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从内心,拒绝刻意
- 来源:作文通讯高中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刻意,生活,世界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5-07 09:51
周国平说:“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们只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随波逐流大概就是始终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中庸”,谁也不愿意成为那只被枪瞄准的“出头鸟”,特立独行是大多数人闭口不谈的忌讳。时至今日,社会日趋开明和开放,加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国际交流日益深化,社会观念也有了新的转变,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人生模式,转而寻求个性的多元、思想的争鸣。特立独行成了不少人想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
然而,我们理应认识到,特立独行的基础是具备独特的思想、独立的思考方式和独具一格的人格坚守。互联网时代的人们接触的信息繁杂,不少人可能读了一个标题,还没有弄清真相、形成见解,就开始发泄自己的情绪,说什么不重要,能博人眼球就行。现在流行的“杠精文化”就是在刻意地寻找事物的矛盾点,放大一时的情绪冲动,以标榜自己特立独行的“思考”方式。事实上,这种特立独行并非来源于真正的思考。没有思想的根基,你说“一”我偏说“二”,你说“二”我就说“一”,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随波逐流。
当特立独行变成一种潮流,人们往往会打着“打破常规”的幌子去刻意迎合这种潮流, 但是这种迎合会再次把人们拉入随大流的深渊之中。缺少了自由思想、独立人格为根基的特立独行,只是为了追随社会快速更新的价值导向, 何尝不是新形式的媚俗? 只是这次追随的是特立独行之流罢了。
众人说对,我偏要判错;众人顺应,我偏要违逆。不经思考的特立独行只会给自身带来短暂的虚荣感和满足感。但由于你并未深入思考钻研,只会做一台说反话的机器,最终只会流于平庸。
因此,我们应意识到,真正做到不随波逐流应是经过思考后遵从内心的坚守与选择, 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立的思考和价值判断。而当发现真实的自我与潮流格格不入时,加缪曾说:“反抗故我在。”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从本质上是忠于自己。不要不假思索地否定一切真理只为了刻意追求特立独行的标签,这种刻意是一种精神的早衰,最后也必然会导致个性的消亡。
米兰·昆德拉认为有大的不朽和小的不朽。遵从自己的内心,拒绝一切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特立独行。它对自身成才和社会的影响来说,是微小的不朽,而千千万万个小的不朽便会汇集成大大的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