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四川经济毫无悬念地延续总体平稳的运行态势,GDP 增速为 7.8%,比上半年回落 0.1 个百分点,但仍保持在合理区间。还有不到一个季度,全年的经济发展成绩单就要揭晓了。“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在这最后的关头,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四川已经连续 12 个季度保持 7.8%-8.2% 的增长,越是在风平浪静之时,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既要高度警惕小概率的“黑天鹅”,更要防范大概率的“灰犀牛”。
静下心来捋一捋,在波澜不惊的平稳态势下,究竟有哪些“灰犀牛”在等着我们?
第一只“灰犀牛”是猪。没错,你没看错,就是猪。它既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肉也是大多数居民最主要的肉食品,它既关乎经济,又关乎民生。当前四川生猪的存、出栏数双双下降,从中央到地方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扩大生猪产能。但客观存在的猪周期提醒我们,上去后迟早要下来,现在用力有多猛,未来跌得就有多惨,上轮猪周期“猪贵伤民,猪贱伤民”的伤疤还在隐隐作痛。因此,如何平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如何拿捏好扩大产能的火候,既保证当前有肉吃又不致于引发今后肉价大跌,是猪这只“灰犀牛”带来的第一个考验。
猪肉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推动了 CPI 的结构性上涨。2019 年 9 月,猪肉同比上涨近 95%,涨幅已接近 2007 年这轮猪周期高点;CPI上涨 4.2%,是 91 个月以来首次突破4%。但工业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双双回落,扣除猪肉之外的CPI 仍旧低迷,表明需求端依旧不温不火。一边是 CPI 破 3 的担忧情绪越来越浓,一边是需求的持续疲弱,使得通过需求端稳增长时又必须顾及通胀的威胁,如何既控制物价又保持需求适度增长,是这只“灰犀牛”带来的另一个考验。
第二只“灰犀牛”是工业投资。实体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抵御各种外部风险的基础和支撑,而工业投资是工业发展甚至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既影响当前投资需求的增长,更影响工业生产能力的发展。但从 2018年 4月以来,工业投资持续低迷,累计增速连续 17个月低于全省投资平均水平,今年前三季度工业投资增长6.2%,比全社会投资增速低3.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仅增长5.5%。低速增长的工业投资,使工业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变得不那么牢固。不仅如此,PMI 和 PPI 的数据还表明工业发展的信心不强。2019年以来全省制造业 PMI 指数只有 3 个月略高于荣枯线,前三季度月均值为 48.9%,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均在荣枯线以下。PPI涨幅比上半年收窄了0.3个百分点,CPI 和 PPI 之间的剪刀差扩大,不仅挤压了工业企业的利润,使实体经济经营困难,也导致通胀预期和工业通缩的风险并存,影响到了企业家信心。
第三只“灰犀牛”是汽车。持续高速增长 28 年后,汽车在中国大地上终于“跑不动了”,2018 年全国 汽 车 产 销 量 分 别 下 降 4.2% 和 2.8% 后。2019 年以来四川汽车制造业“跌跌不休”,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9 月当月下降 13.3%,前三季度累计下降 10.6%,降幅环比扩大 0.6 个百分点。从消费端看,受 “国六政策”的影响,6 月份全省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销售增速冲高到24.2%,然而 7 月增速就回落到 0, 8 月更是下降 2.6%,9 月降幅有所收窄,下降0.3%,前三季度累计增速仅为4.1%。汽车的产业链长,不仅连接着大部分制造业,还衍生出众多服务业。因此,汽车这只“灰犀牛”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
“灰犀牛”不可怕,漠视“灰犀牛”才可怕。我们既要有防“灰犀牛”的先手,更要有应对它的高招,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不断修炼“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智慧,保 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
曾俊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