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4 日,以“新机遇,‘芯’种业,新格局”为主题的2020 南美白对虾种业创新论坛暨水科院水产遗传育种学科<建设研讨会于海南省东方市举行。80余位国内水产种业专家以及企事业代表受邀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主办,由海南省对虾养殖协会、海南中正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由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东方市人民政府指导。
本次会议旨在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倾听企业声音,全面梳理水产育种学科领域国内外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系统总结“十三五”以来,育种学科国内外学术进展(如科研进展、重要成果等及国际研究进展,通过国内外科技水平对比分析,科学分析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制约我国南美白对虾种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进行深入研讨,提出“十四五”水产育种学科展望与建议,支持水产南繁种业持续健康发展。
以下节选了部分嘉宾的观点:
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院士:对虾养殖群体中遗传多样性丰富,仍以家系育种技术为主,水产遗传评估也以家系评估为主。常规育种技术+ 分子育种技术的技术体系值得思考,基因组选择育种的关键因素,一是低成本、高通量的分子标记、二是精准的基因效益分析模型、三是准确的性状测定。全基因选择技术在扇贝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已取得很多成绩,新技术带来新模式,打造现代化的对虾种业工程体系核心是育种技术。
中山大学何建国教授:2019 年全国凡纳滨对虾种苗7 千亿尾,未来种苗需求根据养殖模式、市场因素、消费文化判断,5 年后,年需求种苗数量约7 千亿尾,3 类虾苗比例调整加速。1、生长快规格均匀的种苗比例迅速提升;2、抗逆、抗病能力强,生长性状中等,比例变化不大;3、土苗的比例迅速下降。养殖模式发生巨变,基于病害生态防控技术的生态养殖模式和基于病害工程化防控技术的工厂化集约化养殖模式,是未来我国对虾产业的发展方向。
广东海大集团动物育种研究所姜冬火所长:现阶段投资遗传育种的回报率高,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罗氏沼虾现在市场很大,而家系选育依赖于经典的数量遗传学,对虾育种目前性状有快大系、高抗系和平衡系,国内养殖环境各异,养殖模式多样,没有一个品种适合所有的养殖环境,水产品种的遗传选育模式选择是商业成功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富花研究员:高通量SNP 分型技术是全基因组育种的关键技术,全基因组育种技术产业化应用需要具备的条件有:技术可靠、成本可控(低密度SNP)、可规模化(高通量分型、流程化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杨润清研究员:复合群体选育实质就是混合家系育种:1. 无需区分家系;2. 建立各具特色的少量家系;3. 家系内闭锁繁育;4. 同质家系间提纯复壮;5. 配套系选育。多性状基因组选择的条件是:1. 性状间的遗传力差异大;2. 性状的遗传力低,但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差异大;3. 多性状混合模型关联分析。多性状基因组选择优化通过主效基因+ 遗传背景统计模型优化选择多基因遗传标记。(叶继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