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产品营销渠道分析研究
- 来源:公司金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营销渠道,农产品,产销结合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3-24 21:42
摘 要:农产品的销售一直都是困扰农户的一大问题,一度出现“农民愁销路,商家忙采购”的尴尬情况,当然这个情况在陕西省同样存在。陕西属于我国的农业大省,盛产红枣、小米等各种农产品,所以对于陕西省而言,如何解决农产品销售渠道的问题属于重要的课题之一。解决好农产品的营销渠道问题,一方面有利于满足陕西省居民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农户的收入,进一步繁荣陕西省农村市场乃至整个农业的发展。为了改善陕西农产品营销的现状,本文具体进行分析了目前的现状、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案。
自从步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农产品市场的供需情况发生转变,由过去的“供不应求”逐渐发展成为如今的季节性与区域性的农产品过剩的状态。农产品的销售一直都是困扰农户的一大问题,一度出现“农民愁销路,商家忙采购”的尴尬情况,所以解决好农产品的营销渠道问题,一方面有利于满足陕西省居民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农户的收入,进一步繁荣陕西省农村市场乃至整个农业的发展。
一、陕西省农产品销售渠道现状
所谓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其实就是指在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手中,中间所需要经过的途径、步骤以及相关的关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农业市场也在日趋完善,陕西省农产品在流通与营销渠道环节也开启了市场化与国际化的步伐,销售渠道开始丰富起来,从目前的营销渠道来看主要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
(一)农产品以个体经营户为主体
目前从陕西省农产品的从事主体情况来看,以农户为主,呈现多而分散的特点。这些分散的农户在自己所在的区域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成为了当地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主力军”。这种经营的方式没有中间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流通中所需要的成本与费用,但是这种方式所能覆盖到的区域是十分有限的。而且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去经营,所以农户在这过程中所能经营的范围十分有限。
(二)农品产销售渠道模式的多层次性
经过几年的发展,陕西省的农贸市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也逐渐放开,在市场上由市场供需情况来决定。而在这种背景之下,陕西省发展成了多层次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主要是包括了以下几种分类:
第一,工业原料市场、消费品市场以及进出口贸易市场。日常生活中陕西省居民所需要的大部分农产品都可以被归类于消费品,包括水果、肉、粮食、蔬菜等,交易地点主要是在消费品市场;对于木料与棉花等用于加工制造的工业原料,主要是在工业原料市场进行交易;进入出口贸易市场则主要是负责农产品的出口交易。
第二,零售市场与采购批发。由于陕西省的农户种植是十分分散的,在这过程中会有专门的人员去上门收购农产品,这就形成了陕西省的农产品采购市场;而所谓的批发市场,则主要是进行农产品的大规模化交易,一般采购之后会进行再加工或者二次销售;以集贸市场为主的零售市场主要是负责农产品的小批量销售与批发。
第三,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所谓的专业市场,其实就是在该市场里主要是以某一种或者某个类型的农产品作为市场交易的主体和对象,而综合市场则是销售多样化的农产品,具有产品齐全的特点。
(三)农产品超市已经发展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超市”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而且这种销售方式由于购物环境好、服务态度和产品质量有保障,很多消费者都选择去超市购买产品,与传统的农贸市场是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的。在这种背景之下,超市的销售渠道对于陕西省传统的农贸市场而言,无疑是一种冲击。
(四)农产品的营销网络与渠道逐渐形成并完善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与完善,陕西省政府与各类的农业组织为了促进本地农产品的渠道范围的拓展与完善,已经在努力建立覆盖全省的营销网络,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营销的各个环节功能的聚合,具体包括销售、加工、物流、配送等,从而形成结构的网络系统。同时,还通过“农户+高校”“农户+企业”的形式不断拓展营销渠道的合作。
二、陕西省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营销渠道上游的组合化程度低
从整个农产品营销渠道的角度来看,陕西省的农户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对于目前的情况而言,农产品的营销主体绝大部分其实都是当地的农户以及零售的经营者。从该群体的整体情况来看,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而且以家庭为主要经营单位,对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势必非常有限,对于经济大环境适应的能力也十分有限,这导致上游的农产品供给与下游的农产品需求不能进行很好地衔接。所以农户并没有获取有效的下游产品需求信息与农产品种植相关的信息,只是凭借自己所了解到的经验或者随大流,缺乏对于市场供需情况、农产品种植情况的了解,这样容易出现农产品供给过剩、农产品种植效率不高等问题。
(二)流通渠道范围太小
上文提及目前农户相对分散。从陕西省的目前情况来看,除了一些相对优质的农产品,大多数农产品都在本地市场进行销售。究其原因,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农户分散,所能触及的范围十分有限。第二,农产品所特有的保质保鲜期短,造成在流通环节往往耗费较大,这需要有实力的经销商才可以进行远程的运输。但目前来看,陕西省有实力的中间商比较少,导致农产品向省外进行分销的能力非常有限,由此限制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大部分都是就产地附近销售。
(三)营销渠道过多,流通链条过长
目前来看陕西省农产品的主要流通方式是以多层的中间商销售为主,从农产品的生产者(果农)、产地的中间商、市场的批发商再到零售商,最终传达到消费者手中,这中间从果农到消费者已经是五个环节。在这各个环节中,层层加利,真正到达消费者手中价格就很高了。在这种情况下,果农卖出去的产品价格低,不赚钱,而消费者买到手中时价格不低。
另外,在这种长链条之下,流动环节多,造成农产品在转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损坏的情况,效率低下。一般而言,分销的时间长远是与营销渠道的长短成正比的,营销的渠道越长,交易成本越高,效率也就越低。
(四)仍然以传统的营销方式为主,服务性不强
长久以来,陕西省的大多数的农产品都是在现场现销现结,这种营销的方式效率比较低。而服务性不强主要体现在渠道成员对于消费者的需求情况的反馈不及时,农户也不太关心消费者的具体需求。
三、陕西省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的策略
(一)提升上游组织的组合化程度,加大宣传力度
农产品的营销渠道体系的主体,上游的组织很重要。政府可以出现来组织、扶持相关的协会。要实现农产品的批量经销,这就需要一个能够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才能在产业链上有充分的话语权。
另外,政府可以参与提升当地产品的知名度。陕西省其实盛产很多的农产品,但是知名度不高,甚至当地有些居民也不是很了解。可见在宣传环节是不到位的,政府如果能够参与到当地农产品的宣传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要根据地域性的特色来作为宣传点,这样对于提升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很有帮助,也可以丰富政府的形象。
(二)完善渠道,增加农产品竞争力
目前来看,渠道对于农产品的竞争力并没有起到过多的作用,反而增加了损耗和费用。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产品的竞争早已经不单纯是过去所谓的产品本身质量与数量的竞争,已经进一步延伸为营销渠道的竞争。陕西省农产品要获得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具备信息渠道、物流渠道等功能,所以需要对现有的营销渠道进行升级和改造,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三)缩短营销渠道,建立起扁平化的营销渠道模式
陕西省目前在农产品的营销渠道上,环节过多,导致效率低下。下一步应当推行扁平化的营销渠道来销售产品,缩短环节、减少流程,增强效率。具体做法上,可以充分地利用互联网。
现如今的新媒体发展逐渐从横竖,可以将“新媒体”引入到营销渠道之中,这样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效率提升。在过去,由于农户所获取的市场信息非常少,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可以少走弯路,加工企业也可以准确地把握消费者的真正新需求,从而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
(四)实现产销一体化的营销渠道
目前的农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存在生产端与消费端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例如对于价格、时间、数量等会存在一定的矛盾。为了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和谐与稳定,效率与效果,可以将产销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前移到企业内部,提高对营销渠道各个环节的可控性。通过产销一体化,在了解消费者真正需求的同时可以节约拉动力,降低成本,有利于陕西省农产品企业的品质把控。
四、结语
农产品的销售一直都是困扰农户的一大问题,一度出现“农民愁销路,商家忙采购”的局面,这个问题在陕西省同样显著。为了改善陕西农产品营销的现状,本文具体进行分析了目前的现状,虽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陕西省农产品在流通环节销售渠道开始丰富起来,但是依然存在辐射半径太小、效率低下等问题。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本文提出了应该从政府端、果农端、经销商端共同努力,而且可以利用最新的新媒体渠道和互联网、产销一体来提升效率,从而增加果农的收入。
参考文献:
[1]吴南.农村金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路径策略分析[J].农业经济,2019(12):87-89.
[2]肖涛.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24):69.
[3]陈超,翟乾乾,王莹.交易成本、生产行为与果农销售渠道模式选择[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06):954-963.
[4]张梅.陕西省周至猕猴桃营销渠道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5]李媛.基于“互联网+”的渭南特色农产品营销渠单创新策略研究[J].品牌研究,2018(02):3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