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的文化保护与发展

  【摘 要】在当前少数民族特色的村寨建设中,由于理论技术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在民族文化内容的开发和创新上相应的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伪文化”形式的出现以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周边社会发展形势脱节等问题也在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为此,本文主要提出了各方面共同促进、协调的基本要求,以此来更好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可持续发展。

  引言: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对民族文化保护和继承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不同学者自身专业和研究领域的差异性,就使得其对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意见和观点有所不同。但是需要在当前环境下具有明确认知的一点是,由于民族文化在开发的过程中面临的短期行为以及对民族文化产业的破坏性,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民族文化的本真,并更好的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就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文化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少数民族的开发过程中,由于民族文化的过度开发,人们会在当前自身所熟悉的环境和文化之下进行另类的差异性体会。这种文化的差异性带来的文化形式就会使得人们在进行民族文化开发的过程中出现过度利用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过于重视,其往往会出现有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所进行的民族文化开发与建设。这就会给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潜在的威胁[1]。

  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有效解决措施

  (一)联动开发,共同繁荣

  从整体性的角度进行探究来看,加强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意义,能够为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社会之间属于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尽管当前对民族文化形式和内涵都提倡保存和继承、发扬,但是在实际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文化繁荣的假象,这就使得民族文化在发展中也会出现变异等问题。因此,在进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开发过程中,就需要避免出现孤立式的开发模式,而是要建立在村寨与社会之间的关联性基础上,在不局限于村寨地域和空间的基础上实现其与外界的积极交流与沟通,以此来有效保留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理念,继而加强社区整体的保护意识。

  (二)教育先行,传播文化

  由于少数民族村寨长期与外界缺乏联系,加之其地理位置偏远,就造成了部分地区出现贫穷和落后的现象。为此,解决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不仅仅只是通过解决地域开发问题就能够实现的,而是要解决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问题,以此来促进各方面能力的 展与提升。首先来说,从村民自身发展的角度进行探究来看,民族村寨的旅游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发展的先机,使得部分村民在接收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之后积极对本族的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就能够较好的平衡传统和时代两方面的发展趋势,让少数地区的人民真正的认识到自身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所在。这种文化教育的发展,不仅应该扫除文盲、开拓视野、普及基本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加强其对自身民族文化的学习和认识,对本民族 语言文字历史和传统习俗的认识[2]。

  (三)保护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

  若是在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其与之发展相适应的民族文化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以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开发就是一种错误的开发方式。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不仅仅是要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经济发展,还要能够更好的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解决问题的对策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中有几点需要重点探究:首先来说就是要及时转变当地的发展模式,加强生态文化旅游的趋向性体现;其次就是在考虑到当地的环境承载力进行适当的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开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背景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民生工程建设之一。其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建筑事业的开展来更好的带动民族文化产业形式的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水平与经济实力的提升,在保障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同时,还能够让少数民族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创设一个适度发展的目标,并在生态文明的前提下进行具体的规划,就能够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来实现特色村寨的开发,使其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祝璟. 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经验——兼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筑特色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 2017(09):102-103.

  [2]彭晓烈,高鑫.乡村振兴视角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v.38; No.228(03):65-69.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