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抵达一个新的目的地,使我们流连忘返的除原生美景之外,便是那些短暂驻足的酒店——我们在陌生之地的“家”。近几年,国内精品酒店不断涌现,人们的旅行方式也在设计师的巧妙构思下发生改变,设计师可以给一方土地的原生景观注入不可思议的新能量,也可以重塑人们的旅行体验,唤醒大众的隐秘感知。
设计师琚宾就是这样一个造梦者。如他所说:“场所可以支配事物,可以主导心境”,在琚宾眼里,酒店承载了很多情感与记忆,在他操刀的那些酒店里,他所扮演的角色是设计师,也是心理建构师,他让新、老建筑在同一个秩序中演进、更迭,也让焕然一新的酒店成为当地原始景观的支撑。
一个地方的好山好水固然重要,但一个建筑的成功还是需要依靠设计师对于当地风土人情的提纯与重塑。通过设计的手段把当地的文化特色转换成酒店房间内具有记忆点的氛围,是能够让酒店和目的地相辅相成的关键。琚宾有自成一派的审美体系,带着连贯而克制的美,善于将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他总是习惯性地和外界维持着相对距离以保持敏感的观察力,把中国文化之美运用得行云流水。琚宾说:“从个人兴趣的角度,无论是从三维建筑外观上来说,还是从二维的绘画书法和文人思想上来说,关于中国空间和中国文化的研究和思考,总让我有种找到根的感觉。每当开始一个新的建筑项目,我都会不自知地把日常的这些研究带进去。”
坚持做让自己感动的项目是琚宾一直以来的宗旨。这种“感动”一方面是个人的敏感度和好奇心,另一方面是他多年来对社会形态、多元文化以及新项目精神内涵的理解与共情。琚宾说:“在阳朔糖舍设计之初,我第一次去到那座遗留的老糖厂时,就被上一代设计师的精神所打动。在物质匮乏的20世纪60 年代,人们造房子必须得遵循实用、经济、美观这个雷打不动的顺序。那时的设计师能在极度有限的条件下做出这么美而大气的厂房,就像在命题作文下发挥所有的聪明才智,这对我的触动是很大的。”
后来,琚宾花了四年时间,把阳朔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脉络研究了个遍,把老糖厂一步步改建成了现在的糖舍。他利用老厂房的挑高空间和宽阔格局,保留了粗粝的工业感,将厚重的建筑物延伸到柔美的漓江之中;为了营造内外合一的氛围,酒店内的地砖石材均取材于阳朔本地,经手工打磨,材质和阳朔街头的一模一样。最终,这座浑然天成的糖舍,每一处起承转合其实都藏着不为人知的小细节,从酒店的每一扇悬窗向外望去,青山白云老烟囱在江水的雾气里若有若无,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向内观,这是一处让人身心合一的休憩之地,让远道而来的住客有了一种穿越水墨与历史的全新体验。
从阳朔糖舍到西塘良壤,再到章堰文化馆,琚宾一步步让建筑和自然景观内外相依。这些项目每一个都与众不同,但又都是以建筑的方式在践行环保与善意,表达超越地域、关乎到人类共同价值观的美好意愿。比如西塘良壤是一座完全由本土团队打造出品的项目,用中国游园式的构思,以西塘水为源,打造了一座当代美术馆级别的美景酒店。踏入酒店便能望见微浮的波纹倒影和日光变化下空间的流转,把江南水乡的朦胧意境之美做到了极致;而章堰文化馆则是因地制宜地反映了当下“美丽乡村”的主题,完成了建筑上的焕然新生。章堰村原先是上海古文化发源地,章家宅和村史馆本是清朝老宅,琚宾保留了完整的遗迹,沿用老房子“四水归堂” 的结构,让新房子仿佛从老建筑里“生长”出来一样,使新老建筑完美共生。如琚宾所说:“一定要突破边界寻找未知,才能让设计保持动态,不断生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