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类作文
- 来源:作文通讯初中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想象类,作文,同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5-24 19:38
这道作文题限定了开头,对故事的走向和结局,同学们可以尽情发挥想象。但要注意的是,这个开头又限定了我们想象的方向和故事的走向。
“已经过去三天了,还没见到阳光”,很显然这是一个悬念式的开头,“三天” 这个要素显示出时间之长,“未见阳光”则是困境之大,写作时必须把这个高度集中的矛盾在全篇文章中快速又有波折地解决掉, 这样的作文题很考验我们构思故事的功力。同学们在构思时要弄清楚:想象文一定要折射生活,反映现实问题。
首先是明确立意。显然,“阳光”一词是有寓意的,它象征着生命、希望、生机……可以是任何美好的东西。那么, 我们必须迅速判断,“阳光”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只是一处背景? 是故事发展的动因还是必要条件,又或是终极目标?如果是终极目标,那么阳光最终怎样出现,这恰恰是文章要表现的关键主题。如果能做到虚实结合,把“阳光”的寓意和光芒四射的环境描写结合起来,自然更巧妙。如此一来,“历经风雨方见彩虹”的立意就不言自明了。这和我们平时阅读写作的主旨并无二致。
其次是营造情境。什么样的原因才使得主人公遭遇了这番困境? 显然, 在悬念已定的前提下,交代背景是必要的。这需要同学们积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想象力, 在主人公的身份上大做文章, 是一粒玫瑰的种子还是一只蝴蝶的幼虫? 或是故事新编,探险故事里的主人公?《海底两万里》中的人物不止三天见不到阳光,以此做文章大有可为。再或是浴血奋战的勇士?可以是替父从军的花木兰, 也可以是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传说中的大禹也未尝不可,还有那么多创造丰功伟绩的先人……在这一点上, 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这样的精神和性格特点把握起来不难———坚忍执着地追求目标, 相信同学们的素材库中这样的形象比比皆是。
再次是移情于物。情境设置完毕,“共情”就是必须的。想象文考验的是想象力,所以,笔下的山水草木、日月星辰、花鸟鱼虫……都必须带有情感,只有赋予它们人类的思维和情感,形象才能丰满动人,感染力才更强。
试想,一粒玫瑰种子在贫瘠的泥土下,拼尽全力吸收养分和水分,力求早日钻出土壤,见到阳光。在这一过程中,可能身边那些杂草的种子讥讽它、嘲笑它,但最终坚定的信念使得它获得了成功,见到了阳光。这何尝不是我们身边那么多执着努力的人的缩影呢?
如果作文的主人公是花木兰, 就需要调动我们的知识积累, 想象在一场不占据有利地形的战斗中, 女扮男装的她如何带领队伍走出困境。她的神态、她的心理、她的动作……这些细节都应该贴合她智勇双全的特点。
最后是情节曲折。老话“文似看山不喜平”是真理。任何人都不会随随便便就成功,所以在追寻阳光的过程中, 艰难险阻是必须要经历的,因为开头说得很清楚———三天不见阳光, 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很难战胜的困境,唯有将矛盾冲突设置得更加激烈,故事波折更多,主人公的形象才会更高大更动人,因此细节描写必不可少。
