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现场管理的建议
- 来源: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文学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3-25 16:03
【摘 要】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内涵,分析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尚未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不规范等。我们提出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措施 :一是加强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培训,二是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三是创新安全监督管理模式。
一、前言
近些年来,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问题一直没有放松要求,对于质量的监督,不仅仅是施工单位的任务,也是各个部门的联合行为。对于庞大的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主要依靠建筑施工单位的责任心,依托全面、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来施行。本文将探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现场管理问题。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内涵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为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的发展质量,减少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与质量问题,就要认识到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就目前来看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过分的重视工程质量,从而忽略现场施工安全的重要性,未能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不但对施工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也对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践行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时,一般分为下面两个部位:第一,最基础的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进行整体性的检查,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安全隐患,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第二,对施工现场的各项安全问题进行检查,此项工作十分重要,对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有很大影响。
三、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施工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挥着极大作用,可以说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性。但是我国很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无法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对施工方案的熟悉与掌握力度不足,在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操作不够科学、合理,对一些施工技术的使用不够规范等。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未能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导致施工安全受到极大挑战。最后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未能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定期的培训,导致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低,在施工过程中无法严格要求自己,很容易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2.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尚未完善
虽然我国建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未能形成健全的安全监管体系,无法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提供合理的指导,施工单位也未能认识到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性。由于施工单位未能形成可行的安全监管体系,造成施工人员的行为无法受到有效的约束,很多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的操作不够规范,使得施工现场的随意性较高,很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如果施工人员未能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操作,很有可能引起一些较大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但对建筑工程的有序进行造成极大影响,也会在社会上形成不好的影响。
3.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不规范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现场是影响建筑工作质量与安全的关键性因素,因此一部分施工单位认识到施工现场安全监管的重要性,但是监管人员进行安全监管工作时,未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监管,在监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很多监管人员自身的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且在监管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利益的诱惑而放松监管力度,这样原因的存在都会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安全造成极大影响。一部分监管人员未能正确认识自身的职责,在监管工作中存在敷衍应付现象,在责任心不强的情况下,很难发现一些隐蔽性较高的安全隐患,极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措施
1.加强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培训
为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施工单位要制定长期的培训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的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能得到有效提升。第一,加大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对施工档案、施工技术、施工设备的操作等进行细致的培训,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培训方式下,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第二,加大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训,施工单位要在施工前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确保施工人员能提升安全意识得到提升,保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能严格按照安全监管体系的要求进行操作;第三,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思想道德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做到“工地是我家,安全靠大家”的施工理念。最后一定要加强安全演习,在发生安全事故后,施工人员能迅速展开自救与他救,确保自身的安全[2]。
2.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是保证建筑工程安全、有序进行的基础,监管人员也能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有所依据。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动态化的监管。同时为确保监管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效率,也要对监管人员的行为、权限与范围进行明确,保证监管人员能明白自身的职责,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进行。最后一定要保证安全监管制度的精细化,保证监管人员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管时,要在精细化的监管方式下进行,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与处理,防止引发更大的安全事故。在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的应用下,能有效减少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发生的安全事故,确保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
3.创新安全监督管理模式
由于在当下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中,管理模式较为单一与滞后,因此要创新管理模式,采取动静结合的管理模式,对施工现场的状况进行及时的掌握,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在动态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下,不但能及时掌握现场的情况,还能优化施工现场的资源配置,保证施工人员能严格规范自己的操作,提升安全操作水平,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五、结语
建筑行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对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就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现场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确保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军.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要点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4):5050-5050.
[2]白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探讨 [J].科学与财富,2016,(8):636-636.
[3]扶教辉.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潜在问题及策略分析[J].江西建材,2016,(14):260-260.
[4]高世贤.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潜在问题及策略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8,(6):88.
[5]王义军.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要点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6):2839-2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