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听力训练的障碍及对策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英语,听力障碍,分析对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3-30 19:12
【摘 要】 听是学习的手段,又是掌握英语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学生语言文化知识和心理因素两方面分析学生听力训练的障碍形成原因,并就如何解决初中英语听力障碍谈了几点对策。
在初中英语学习阶段,师生均把听力训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虽然我们在平时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不很明显。对于这种现象,我结合自己多年英语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谈点浅见:
一、学生语言文化知识的障碍
语言文化知识是学好英语语言的基础,英语听力自然也会受到语言文化知识的影响。如果学生的语音、语法、词汇及文化知识不足,势必对英语听力起到负面作用:
1.语音知识的不足
(1)读音不正确或根本不会读。(2)辨别不出单词中相似或相近的因素。(3)不熟悉强读和弱读。(4)不适应连读。(5)单词或句子重音分不清。有时重音位置不同,意思也不同,或者是词性不同、强调的不同、语气的不同等。(6)不熟悉英音与美音的区别。有时英音与美音重音不同。
2.语法知识的不足
英语听力中,有很多句子是复合句,如果分不出主句和从句,搞不懂他们的关系,即使把句子中每个单词都听懂了,也未必能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而且学生习惯于通过快速心理分析语法成分,这需要在瞬间完成。学生常常会被那些句子内部或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弄得不知所措,搞不懂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所以,语法知识的不足也会降低英语听力水平。
3.词汇知识的不足
(1)词汇量小。(2)听不出介词、副词、冠词、助动词、连词等一些词汇。一般情况下这些词是弱读的,要多练习才可以。(3)听不出词的前后缀。英语中的词汇有很多是词加上前后缀构成的,如果听不出前后缀,就会增加词汇量,或者把词汇意义弄反。(4)不知道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词汇上的区别。如果不熟悉这些区别,就会对听力造成影响。
4.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特定的文化产生各具特色的语言背景。英语听力教材中的文章有很多是欧美人撰写的,如果学生不了解他们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民俗习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听这些文章时,就不一定能听得懂。
二、学生心理因素的障碍
人的心理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非智力因素,如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学习情绪和态度、意志力等因素。虽然这些非智力因素不是学习过程的直接介入者,但对学习的效果起着促进和抑制作用。这些因素在英语听力过程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1.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浓
有的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提不起兴趣,从心理上产生了抵触,尤其是在听力训练中很少积极参与,大多是在老师的监督下敷衍了事,被动应付,造成抵触情绪愈发高涨,学习兴趣愈发低落,听力水平当然很难提高。
2.对英语听力的不重视
尽管现在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对听力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有的学生认为考试中主要考的是读写知识,听力所占比重较小,而且也缺乏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价值,所以他们认为只要把语法、写作等一些知识学好了也可以考高分,而且听力部分还可以进行主观猜测,说不定还能猜对几道题。这种对听力不重视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了听力水平,也使一些学生在听力教学中和测验中存有侥幸心理。
3.缺乏自信,情绪不佳
有的学生缺乏自信,常有自卑心理。在课堂上,尤其是在听力课堂上,教师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缺乏自信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常常紧张不安,焦急害怕,担心被老师提问,被同学笑话。考试时担心不及格,被老师批评,被家长责骂,心理压力极大,这种长期处于压抑状态的学生情绪不佳,很难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听力过程不仅与听者的语言文化知识掌握程度有关,而且与听者的心理素质也有密切的关系。“语言首先是有声的语言”。如果从开始就忽视听力的训练,势必会给学生进一步学习带来困难。忽视听,势必影响说,其结果会使学生不仅不能在口头上和对方交流思想,而且也必然会影响他们读写能力的提高。
三、学生听力训练所遇障碍的应对策略
1.加强听力训练,养成听的习惯
很多学生感到听英语有困难,主要原因是在于他们跟不上讲话人的语速,他们不会从语流中去理解意思,而是试图去听懂讲话人所讲的每一个不熟悉的单词,或者听到单词的连续、弱化和简略说法的时候,不是继续往下听,而是反复思考刚听到的这个单词的意思,这样就对后面的内容顾不上听了。在训练听力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训练学生跟上讲话人的速度。如果在听的时候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单词,要照常听下去,学会通过上下文猜测单词的意思。有些教师怕学生听不懂,于是放慢语速,甚至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说或读,这样做,对听力地培养是很不利的。这是因为,说或者读得太慢,就会破坏语言的语音、语调。其结果,学生反而听不懂用自然的语音、语调和正常的语速讲的话了。因此要达到《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必须从一开始就要加强听力训练,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听力训练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单词─短语─短文的训练。
2.重视听力技巧,提高听的能力
在听力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的训练是提高其听力理解水平的有效措施。“听力技巧”包括 “语音技巧”和“理解技巧”。语音技巧包括连续、弱读、重读、意群划分等。理解技巧是指对所听内容的检索、预测、取舍等技巧。中考英语听力主要考查学生以下几种技能:
(1)捕捉主要细节,尤其是时间、数字和价格等。(2)理解谈话要点。(3)听辨指令。(4)判断人物的角色或推断人物之间的关系。(5)分辨人物的态度与感受。(6)推理判断。听的内容涉及大量的有关英语国家的社会、教育、文化、风俗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它不仅考查学生听的能力,而且还考查其短时记忆的能力。
学生作答听力理解题时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听的时候觉得懂了,但答题时却又忘了;遇到数字、人名、地名或年月时更是如此。每听完一段录音之后,学生需要回答多个问题,而且每道试题都设有干扰项。学生答完第一个问题后可能由于精神过于集中,短期储存的其他信息已经模糊了,导致其选择答案时常因拿不准而出现误选。有时,学生误选答案并非因为理解不准确,而是因为学生在听短文内容时理解与记忆不能同时进行,而正确选择答案需要具备准确理解与牢固记忆两个条件。所以,在听力训练中重视听力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3.创设听力环境,培养听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对听音感兴趣的学生,课堂上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听音效果必然好。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并由浅入深反复训练,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听英语,多感受语音信息的刺激,以锻炼其感知力,培养其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听说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逐项对学生进行听力和口语训练;也可以围绕阅读教材的主题和内容让学生做听说练习,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两人对话、小组讨论、个人报名、讲故事等等口语练习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创造条件增加学生课外听力和口语练习的机会。每天布置一定量的听力材料让学生自己练习听,也可以布置话题让学生互相练习对话。课内外结合练习听、说。在课堂活动之后或检查上次布置的听、说练习之后,教师应作简短讲评。对于角色扮演等集体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准备,课上表演。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听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到许多文化背景知识,学到许多英美的文化习俗,学到许多生活环境中人物的语言和表达习惯,从而真正掌握交际语言的运用。
总之,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障碍固然有很多,但这些障碍并不是不可逾越的,我们要抓住听力教学的特点,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强化训练、挖掘潜能,让每个学生的听力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和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体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