依据和发展目标,即:90% 由家庭自我照顾, 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这种养老服务格局基本符合当下我国实际情况,但未来的发展演进中,笔者认为会出现“8020”的新格局。即80%为居家养老+社区 (社会) 养老,20%为专业机构养老。家庭养老是基础是绝对主体,这一点短期内不可改变,但由于子女少老人多,加之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的增加,仅靠家庭养老非常困难。通过信息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根据不同的需求购买专业服务——已在杭州、北京等地实施的“智慧养老”,或许是更好的一种养老方式:不离开熟悉的社区环境,既满足了传统居家养老的情感和家庭需求,同时又得到了更加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观念的改变,对养老的品质会有更多的要求,可以预计选择专业养老机构包括抱团养老等新型的、多元的养老模式的人会越来越多,将在20%左右。

  当然,无论今后我们去哪里养老,都需要社会形成尊老爱老的氛围、国家出台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培育更多专业的康养护理人才,让养老更有尊严更有品质。

陈 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