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把脉种业,提良种、养殖、销售、体制四创新

  • 来源:水产前沿
  • 关键字:水产,海鱼类,用户
  • 发布时间:2020-12-09 19:18

  10 月31 日,第二届“全国水产南繁种业发展论坛”暨海南省南海鱼类种苗协会第七届(2020)年会于海南三亚举办。80 多位国内种业院士专家以及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局、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省市主管单位、三亚市委市政府、国内种业相关协会和企业代表,共计500 余人参与了本次论坛。论坛以 “创新发展,使命担当”为主题,在全岛建设海南自贸港背景下,通过政策解读、专家论道、产业研讨等方式,搭建了一个多学科、多部门、产学研相结合的高层次交流平台。

  中国工程院林浩然院士、中国科学院桂建芳院士因故不能亲临论坛现场,但分别以视频贺词和贺信的方式祝贺大会顺利举行。致词中提到,2020年6 月1 号,《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发布。《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优势,建设全球热带农业中心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海南省拥有良好的水质环境资源,优越的海洋气候资源为发展水产苗种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我国水产种业的资源宝库。海南省在2019 年产各类水产苗种1762 亿尾,大部分供应国内其它省区市外,还游向国际市场,深受广大用户青睐,可以说海南的水产种苗产业将是一个千亿的产业。

  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刘少军院士对我国鱼类种业进展的介绍中表示,1996-2020 年获批的水产新品种共计229 个,其中鱼类115 个。115 个鱼类新品种中,淡水鱼101 个;115 个鱼类新品种中,杂交种43 个;43 个杂交新品种中,远缘杂交新品种27 个,比例最高。刘少军认为,针对当前的发展现状,我国鱼类种业需要进行良种创新、养殖创新和销售创新。良种创新即少用激素,回归自然,研制更多良种(自然育种,可用大型流水环道模拟自然环境);养殖创新,要走生态养殖、机械化、智能化的发展路线;销售创新,建立基地- 物料- 餐饮体系和优质优价系统。此外,还需要体制创新,让政府、企业和科研团队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各个环节的力量有效聚集在一起,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本次论坛由海南省南海鱼类种苗协会、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海南省南繁管理局联合主办,由广东越群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由海南大学、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石斑鱼分会、海南大顺发水产有限公司、《水产前沿》杂志、三亚盛普天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同时,论坛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各赞助单位的大力支持。(何鸿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