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中的激励研究

  【摘 要】我国的少数民族建筑具有极其浓厚的民族风格,是中国建筑史和中国文化史中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整体建筑偏向于现代化发展,传统的民族特色越来越少,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建筑保护工作显得极其重要,现在我国对于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采取激励措施,设置专门相关保护政策和激励机制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本文将针对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中的激励主体、组织和政策内容进行分析。

  我国少数民族建筑是人类长期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少数民族经济、文化、艺术、社会状态和宗教观念的集中表现,是少数民族智慧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随着现代化的到来,少数民族建筑文化逐渐消失,为此,我国对少数民族文化建筑进行保护,对当地少数民族农户采取鼓励政策,使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保护。

  一、少数民族建筑文化保护的激励对象

  在我国受到政策激励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建筑的激励对象存在很多种形式,基本都是为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保护做出过突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激励对象既可以是对少数民族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是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的产权所有人,还可以是在建筑文化保护工作中有突出表现者,更可以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技术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只要是坚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人都是激励对象。

  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激励组织

  在少数民族传统建筑保护中的激励组织也有很多形式,可以是乡镇政府中负责保护传统文化的部门,也可以是根据地方民族特色成立的专门负责建筑文化保护的领导小组,根据情况展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指导、评估和奖励。

  不同的激励组织承担的责任不同,一般乡镇政府部门的保护机构对所管辖区的民族建筑文化进行保护,负责各自村寨民族建筑文化保护的是村委会。一般村委会的工作更加具体。例如对本寨村民宣传文化建筑保护的意义,配合其余的民族建筑文化保护评级奖励小组工作,与普通的村寨农户签订保护协议书,对已经签订保护协议书的农户进行监督。所有的激励组织都会与激励主体进行交流,让激励主体真正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意义和相关激励信息,使主体积极保护传统文化。

  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激励政策

  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中,应对主体采取各种各样的激励政策才能保证激励主体更积极地保护传统文化建筑,使传统文化建筑更具真实性和整体性,也会促进少数民族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一)设立奖励政策,提高村寨农户的激励期待

  根据相关理论,激励人的手段不仅包括给予金钱奖励,还要考虑劳动者的主观因素需要,使劳动者满足需要的方向与政策目标一致。当奖励措施真正使劳动者满足,对劳动者有利,就会对劳动者产生激励作用。所以在进行激励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村寨农户的需求,使农户认为对建筑文化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得到的奖励越多。通过相关政策激励农户,调动其积极性。可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对村寨农户设立奖励机制,主要分为外在奖励和内在奖励、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促使更多的农户为民族建筑保护做贡献。

  (二)对农户进行相关指导

  少数民族建筑文化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村寨农户的需求不同,可能会导致相关政策目标不同,即可能不全是为保护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大部分村寨农户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各不相同,当目标不一致时,相关激励小组应对村寨农户进行宣传、教育,使村寨农户意识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使其行为目标与政策目标达成一致。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常会有人对村寨内部的少数民族文化建筑进行破坏,严重影响少数民族文化建筑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应制定相关处罚方法,对村寨农户的行为进行控制,对消极行为进行规范引导。

  结束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建筑是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少数民族特色逐渐消失,应对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进行保护,采取相关激励措施,调动相关激励主体的积极性,更好地保护传统文化建筑,促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颖,过伟敏.城市发展与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9,40(01):126-129.

  [2]兰东兴.后现代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村落传统建筑文化与保护[J].民族论坛,2018,(02):68-77.

  [3]罗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控制与保护研究——以广西龙胜县平等侗寨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06):144-146.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