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养殖业急需教育升级
- 来源:水产前沿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水产,养殖业,中国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3-17 21:19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一位业者转型投资加州鲈工厂化养殖,可投下去的钱还没有打起水花,鱼儿就死完了,原因不明。这样的悲剧还有很多,特别是在工业化养殖这个新兴领域,不断上演着“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的剧情。
这也反映出一个现实:在中国水产业面临快速转型升级的当下,我们的专业人才并不足以支撑起那美好的理想,人们对新兴领域专业知识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笔者曾经走访过一个工厂化养殖基地,从立项到投产,花了仅仅一年时间,他们不缺钱,不缺专家,缺的恰恰是专业的人才队伍。对于工厂化养殖这个新兴的领域,他们的无法找到一支成熟的人才队伍,一切只能从零开始培养。可想而知,这得担着多大的风险和压力。
当前,随着渔业现代化进程,新工具、新设备、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多,还有各种新的商业营销模式也在这个传统产业中生根发芽,培训成为新时代养殖业者的必要选项,未来的养殖业者可能需要持证上岗。比如在德国,无论是自耕农户或是受雇于人,乃至经营农场,都需要经过专业的农业教育训练,通过国家考试,取得相应的证书或执照后才能从事涉及商业行为的农业活动。此外,德国各地也设有农协,不仅提供农业技术支持,甚至还有法律、建筑、政策等各种面向务农人士的服务,形成专业的网络互相支持学习。在日本、荷兰、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都有很完善的农业职业培育体系,这点十分值得我们借鉴。
不久前我的同事告诉我,现在一个养猪场场长的年薪已高达百万,应届毕业生的月薪也是上万级别,让我大呼时代已经变了。水产养殖可以将现代猪场借镜观形,除了科技设备外,专业人才才是最重要的一环。
十年后,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科技水平也将会像养猪业的一样,高科技、高附加值,充满创新,对养殖从业者的专业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从目前来看,水产养殖户每年能接受到的正规培训有限,培训的质量以及系统性也不够,很多业者连最基本的科学用药都不懂。这并不是养殖强国的应用表现。
有人说,中国水产养殖业正转型走向智慧农业,逐步从“依靠经验”向“依靠数据”转变,同时渔业机械化装备正逐步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很多工作可以不再依赖人力。这种理解其实是很片面的,最基础的体力工作可以被机器所取代,养殖户的工作将回归到系统的养殖管理中,这反而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更高了。
那“科班养户”应具备什么职业技能呢?科学的种养技术是基础,同时还要懂得生产管理、市场管理、人力管理、品牌管理等知识,我们应像培养工程师、科学家、技术人员那样培养高学历、有专业农业知识的“科班养户”。
抖音发布的《2019抖音数据报告》显示,出乎意料的是:农民题材被点赞视频位列2019抖音点赞最多的职业第8位,主要原因与抖音上活跃着广大的农村用户群体有关,其中,又以前沿专业知识类的内容点赞数较高,说明农民朋友对新知识的关注度是很高的,大家是有迫切需求的。
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的发展,未来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已产生根本性的改变,专业的教育培训是唯一出路。水产养殖业不应是文盲产业,只有拥抱科技,产业化、商业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才有未来!为了适应这种转变,培养更为专业的新型职业养户以及企业员工,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李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